【关键词】子宫收缩乏力 ;产后出血 ;临床观察;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超过500毫升。产后出血约占分娩总人数的2% ~ 3%,是分娩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重视产后出血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1]。产后24小时内对产妇进行严格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确保产妇生命安全。现对我院收治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38例,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8.5±3.5岁;孕周31~42周,平均孕周35.2±2.0周;经产妇16例,初产妇22例;产后2小时内出血23例,产后2小时后出血15例。
2 观察与护理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以上原因可以相互并存或相互影响。分析出血原因,积极进行对症处理,是控制产后出血的关键。
2.1 重视产前情况 仔细询问病史及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了解孕期保健情况,对孕妇进行有效评估,对有较高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产妇做好处理准备,产后严密观察,预防产后出血发生。
2.2病情观察 分娩过程中,严密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重视产程中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产程停滞的产妇,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产后仔细检查宫颈、阴道后穹、会阴等软产道有无裂伤、血肿;检查胎盘和胎膜的完整性,胎盘边缘是否有血管破裂,胎盘表面是否有陈旧性血栓,胎膜破裂与胎盘边缘的距离等。产后在产房留观2小时,观察生命体征、宫缩、宫底高度和硬度、膀胱充盈度、阴道出血、会阴和阴道伤口等情况。产后出血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其中盆接法更为简便、准确评估出血量,观察产妇意识及皮肤粘膜颜色,注意产妇主诉。鼓励尽早排尿,避免因膀胱充盈引起的子宫收缩不良。
2.3一般护理 要增加营养,多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新鲜青菜、水果等,注意少吃。产妇要注意休息,平卧位,稍微抬高下肢,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保持会阴清洁,每天用醋酸氯已定擦洗外阴两次,防止感染[2]。
2.4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保持冷静、有序,对产妇及其家属给予更多的安慰、解释、关怀和照顾,增加其信任感和安全感;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产后出血知识教育,耐心倾听产妇内心感受,及时给予启迪和安慰;应教会产妇放松的方法,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抢救工作[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助产士应主动护理产后出血,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指导产妇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使其尽快康复。分娩是围产期最关键的时刻。重视高危人群,积极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提高分娩质量,可以有效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妇女保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2.4健康教育 ①产后饮食指导:产妇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食物,特别是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猪肝、大枣等,有利于纠正贫血,避免生冷辛辣食物。②产后活动指导:指导产妇充分休息,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有心悸、口渴、头晕等不适,及时通知产妇暂停活动并通知医务人员。③健康指导:指导产妇经常更换会阴垫,保持外阴清洁,解释子宫复旧过程及恶露变化,42天内不许洗澡或性生活[4]。④母乳喂养指导: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指导母乳喂养,保持母乳通畅。建议孕妇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⑤随访指导:42天后请产妇到医院进行随访检查,如有阴道出血、体温升高、恶露异味等异常,应随时就诊。
3 结果
对38例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治愈26例(68.42%),有效10例(26.32%),无效2例(5.26%),总有效率为94.74%;产后出血量500~1030ml,平均出血量(615.5±51.5)ml,患者成功止血时间(38.5±3.8)min; 护理满意度为97.37%;
4讨论
加强高危人群监测,认真筛查高危孕妇和临产产妇,识别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做好监测工作。对双胎、巨大儿、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次宫腔手术史、多胎史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产前打开静脉通路,做好抢救准备。对产后患者护理,应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使产妇安静休息、保暖。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了解出血情况。如果发现大量出血迹象,根据产后失血的原因,尽快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治疗。
成立抢救小组,制定产后出血应急预案,日常进行急救演练。产后出血一经发生,立即启动急救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有效,保障产妇生命安全。加强业务管理,提高助产士应急能力。加强助产士对异常分娩及分娩并发症的观察和治疗能力。保护和支持自然分娩,改变分娩服务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鼓励陪伴分娩、自由体位、非药物镇痛等,提高分娩质量,掌握剖宫产指征。注意新生儿的早期接触和吸吮,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量。鼓励住院分娩,降低因宫缩乏力而出血的分娩风险,加强宫缩是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孔玲.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干预[J]. 基层医学论坛, 2012(33):4364-4365.
[2]张红梅, 胡艳.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与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 2015, v.21;No.403(32):80-81.
[3]耿红艳.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197-198.
[4]吴玉娥. 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50例的影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 24(4):136-136.
论文作者:韩爽 王洋 王冬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产后论文; 产妇论文; 乏力论文; 子宫论文; 患者论文; 胎盘论文; 会阴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