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肿瘤医院物理室 浙江 杭州 310022)
【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双下肢固定装置在盆腔肿瘤IMR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收集腹部放疗科36例行IMRT的盆腔肿瘤患者,其中18例采用热塑膜体位固定为对照组,余18例采用热塑膜联合简易双下肢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为研究组。在治疗前行CBCT扫描,前5d扫描1次/d,之后扫描1次/w。扫描图像与治疗计划图像进行配准,配准前人工校对得出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对照组患者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36±1.31)mm、(2.65±1.52)mm、(2.47±1.27)mm,研究组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02±1.14)mm、(1.58±1.25)mm、(1.61±1.12)mm。结论:自制简易双下肢固定装置在盆腔肿瘤IMRT中使用方便且体位重复性较好。
【关键词】 盆腔肿瘤;IMRT;体位固定;摆位误差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152-02
现代的放疗技术取向于精确放疗。而精确的体位固定是目前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实现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和精确治疗的基础[1-2]。盆腔肿瘤IMRT时,体位容易受下肢分开角度以及旋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皮肤牵拉引起体表标志点移动,从而降低放疗摆位的重复性影响疗效。为提高摆位精度,本单位制作了简易泡沫双下肢固定装置,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腹部放疗科2016年1—5月行IMRT的盆腔肿瘤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其中宫颈癌16例,前列腺癌8例,卵巢癌7例,膀胱癌5例,年龄46~79岁,中位年龄63岁。将36例患者按不同的体位固定方式随机分成两组。热塑膜体位固定组为对照组,热塑膜联合简易双下肢固定组为研究组。
1.2 体位固定
两组患者制作体膜均在普通定位机下完成。放置腹部底板中心线与床面中心线重合,研究组根据病人脚踝处粗细,选取合适孔径的泡沫固定装置固定于床面上。病人仰卧于腹部底板上,充分暴露腹部及大腿,并嘱其平静呼吸。患者将脚踝置于泡沫固定装置内。选取合适型号体膜对患者医嘱要求部位进行模具制作。对照组除不使用双下肢固定装置外,其余与研究组相同。
1.3 CT模拟定位与计划制作
采用PHILIPS大孔径模拟定位机获取患者影像资料,扫描层厚为5mm,层间距为5mm。主管医生在CT图像上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再由主管物理师根据勾画的靶区在飞利浦公司Pinnacle3 version9.2系统上制定放疗计划。最后主管医生和物理师共同确认治疗计划无误后,传输至VARIAN-TRILOGR加速器治疗机的OBI系统。
1.4 数据采集
两组患者前5次治疗时,每次治疗前行CBCT扫描,之后每周行1次CBCT扫描。将计划图像叠加在扫描得到图像上,按照骨性标志进行微调配准,记录每次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值。整个治疗过程共采集到324幅CBCT图像。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患者摆位误差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6例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共行324次CBCT扫描。研究组在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与对照组接近,在上下、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小于对照组(P<0.05)。具体对照结果见表。
3.讨论
盆腔肿瘤的综合治疗通常为手术结合放化疗。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3]。IMRT既提高了疗效,又降低了肿瘤周围组织的剂量而被各单位广泛采用。IMRT过程中,患者体位固定的重复性,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4]。不同于头颈部肿瘤,盆腔肿瘤位置比较特殊,患者腹部脂肪在摆位时的挤压,膀胱的充盈程度,腹式呼吸等都会引起一定的体位改变。由于部分肿瘤患者年纪较大,皮肤松弛,双下肢的分开角度不同以及旋转,都容易引起体表标志点的移动。有学者发现产生摆位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躯干轴线的扭转。本研究发现,使用热塑膜联合简易双下肢固定装置,患者上下、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为(1.58±1.25)mm、(1.61±1.12)mm,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摆位误差(2.65±1.52)mm、(2.47±1.27)mm。使用简易双下肢固定装置,将脚踝置于泡沫固定装置内,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下肢的旋转,并限制了双下肢的分开角度,减少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自主移动,改善了患者治疗时的摆位误差。
综上所述,盆腔肿瘤IMRT时,选择合适的体位固定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使用热塑体膜联合简易泡沫双下肢固定装置,能更好的减少摆位误差,给予肿瘤部位高剂量照射的同时保护了周边的正常组织、器官,减轻了放疗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逸民,杨定宇.肿瘤放射治疗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200-205.
[2]马志建,何敏仪,何振宇,等.基于CBCT的ORFIT固定架在前列腺癌调强放疗中的摆位误差[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2):185-187.
[3]刘艳,张洁,佐合拉古丽?木塔力甫,等.宫颈癌常规放疗与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近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对比,2016,32(2):211-214.
[4]彭庆国,尹勇,余宁莎,等.三种体位固定技术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12):974-988.
论文作者:张飞燕,颜桂明(通讯作者),陈国付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误差论文; 体位论文; 盆腔论文; 装置论文; 简易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