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幼儿园游戏、课程与教学关系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讨会论文,幼儿园论文,课程论文,关系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12月21日至25日,“全国幼儿园游戏、课程与教学关系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这次会议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儿童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举行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孙岩同志、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冯晓霞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庞丽娟教授、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庆源、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朱国华、广州市教委幼教处处长徐建华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研讨会旨在探索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幼儿园游戏的特点和游戏与课程、教学的关系,研讨、交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会议由专题学术报告、分会场讨论、幼儿园游戏活动现场观摩三个部分组成。
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主任刘焱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当前儿童游戏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游戏、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的报告。她指出,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们在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幼儿园游戏的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为游戏而游戏,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追求高档、精美,教师包办一切,没有把准备游戏环境的过程看做幼儿游戏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在幼儿园游戏的问题上,我们要反对以下三种倾向:1.反对轻视或忽视儿童游戏的游戏无用论倾向;2.反对盲目崇拜儿童的自发性,把游戏活动神圣化的倾向,教师应指导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活动;3.反对和避免把游戏仅仅作为灌输知识技能手段的倾向,应当重视游戏活动本身所特有的主体性发展潜能。
她指出,游戏虽然是幼儿的自由活动,但是在幼儿园它从来就不是作为自发自为的活动存在的,而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她强调要正确认识游戏、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发生着大量的学习活动,因此应当被纳入教学指导的范围。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幼儿园教学应当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以游戏为基本途径。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且还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游戏不仅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的重要途径,而且,游戏也具有生成课程的重要功能。根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教师可以建构新的课程,使课程自然生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因此,我们应该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看待幼儿园游戏、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冯晓霞分析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关系”。她指出,应从课程概念的分析来看游戏在课程中地位的变化。传统上人们把课程理解为“教学科目”,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受这种课程观的影响,人们或者忽视游戏,对游戏放任自流;或者只重视游戏形式,忽视游戏实质。现在将幼儿园课程理解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强调的不仅是儿童活动本身,更强调活动对儿童的意义。由此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亦是课程的实施途径,游戏重在对儿童主体性的培养。
她指出,目前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作业教学与游戏之间的界限在淡化,“游戏是快乐的学习,学习是求知的游戏”。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儿童的主体性,妨碍教师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因素主要有:1.教师还是比较重认知,重技能,轻儿童的体验,轻情感态度;2.重眼前可见的教学成果,而游戏中儿童习得的态度、体验、学习能力、方法不是立竿见影的;3.教师对幼儿知识的理解。教师往往认为只有能用语言表述出来的才是知识,忽视了儿童非语言形态的认知与理解。
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林茅就“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做了报告。她指出,指导幼儿游戏时应注意四条基本原则:1.应让儿童有自主权利;2.应让儿童有游戏性体验;3.在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指导幼儿的游戏;4.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具体指导时,一定要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实施适宜的干预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张燕结合录像分析、介绍了日本幼儿园游戏的开展情况。她首先介绍了日本幼儿园游戏的特点:1.儿童有充足的游戏时间,教师组织的正规活动较少,以自由活动为主;2.游戏环境、材料比较简易自然;3.活动类型多样;4.游戏中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自然、融洽。
她指出,日本幼儿园在确立教育目标时,特别注重通过活动获得情感体验;注重以幼儿的积极、主动的活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活动促发展。强调教育要返璞归真,强调幼教现代化。最后特别强调,我们在学习借鉴别国经验时,要知己知彼,兼容并蓄。
代表们还观摩了广东省东方红幼儿园、广东省育才幼儿院、广东省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广东省广州幼师附属天河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创设及游戏活动的开展情况。代表们认为,游戏的空间利用、游戏环境创设的确是影响幼儿游戏的重要因素。游戏的教育潜能很大,教师在游戏中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对幼儿提出适宜的挑战,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
最后,与会代表就专题学术报告以及观摩活动情况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研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1.怎样把教育目标渗透在游戏中,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代表们认为,教师应做到将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做到“心中有目标”。2.游戏与学习、游戏与课程和教学之间的关系。与会代表认为,要从根本上扭转幼儿园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必须首先改变把游戏与学习分开甚至对立起来的观念。只有首先把游戏看做学习,游戏才可能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3.目前幼儿园游戏开展中存在两大问题:放任自流和包办代替。教师应真正认识到游戏的价值,克服游戏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代表们还就游戏材料的投放、园长的管理模式、教师素质的提高、中师课程的改革、游戏与幼小衔接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会议期间,儿童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全体委员工作会议。委员们交流了各地游戏与玩具研究的工作,讨论了专业委员会今后的工作任务与内容,以及有关“双庆”活动事宜等等。
这次研讨活动,使与会者澄清了对幼教理论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加深了对幼儿园游戏、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理解,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幼教改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