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本课程是针对新课程目标提出的一项重要策略,它是“以职业方向为导向,以核心素养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旨在实现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方针政策”。校本课程模块化进行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三维目标 模块课程
一、校本课程研究背景及成果
1.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使国家和地方课程特点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整合、改组、不断拓展等方式,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改造,让改组后的校本课程更符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除了教学目标规定的基础课程以外,还要加上活动课程,以杜威提出的“三中心”为基本理论进行创造。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核心素养下的校本课程”。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的表现,是在特定情况下的个体以满足未来环境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它是取得成功并获得优质生活质量所需要的最重要、最核心、最本质的道德品质。
2.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从我国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从2011年至2019年,以校本课程为有限词就筛选出近3000篇精选的文章。这说明在新课标提出后,到后来的素质教育发展,我国的教育方向有了很大的转变,由之前的教师中心转为现在“以学生为中心”,对于校本课程的研究也有很大的进步,关于校本课程的理论文学百花齐放。各个不同的学校也都在校本课程的改造中进行了不断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校本课程的了解不断地深入,主体也变得多元化,覆盖面越来越广,持续性也贯穿其中。但是反观我们现在的很多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受陈旧观念的影响,不敢大胆创新变革;教师的工作负担太重,不同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素质参差不齐;校本资源匮乏等因素都影响了校本课程的发展。因此,发展模块化校本课程是我们未来的主攻方向,要探索学校校本课程与模块化结合的最佳契合点。
二、模块化校本课程开展措施
模块化系统是一种将复杂系统分解成为更容易操作的运行方式。模块化管理是指在遇到一个难题时,自上而下逐层地把问题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这种模式适用于企业的管理中。同样,在教学中,模块化是最为重要的。模块和模块之间并非单纯的纽带关系,它们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发展进程。在本课题中旨在将模块管理应用于德育,让学生充分成为学习的主体,拓展他们的思维,做到从做中学、学以致用。
1.德育过程的模块设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德育即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它体现了教育的社会性和平等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它与智育和体育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共同协调,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德育所包含的模块能够与教学资源的广泛性相结合,使德育课程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整体化。
长期以来,德育理论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生活实际都相脱离,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乐趣,有很多学生毕业以后开始陷入了无限期的迷茫,丢失了努力的方向、生活的乐趣。而模块化德育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它是以行为和经验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注重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调动起来,使学生掌握新兴知识。经验和职业方向可以为主线,根据不同学科资源排序的重要性,教学资源合理配置、有机结合。德育模块化是基于能力的培训,使学生形成生活、行为的一种方式,以适应学生个性的内部和外部的教育。这就需要教育观念的转化。
(1)从“强制灌输”向“主动获取”转化。德育过程的传统模式采用的是替代性思维,所有的学生都被强制灌输教师观念。而模块化德育采用的是同步性思维,在互动中共同学习,教师开始注重学生的思维和态度,及时做出转变和调整,常常采用体验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模块,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生活场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给予学生自我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开展头脑风暴,进行思维和观点的碰撞,进而得出结论;最后再将德育理论告知学生,通过体验感受真知。
(2)由“塑造”向“开发”转化,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要对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德育过程从塑造向开发转化,正是对应这一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知识点的提炼,将生活中的实例有机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空间,让学生有选择的范围,通过不同模块的学习和参考,充分挖掘不同学生的优点,挖掘模块中所固有的知识内涵,教师只是引导学生的多元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
2.模块化校本课程教学评价。课程评价是教育的重要反馈渠道,也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由于模块资源之间相互独立发展,所以应该建立与之对应的评价体系。
模块化评价体系是指:一是对整个模块的评价,是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整体转变;二是指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和表现进行评价。校本课程评价是多角度、整体性的评价,包括课程三维目标、课程实施进程、课程相关效率的评价。
主体多元化是模块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校本课程实施的各个主体都应该是课程评价的参与人,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教师是评鉴者,确认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言的权利,让教师可以透过校本课程的研究过程找到准确的自身定位,扫除自身的教学盲点。与此同时,拥有了权利之后,也让教师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教师即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必定对校本课程的发展脉络非常了解,所以在进行校本课程的改造时不再是一个被动者的角色,而是一个积极的个体。
学生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模块校本课程研究的参与者。著名教育学专家刘雪梅认为:“让穿鞋的人来评价鞋的质量才是健康、合理的评价。”即让学生参与校本课程评价,与教师一同制定评价标准、得出结论,才能促进模块化校本课程的持续性发展。就学生而言,对于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本身就是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性评价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组成部分。就具体评价方式而言,自我评价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认知机会,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相互评价能够促进班级气氛的融洽,让学生在评价他人时反观自己,及时地改正自我不规范的行为。
通过模块设置,学生可将所学应用于不同的生活和职业场景,使理论变得更生动形象、更有说服力和产出价值,从而形成新的价值和行为规范体系,提升他们关于善与恶、对与错、美与丑、好与坏的道德判断标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是非观、伦理观、荣辱观,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公民意识,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三好青年。
三、结语
通过模块化教学能及时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实现学生的参与者权利,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发言权利,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设计,校本课程突破了理论的樊篱,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广泛的教学资源,还能够通过能力提升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萍 学科校本课程研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5,10-11。
[2]陈静 浅谈德育过程的模块化教学[D],2008,3-8。
[3]张智育 学校本位课程发展[J].台湾师大书院,1999,(09)。
论文作者:吕金起 赵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学生论文; 校本课程论文; 德育论文; 评价论文; 模块论文; 教师论文; 课程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