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nursing factors of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on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Methods 700 patients who received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October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blood collection methods. 350 patients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added a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Results The non-qualified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is affected in the process of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The factors include operation of nursing personnel, collection of specimen, check of specimen and timeliness of examination, etc. The atten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these factors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est results, and it is worthy of extensive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关键词:静脉采血;护理因素;检验
[Keywords]Keywords venipuncture; nursing; test;
[中途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5-ZYM
静脉采集的血液标本检验结果是临床医生判断受检人员健康状态以及诊断疾病的关键,同时也是制定正确、有效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保证血液标本检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1]。静脉采血[2]一般包括血液采集、标本处理、血液储存、核对以及送检等一系列流程,在这些流程中一些不良护理因素则可能导致标本检验不准确情况的出现,对临床医生的判断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应该分析更好的静脉采血护理方法[3]。本次实验研究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采血的患者700例,分析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采血的患者700例,按照其静脉采血方式的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有患者350例,干预组中男患者有184例,女患者有166例,年龄最大的患者有65岁,年龄最小的患者有2岁,平均年龄为(42.7±3.5)岁,接受疾病治疗的患者有225例,健康体检的患者有125例;常规组中男患者有189例,女患者有161例,年龄最大的患者有66岁,年龄最小的患者有3岁,平均年龄为(41.9±4.3)岁,接受疾病治疗的患者有202例,健康体检的患者有148例。经统计学分析得知两组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可比性显著。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按照常规静脉采血流程完成静脉采血,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具体的方法如下:
1.2.1标本采集护理干预:避免患者输液时进行采血,如果急需血液标本则需要在输液另一侧的肢体上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并注意采血应该在输液结束后1小时进行。采血人员应该做好采血前准备工作,而采血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明亮、安静有序的采血环境,核对采血用品是否准确齐全,之后核对患者信息,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对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同时采血人员应该合理的选择采血的部位,一般以粗大、弹性好以及容易固定的血管作为穿刺点,并做好穿刺部位的消毒工作,合理的运用止血带。采集结束后枕头离开皮肤的是瞬间应该快速按压穿刺点,不可以揉搓,避免局部淤血肿胀情况的出现。
1.2.2标本处理护理干预:采血人员应该根据检验目的对标本进行细致的去扥,准确的把握采血量并做好标本的保存。为了避免标本溶血应该避免对加入抗凝剂的血液标本进行大力的摇晃,血清标本则应该禁止摇动,为了保证标本凝血则应该在全血或者是血浆标本注入到抗凝试管中,注意控制好血液也抗凝剂的比例,采血后应该避免对血液标本进行平方,应该竖立置与试管架上。血液标本采集到送检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小时内,避免大量荣细胞破坏而影响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同时标本的储存位置应该避免阳光直射,不能将标本放在暖气附近,冬天应该避免标本在窗户附近。
1.2.3标本核对护理干预:采血人员应该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患者采血前后分别对患者的信息、检验项目以及所采标本是否一致进行核对,应该禁止为两人或者是两人以上同时进行血液比哦啊本的采集,保证标本的准确无误,杜绝弄错标本情况的出现,提高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影响检验结果的相关护理因素以及标本检验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并采用卡方(X2)检验,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分析影响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护理因素
在临床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干预组患者运用了护理干预,其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对标本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采集,做好了标本的核对并及时将标本进行送检,上述护理因素有效的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常规组患者运用了常规采血方法,医护人员存在操作不规范,采集标本时间、部位不准确,未认真核对标本以及没有及时将标本送检等情况,这些护理因素导致了检验结果不准确情况的出现。
2.2分析两组患者标本检验准确性
干预组与常规组各有患者350例,干预组患者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标本检验准确性
组别 例数 凝血 溶血 量不准 其他 不合格率 干预组 350 5 4 3 4 4.6% 常规组 350 17 15 10 13 15.7% 3 讨论
静脉采血是检验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段,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较大的影响,而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存在操作不规范,采集标本时间、部位不准确,未认真核对标本以及没有及时将标本送检等护理因素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情况的出现,因此就应该规范上述因素,为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提供基础[4]。
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问题就是标本质量问题,包括溶血、凝血以及采血量不准等,应该从这些方面出发,规范相关因素,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采血流程,提高检验的准确性[5]。综上所述,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包括人员操作、标本采集、标本核对以及送检的及时性等,护理干预对这些因素的关注可以明显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贾红丽.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06(29):96-96
[2]向映竹,谢萍.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05(22):108-109
论文作者:刘志梅 杨倩 于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标本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因素论文; 常规论文; 血液论文; 准确性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