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污染是环境污染中一类影响范围比较广,且治理和改善起来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而城市黑臭水又是这其中的典型问题,值得我们对其的治理和改善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水质改善技术
前言
在我国工业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较多影响因素的存在也使城市当中具有了较多的黑臭水体,黑臭水体的存在对城市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现今积极提倡环保绿色发展的情况下,即需要能够积极做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保持城市水体的环保水平。
1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现状
国内的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治理等工程,会对工程中的河道水体的水文特征以及地形地貌等造成较大的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系统也会随之出现较为严重的退化。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城市水体治理技术和观念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对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等领域还在发展初期,传统的水利、水体质量改善、水体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融合经验相对匮乏。国内利用黑臭指数已经构建了多项用作黑臭水体判别的方式。但是因为学者对于不同领域的不同水体,采用的水体判别方式也有所不同,选择的关键指标也因具体情况而存在差异
2黑臭水体处理技术
2.1外源减排技术
在该技术当中,其包括有:第一,截污纳管。即对水体延安的污水管道进行建设,将污水截留纳入到污水收集以及处理系统当中,以此从源头上对污染物的直接排放情况进行削减。第二,面源控制。对雨水径流当中存在的污染物进行控制,其主要技术有初期雨水控制技术、生态护岸技术以及低影响开发技术等。第三,直排污水原位处理。在该方式当中,即对受到污染的地表水以及直排污水进行处理,以此对水中存在的部分溶解性污染物以及悬浮物进行快速的去除,避免因污水直排而对水体造成污染。该方式在实际应用当中具有见效快以及周期短的特点,且不会受到污水管道建设方面的限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外源污染进行控制,以此实现对水质的改善,适合应用在降雨条件下溢流直接排入到水体以及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截留处理的污水当中。
2.2内源控制技术
在该技术当中,其包括有:第一,清淤疏浚。即将底泥当中存在的污染物从水体当中迁移处理,以此对底泥当中污染物对水体当中的释放量进行减少,能够有效、显著的实现内源污染负荷的降低,适合应用在底泥污染严重的水体治理工作当中。第二,水生植物残体清理。对于水华藻以及水生植物的残体,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清理与打捞,避免植物残体因腐烂而进一步向水中对污染物进行释放、对水体氧气进行消耗。
2.3水质净化技术
在该技术中,其主要包括有:第一,人工增氧。即通过人工曝气充氧技术的应对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以及溶解氧浓度进行提升,在对黑臭物质氧化起到促进作用的情况下避免其发生厌氧分解问题,适合应用在水体的水质改善阶段中。第二,絮凝沉淀。即向水中对絮凝药剂进行投放,在使药剂同水体当中污染物结合沉淀后起到去除的效果。在实际处理当中,该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实现对水质的快速净化处理,但如在水体当中原位实施,污染物则将紧紧沉入到水底,而不会从水体当中去除,很可能存在反弹情况。对此,即不适合直接向水体对混凝剂进行投放,而需要进行体外循环处理,适合应用在相对封闭的小型水体当中。第三,微生物强化净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通过适当人工措施的应用对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进行强化,在使污染物具有更快转化分解速度的情况下使水体获得更强的自净能力,该技术不适合应用在大规模水体中,而适合应用在小型封闭水体的处理。第四,人工湿地。即通过土壤植物生态系统净化作用的发挥实现对水质的净化处理,适合应用在封闭水质的生态修复工作当中。
3技术选择原则
在实际对黑臭水体进行治理时,需要能够充分联系水体污染原因、污染阶段以及污染程度有针对性的做好治理措施以及技术的制定与选择,同时需要根据具体水文水质特征、治理阶段以及治理目标的不同做好不同技术的综合采用,通过对其集成组合处理做好水体的治理与保持。面对多种类型的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需要按照以下选择做好技术的选择与应用:第一,适用性。对于不同的治理技术来说,其在适用范围与特点方面也存在差异,对此,即需要能够充分联系目标水体污染原理、治理阶段以及污染程度做好适用技术的选择。第二,全面性。在对治理技术进行选择时,不能仅仅依靠单一技术即想获得较好的水体改善效果,而需要能够对不同技术组合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以此为基础做好黑臭水体的治理。第三,经济性。在对具体治理技术进行选择时,对于不同治理技术方案需要做好其比选处理,以此从中对具有较好经济性的技术进行选择。第四,长效性。在技术选择中,不仅需要对技术方案在实施之后短期获得的效果进行考虑,也需要做好长期水质稳定性以及改善效果的关注。第五,安全性。对技术实施后对水生态以及对水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考虑,如对于向水体投加生物制剂以及化学药剂技术则需要慎重考虑,避免因技术的应用导致发生生态风险。
4黑臭水治理及水体改善长效性技术的具体实施
首先,对严重污染水体的应急治理阶段。实现水体看着不黑,闻着不臭,只要指标满足消除黑臭水体的要求。实现水体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清除污染源,首先通过对控源截污技术实现外来污染物的控制;其次通过人工或机械设备的外力对污水区域的垃圾和生物残体进行清运、对水底进行污泥清除和淤积疏通工作,清理掉长期形成的水污染源头,实现内源控制并对清理后的底泥进行安全处理处置,防止二次污染。另外,可以采用一些快速除污的专业药剂来实现中度水污染区域的迅速改善。目前应用频率较高,应用范围比较普遍的专业药剂为絮凝剂、微生物菌剂。如果采用药剂进行水体治理,需要对采取的药剂做安全性评估,避免对水环境和水生态造成不利影响和二次污染。其次,在应急治理阶段完成后,黑臭水治理的重点就应当向水体的改善方面转变,这个阶段水质改善的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在水底防止污染释放或通过人工曝气的措施实现水质的净化。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景观提升需求,采用净化效果好的本地生物物种,通过采用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构建的生态系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系统构建,持续去除水体污染物,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维持水体稳定。最后,进入黑臭水治理的控制和维持阶段。黑臭水的治理和水体改善工作,具有长效性的要求,因此在完成了污水治理和水体改善阶段后,还必须做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准备,避免黑臭水污染再次对城市水源造成污染。逐步对黑臭水水源周围的环境进行重点完善和优化,减低水污染二次爆发的几率,建立起水源治理和保护的长效机制,落实责任,实现“长制久清”,实现水体改善长效性。
结束语
城市黑臭水的治理与水质的优化和改善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掌握好相关的专业技术,注意结合实际进行污水治理,才能保证城市黑臭水治理的效果长期稳定的保持,并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这项工作的开展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努力,也需要管理部门在管理制度上,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胡洪营,孙艳,席劲瑛,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分析[J].环境保护,2015,43(13):24-26.
[2]李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法分析及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研究[J].城市建筑,2017(5):388-388.
论文作者:张颖琦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水体论文; 技术论文; 水质论文; 污染物论文; 污水论文; 城市论文; 长效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