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溶栓治疗的99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循证护理;脑梗死;溶栓;神经缺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5-0186-02
目前,临床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帮助患者血管畅通,进而改善患者脑部缺血、缺氧的状态。但是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开展于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实践价值,以2018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9例患者作文本次研究对象,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9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证实,并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治疗,患者以及家属知晓本次研究详情,自愿参与其中。同时将不符合研究者、不配合研究者排除在外。
按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龄55~87岁,平均年龄(71.0±16.0),自发病至就诊时间2~8h,平均时间(5.0±3.0)h;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53~88岁,平均年龄(70.5±17.5)岁,自发病至就诊时间2.5~8h,平均时间(5.25±2.75)h;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表示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包括护士长、责任护理人员,确保小组成员熟练掌握循证护理方法、理论等;
1.2.2提出循证问题:结合以往临床护理实践、患者具体情况,总结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以此展开护理;
1.2.3寻找循证支持: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相关的实践研究等,将“及时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降低患者并发症”作为循证护理的重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
1.2.4实施循证护理
(1)及时溶栓护理:①保障医院的绿色生命通道,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知识技能,并提升其风险识别能力;②就诊护士对患者进行迅速、准确分诊,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对其进行治疗;③经医生确认之后,迅速开通患者溶栓治疗的绿色通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患者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估,并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对患者静脉抽血,完成各项检查;
(2)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护理
①出血护理:尽量采用静脉留置针、三通管进行输液、采血化学,以减少患者的血管损伤;注射抗凝药物时,应更换注射的部位,并选择合适的针头,将注射角度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一旦发现注射部位出现血肿、硬结等现象,禁止对患者进行按摩和热敷,以免加重出血;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对患者是否出现颅内出血进行判断;对患者皮肤黏膜进行保护,防治因破损出现出血;②心律失常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溶栓中回来哦中,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慌等现象,并熟悉心律失常心电图形、演变规律,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理;在患者床边准备好除颤仪、抢救药物等;③低血压护理:溶栓后,对患者血压进行密切监测,其监测频率为10min/次,逐渐到30min/次、1h/次、4h/次,直到患者血压平稳;结合患者心功能,对其适当进行补液;若发现患者出现血压降低现象,应及时进行升压,以免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评定患者护理效果。显效:经溶栓治疗,肢体功能、脑功能、语言功能全面恢复;有效:经治疗,患者肢体功能、脑功能、语言功能大部分得到恢复;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者。
利用参考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分。
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效果对比
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3.67%(41/49);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0%(48/50)。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心脏并发症4例,出血3例,低血压5例,并发症发生率24.49%(12/49)。观察组:心脏并发症2例,出血1例,低血压2例,并发症发生率8%(4/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循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医学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结合以往经验、患者病情等,制定出了科学的护理方案,有效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经验性,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在本次研究的中,通过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量身定做了一套科学的护理计划,将及时溶栓和减少并发症作为临床护理的重点,进一步促进了患者康复,降低了患者在治疗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2]。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并发症发生率8%,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献密.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3):46-48.
[2]康雪琴.循证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6):214.
论文作者:杨薇,李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0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溶栓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脑梗死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