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论文_江裕学

浅谈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论文_江裕学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正龙乡学校,546137)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事实证明,拥有越多的好习惯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家校协调;良好;习惯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 詹姆斯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无论一个班级还是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不能形成优秀的集体。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会有前程似锦。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事实证明,拥有越多的好习惯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引发讨论,明确认识

利用主题班会,如:“自理我能行”的主题班会,引导大家认识“自理”的内涵,同学们踊跃发言,很多人都提到了学习上的自理在于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学习用具等等。那么大家谈谈自己在校或者在家的表现,同学们有的轻声耻笑,有的小声说话,还有的忙着看自己的书桌。见此情景,我意识到时机成熟了,微笑着说:“看来,很多同学都认内自己在整理学习用品方面做得还不够,但老师相信大家是因为以前没有注意培养自己的这方面能力,实际上我们都愿意做一个自理能力强、做事有条理的孩子,对吗?”从今天起,我们开始锻炼自己,看看到期末的时候,有多少同学能丢掉了不好的坏习惯。

二、常规教育,从点滴做起。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形成的、一时不能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必要的和重要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需要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学习、成长,强化道德认识,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坚实的基础,我校值周工作始终坚持开展“日查、周结”的常规教育活动。

日查,每天由值周师生按年级根据文明礼貌、爱校守纪、集会纪律、仪表卫生等养成教育内容,全天进行细致检查量化评比。各包干区设立文明礼仪、卫生安全监督岗,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周结,每周由值周总结一周工作,表扬进步大的班级、学生。通过公布每周量化评比成绩,督促各班进行反思,找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班级工作,提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指导方法,耐心导行

《论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随令不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外还应该注重教师非权利影响因素。教师应自觉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和人格魅力,从而对学生的内心施加无形的影响,通过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取得学生的认同和信任,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方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利用管理班级的时间和本班学生统一规定,下课书桌中的书本、字典、水瓶等有顺序的码好,并且每一组选一个监督员,每天早、中、晚进行监督提醒,强化自我整理的行为。每一周每一组推荐一个同学介绍自己整理书包的方法和经验,启发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优化整理方法,很快,学生的书桌变得整齐美观。每个同学都建立一个记事本,不仅记录当天作业,还记下第二天需要带的学习用品,每天放学前共同提醒,共同记录,共同检查。这样一段时间,班上的学生忘带东西的现象少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周我们还评比“有条理”、“真整齐”、“小能干”、“都带齐”等奖励活动,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强化学生的好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环境渲染,注重养成教育。

环境对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为此学校努力追求育人环境的构筑。充分利用网络、电视、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将“友善待人诚信做事”的校训悬挂于墙壁上,教学楼内除在墙壁上张贴格言警句、行为规范准则外,还在各楼层用展板张贴了学生自己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各处标语牌上的用语注重了服务于人,尊重于人的准则,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用欣赏眼光看待学生等,增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实效性。就连校园内花坛里也插上了温馨的警示语牌,像“花儿微微笑,请你绕一绕。”“小草睡了,脚步轻轻;”“小花睡了,脚步静静”等等。这些看似简单却又独具匠心的布置,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五、家校协同,共同训练

利用QQ、微信、记事本、小奖状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在家训练学习自理能力,力求家协同,双管齐下,促进教学效果。并且还利用家访的机会,实地调查学生的自理能力,及时向全班反馈,也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良好习惯养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好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必须建立以家庭教育为基点,学校教育为中心,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结合网络,从而使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到各个方面,形成全社会的职责,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为全面提高孩子素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定培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建立形式家长委员会组织,定期召开家长会,布置新任务,制定短期培养目标,并经常检查落实和完成情况,抓典型,搞参观,搞讲座,以点带面,层层落实。人人抓,人人管,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区体验,学习种种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己的本领。在学校还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1、运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开展好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家长评,以评价促养成使学生外化行为转变为内驱力,实现学校、家庭、学生教育思想大统一,产生正效应。

2、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正确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例如:教师处处带头讲诚信话,做诚信事,对待每位学生一

视同仁。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事事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教知识的培训,帮助家长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要从落实教育常规入手,从自身做起,如对长辈有礼貌,养成按时学习的习惯以及生活、劳动习惯。创建学习型家庭,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教育实效性。

总而言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习惯是与需要紧密相连,在以往的教育中,规则的培养,往往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种种限制,使本应是学生成长的乐园的学校,变成了“缺少人性”的监管式场所,这样的做法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忽视了学生情感与个性,无疑是对学生心现素质的伤害,是对学生人格的推线。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陶行知老一辈教育家也认为:“生活与生活摩擦,才能起教育作用。”在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更要突出人性化,尊重儿童的人格,重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在生活中自身受到教育,在习惯的情绪中感悟规则的重要,内化为行动,才能养成各方面的良好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和谐发展。

论文作者:江裕学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论文_江裕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