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布拉格四年展综述_戏剧论文

第十届布拉格四年展综述_戏剧论文

第十届布拉格四年展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布拉格论文,四年论文,第十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布拉格舞台美术和剧场建筑四年展(简称PQ)是由捷克文化部和国际舞美组织联合主办 的世界性演剧艺术博览会,每隔四年举办一届。2003年PQ四年展承袭了往届的一贯传统 ,依旧将展览分为主题展区、国家展、剧场建筑展及学生作品展四部分。其中主题区由 大展组委会安排世界各地重要设计家设置特别的展示;专业国家展区则由各国提出申请 ,可以设置成“国家馆”形式,作为各国行销、推介文化艺术作品的窗口。国家展和剧 场建筑展是四年展的竞赛项目,各国代表团和艺术家设计师在此竞赛项目的设计作品将 参加组委会设立的各个奖项的角逐。PQ大展设立有多项奖项,主要的奖项有:金马车奖 ——这是历年四年展的综合最高奖,获奖作品将在所有竞赛项目中选出;最佳戏剧服装 设计奖、最佳布景设计作品奖、最佳剧目设计奖、最佳剧场建筑奖、特殊荣誉奖、特殊 银牌奖等单项奖项。各奖项还分别设立金、银奖和荣誉奖。

国家馆:统一的戏剧世界里独特的民族文化品格

2003PQ四年展的国家馆展示,作为PQ大展的主要竞赛项目,与历年四年展的传统相一 致,所有的参展国都有机会向组委会提供过去五年里创作的舞台布景和舞台服装的设计 作品。本届大展根据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把他们的展区相应的加以分割安排,突出了展 示作品受到的他们所来自的各个大洲的文化历史因素影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立而特殊 的文化品格。从现场的展示效果来看,各个国家馆的展示,确实明显地体现了这种不同 文化背景下,历史文化传统在不同地区戏剧艺术发展上刻下的烙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用它们自己的民族形式和语言诠释了他们对空间概念和演剧艺术的理解。2003PQ四年展 的国家馆展示形式与内容协调一致,对世界各国舞台美术以及文化特色之间的多样性与 相似性进行了一次很好的辨别。布拉格舞台美术与剧场建筑四年展据此确立了一个新的 传统:即使参展国以及观众具有这样的概念——所有单个国家的展示效果就像戏剧演出 舞台上的布景或者装置一样和他周围的一切事物保持着密切的关联。

正如大展组委会所言:“全世界的戏剧艺术家聚集到同一个屋檐下。”在国家馆的展 示区中,观众看到一个浓缩的戏剧世界。观众可以在大洋洲漫游,走过亚洲和欧洲,最 后再来到美洲,发现和探究在新世纪之初各地区演剧艺术的区别和联系,不同与相似。 各色各样的戏剧服装使观众想起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形形色色的戏剧演出现象——从 远古的祭祀神话时期直到今天。这种对戏剧历史的回顾促使所有在场者自觉地去思考它 将来的命运。

大展的最高荣誉“金马车奖”被颁予英国馆,英国在此前历届的四年展中已经三次取 得过这项荣誉,这一次他们又凭借“数量众多的高质量舞台美术作品以及他们对本次四 年展‘难解的世界和戏剧的天堂’主题简洁而有效的阐释”而再度获奖。同时英国代表 团的Nicky Gillibrand凭借《仲夏夜之梦》系列戏剧服装作品取得了最佳服装设计金牌 奖,Richard Hudson的布景设计作品——亨德尔(G.F.Haendel)的《泰米拉露》(

Tamerlano)则获得最佳布景设计奖。

四年展的服装展示有单独的展示地点,各国创作演出过的服装营造了一个具有“众多 的戏剧演出特色的空间”,向观众呈现出从远古神话时代一直到当代所有戏剧现象中的 戏剧服饰特征。03年PQ大展的最佳服装设计银奖颁予芬兰艺术家Tarja Simonem的作品

Dear Woman and Rhino,荣誉奖分别由设计师Chang Hye-Suk(韩国)的作品《魔笛》和 罗马尼亚设计师Diona Levinta的系列戏剧服装设计作品获得。

专业主题展:人类感官的激荡

为期两周的展览期间,最为引人注目的项目是属于非竞赛项目的专业主题展。

主题展是2003年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和剧场建筑四年展的核心项目。这是在一处精心 设计的多纵深层次,多空间区域的特定抽象性环境结构空间中,由各国艺术家进行一系 列在特定戏剧事件语境中现场实时互动的表演,并以尽可能多的感官刺激手段来诱使观 众的各种身体感受系统连接进去、融入其中(而并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具体地、充分 地感受空间。整个环境系统与观众产生了互动、连接,进而导致了戏剧作品以及参与者 的意识产生转化,最后使参与者体验到了全新的视觉影像、相互关系、思维模式与生理 心理体验。

历届的展示会基本都采用传统的“贸易集市”式的展示形式,对比于往年的“贸易集 市”式的PQ大展,03PQ超越了传统,创造并呈现了一种特别的交互式的展览现场表演项 目。在一个迷宫般的表演空间里进行一种交互式的人类感受官能的大碰撞。同时,这个 迷宫般的表演空间同时还承担着对人类的五种感官系统的研究工作。

在演剧艺术领域乃至于整个社会领域里,观众或者主体对审美对象以及外部世界信息 、符号的反应与接收一直是很重要的研究课题,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无数有识之 士不断地向自己和别人发问:“现代人是如何在各种人类表演和设计中以及日复一日的 日常生活中去感受我们周围的世界?在现在抑或是在不久的将来,人类是否还需要各种 在人类几千年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听、视、闻、味、触觉等基本官能?我们的 感觉是否受到了现代科技社会大背景之下的全新生活沟通方式的影响?我们感受事物的 方式是否和具有其他文化传统的不同民族一样?正是基于对这些现存的、亟需探明的问 题的关注,大展组委会定下了2003四年展对人类知觉感受方式进行探究的主题。

主题展的环境空间位于历史悠久的布拉格工业宫的中厅,由在99PQ展上获得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奖的新西兰设计师Dorita Hannah负责总体设计,各个不同空间部分则由来自 世界不同国家的各国艺术家合作小组分别设计感官装置部分。基本建筑结构是一个抽象 的几何体建筑结构体。空间在平面上分别根据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这五种人 类感官系统划分为几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现场表演环境空间,立面上由人群集聚 地面、工作间、桌面、门槛进出入口、复杂的分层连接区域、容器式的塔状建筑物建构 成一种多层的整体建筑结构。开放的彼此相连的空间,多层建筑结构以及其他的几何组 合元素,为定制的特殊感观装置设施、工作间和现场表演创建了一个迷宫般的演出环境 。相对独立的对应与某一种具体感官的环境空间拥有自己的独立封闭空间,同时也是“ 包容”的,彼此享有连接的公共空间,它们中间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的共享开放空间会 被其他的感受空间和身临其中的参与者侵入、分享。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 处表演感受区域紧密接触,充满斗争、对峙和冲突,彼此交叠和渗透。

展示会期间,每天的上午十点至晚上十点,每次有四百名观众能进入到这个迷宫般的 建筑里,这组人群将体验和探究这五种特殊的典型“环境”,每种环境都作用于听、看 、闻、味、触这五种人类感官中的一种。来自14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由演员、舞蹈指导 、导演、视觉艺术家、音乐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五个工作组对现场表演项目做了 精心安排。参观者在其中领略到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就像一次人类感觉的集会和狂欢 ,所有在场的人都获得了一种新奇的令人兴奋的感受。

嗅觉是人类感官中最为平静和稳定的一种,这种感觉可以唤起我们对最原始的自我意 识。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猴子的婚礼戏剧小组的艺术家成员试图以嗅觉作为媒介使观众去 面对感觉和差异的一系列问题。在充满浓烈和奇异的南非气息的建筑装置内,现场邀请 参观者加入不同文化之间的动态互动。耳中也听见似乎是来自于遥远的蛮荒时代非洲年 轻人的声音,嗅觉通过仪式化的动作、诗文、音乐被煽动性地用来探究身体机体和“其 他的”知觉空间和异域文化。艺术家们创造的嗅觉戏剧的演出方案基于这样的一种理念 ,即认为嗅觉是记忆的载体,是身体的短暂生活的隐喻。嗅觉戏剧是身体的一种体验, 艺术家利用刺激性的、有樟脑味的腐烂的或者是好闻的气息来改变和影响参与者的身体 ,参与者的身体就必将成为它自身的体验记忆的联结点和开端,人们也将意识到肉体在 世界上的物理存在。

通常,我们利用光线来看见物体、观察事物,没有光线我们会什么也看不见,分辨不 出色彩,没有空间的维度感。光线和阴影、变化着的视觉强度和透明度会使人们被表演 和日常生活中的影像所影响,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情感反应。主题展视觉装置部分的艺术 家把他们的试验装置称为“失明塔”,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充满不断变化的光线和烟雾的 装置环境:空间中弥漫的烟雾颗粒使得平常不易观测的光线物化而容易被看见,在这样 的环境中,这些被看见的“物体”成了情感的载体而引发了观众情绪上、感觉上强烈的 反应和共鸣。

在触觉装置部分,来自英国和新西兰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为了消除和挑战存在于传统戏 剧里的限制,不断地探寻着身体与剧场环境建筑的新的交互知觉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 不仅仅存在于观看者和表演者之中,甚至还在主创人员比如导演和舞台设计师的身上得 到反映。

主题展的听觉部分是一个试验性的工作室,在这里观众们与空间完全融为一体。他们 创造声音,用耳朵去感受声音,通过合作参与来展开他们的想象并与空间发生联系和接 触。声音部分的装置建筑环境隐含着一种隐喻的耳朵器官的结构,当观众走过这处空间 的时候,油然而成为声音传播和共振的基本因子。在这种全新的听觉媒体的交互界面中 ,观众通过一些很平常的情景体验到一种奇妙的空间感受,并且在合作的声响空间中, 参与者也亲密地感受到此统一空间中的其他个体。

声音在空间中膨胀和穿透没有边界,现场演示的艺术家通过彼此的合作,刺激和诱引 着观众的听觉极限,同时这种活动项目的最终实现也依赖与主题展展示期间观众的积极 参与和配合。听觉部分的现场装置展示为艺术家工作小组和所有参与者提供了一处开放 的空间,在这里演示了整个人类身体是如何成为“空间的耳朵”,以致整个“世界的耳 朵”。这种活动通过艰苦的彩排过程、学习一些特殊的身体技巧、练习艺术家小组要求 的空想动作以及一些小的特定事件来实施表演。

味觉部分的艺术家认为,味觉在人类各民族的长期发展中起着很重大的作用。正是这 种味觉在感觉中所起到的主导性的作用以及味觉唤起人们对感受体验的记忆形成了不同 感受主体的不同综合感受,并且也影响和形成了不同人的味觉感受习惯。来自俄罗斯的 艺术家Akhe举例说道:“对于俄罗斯人来说鳄梨和番木瓜果永远都是外国的水果。而于 东方传统而言却有人认为人类的灵魂是在胃里这一类说法。”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味觉的 刺激影响到了不同民族的人群感受接收信息的方式,从而产生多种多样大相径庭的个体 感觉。

“味觉之塔”采取了“炼金房”似的空间结构形式。在这里可以食用的东西和不可以 食用的东西被蒸发、混合、转变、分离、烹煮后提供给在场的观众,例如:火腿、肥肉 可能会和巧克力混合在一起。食物还会根据观众的性别的不同来分别分发。在这样的一 种奇异而感性的情境下,所有观众共同创造了一场丰富的多样的危险的大聚餐。

白天的主题展项目主要是一些互动的节目安排。参观者通过参与工作坊、观看最新技 术演示、现场讨论、观看彩排和实验性的项目来重新发现和“创造”自己。在某些时候 ,展示现场会同时出现十余种不同的事件。例如,在听觉装置设施中,参与者通过操控 一个特殊的音频沙桌上的沙砾颗粒来创造和改变他们自己被放大的声音,还可以和一名 日本舞蹈指导共同参与一个基于声音的运动工作坊。在加拿大艺术家的视觉装置设施中 ,参与者就一个由捷克医生用三十二台迷你摄像机实时拍摄的影片,对人类的视觉展开 一场简短激烈的讨论。这名医疗技术操控的影像出现在一个巨大的屏幕之上。在嗅觉装 置中,来自南非的艺术家邀请参观者一起去搜寻香或臭的各种气味,参观者还可以爬上 一座塔状建筑物借助双筒望远镜来观察整个气味的搜寻过程。

晚间,“布拉格四年展之心”装置设施以一系列特别的现场表演呈现出了另一种面貌 。观众在“布拉格四年展之心”进行一次五种感官集聚的完全彻底的畅游。表演活动安 排观众平稳自如顺利流畅地从一处感官表演场所流动到另一处。某一时刻五种感官装置 设施会同时一起工作,刺激所有在场者的所有知觉系统。

主题展提供的开放的环境空间可以使设计师、戏剧专家、艺术家以及他们的观众来共 同合作和创作实时作品,并且充分考虑和研究了不同地理区域和民族国家感受方式的差 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最可贵的是它以革新的、愉悦的形式检验了一种人类凭借五种 感官感受世界接受信息的新方法。

本届四年展取得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与“The Heart of PQ”这一主题展活动 项目,尽管它只是本届博览会的非竞赛项目,但它当之无愧的可以被称为是03PQ的核心 。这是中欧地区剧场艺术领域的第一次大型国际文化合作活动。构建于听、看、闻、味 、触人类这五种感官功能之上的实时、互动、跨学科的装置设施和表演之上。各国艺术 家合作完成的这项对未来极有启示意义的现场实验性活动,在丰富了本次PQ展内容的同 时,开发和探究了人类的数种传统感官系统,对现在和未来的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方式 进行了现场的深入的群众性的思考和试验,在这种多向度的具体的知觉空间感受方式下 ,参与者(包括艺术家和观众)通过交互式的现场活动,重新认识、发现、反省、甚而是 重新创造了自己。

剧场建筑展:多重关系构建物质空间

人类历史发展史上的剧场建筑艺术充分体现出空间中人与人,人与物的交互作用。剧 场建筑的本质表现为在特定情境中最为复杂和多样的关系。剧场和城市的关系、剧场建 筑和历史发展的关系、剧场空间的照明和建筑物细节的显现的关系、剧场建筑主体的结 构方式和剧院内观众座席安排的关系、音响效果和声学理论的关系、剧场技术应用和科 技潮流演变的关系等构筑了戏剧世界里的知觉空间。

四年展的剧场建筑展也是大展的竞赛项目,在这里,不仅已经实现的剧场建筑项目、 为了适应剧场而重新设计的演出环境可以得到展示,观众还可以在这里看到一些理念性 的设计方案以及尚未实现的概念设计。前者清晰而具体的展示了演剧艺术发展的脉络和 最新潮流;后者——从某种意义上更具现实意义——则表明和指示着舞台艺术、表演艺 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剧场建筑展显现在观众面前的展示空间充分强调了各种新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视频 、音频、图形、影像、动画、文字等各种感观刺激因子被艺术家们熟练地掌握和运用, 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戏剧性的物质环境空间。四年展为全世界的戏剧艺术家搭建的展示舞 台,使戏剧艺术家有可能最大程度地运用一切戏剧性或者技术性手段去描绘环境空间。

本届四年展最佳剧场建筑设计体现金奖被授予意大利的Renzo Piano的作品Parco

Della Musica剧场建筑(Rome),两个银奖分别由瑞士和西班牙代表团获得,俄罗斯和瑞 典获得了该项目的荣誉奖。

其他的获奖作品有:新西兰、美国、希腊、加拿大获四年展特殊荣誉奖;荷兰、俄罗 斯、台湾、斯洛伐克获得特别银奖;最佳布景设计奖的银奖由希腊设计师Georgios

Patsas的作品Aischylos-Persai获得,最佳布景设计奖的荣誉奖授予Harris

Kafkarides(塞浦路斯)的Euripides-Troades和Jorge Ballina(墨西哥)的舞台服装展示 。最佳体现剧目舞美设计作品金奖授予瑞典设计师Lars-Ake Thessman(布景)、Karen

Erskine(服装)的舞美设计作品《厄勒科特拉》(Electra理查德·斯特劳斯),银奖授予 拉脱维亚艺术家Ilmars Blumbergs的舞美设计作品《魔笛》(Die Zauberflote,W.A.莫 扎特)。

学院作品展:沟通与促进

2003四年展学院作品展采取了与以往相比全新的、反常规的形式。世界各地的专业院 校不仅可以在大展组委会提供的展示空间结构框架中以他们习惯的方式来展示他们自己 的最佳作品,各国代表们还可以参加一个称为“OISTAT SCENOFEST”的自由活动项目。 这是由OISTAT(国际舞台美术设计师、剧场建筑师、技师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Scenographers,Theatre Architects and Technicians)下属的教育 委员会组织的一项活动。它包含一系列的主题性专业讲座、舞台灯光和舞台音响的现场 演示,以及各种特别的活动项目计划。在四年展期间的SCENOFEST中,组委会安排有: “我们时代的李尔(Lear——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主人公)”、“跨文化的创造”等 特别主题讨论活动,世界各地的学生将就这些事先给定的主题进行讨论,这种形式的讨 论成为一种很好的戏剧专业学生彼此联系、沟通、互助的桥梁。学院的代表们对著名的 导演和舞台设计师关于大众戏剧创作的问题倾注了很大的热情,并引发了很多的争议。

中国学生作品展由上海戏剧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参展,由于非典疫情的影响以及运输 等原因,中央戏剧学院的作品未能按时布展。

始于1967年的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和剧场建筑展,每四年举行一次。到今年为止,已 经成功地举行了十届,这是整个剧场艺术界尤其是设计领域的国际性盛会,是对过去的 回顾与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2003布拉格四年展是过去四年里优秀的演剧艺术成功 范例的总汇,也为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展示最新布景、灯光、剧场概 念设计的机会,阐明了世界戏剧发展的未来趋势,对世界剧场艺术和剧场建筑的发展起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剧场艺术从业者也从中获得了一次观察和比较世界戏剧发展的机会,他们中嗅 觉较为灵敏的人所感悟和领会到的将不仅仅局限于戏剧领域里的舞台设计方面,而将是 对整个戏剧观的反思。在我们看来,作为2003PQ大展主题单元的策展人、参与艺术家以 及所有的现场观众并没有企望借此活动找到演剧艺术领域内的一个形而上的标准答案, 在戏剧的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将不断变化、发展、诞生和消亡,循环往复。他们只是 作为探路者和领航员,将这个前瞻性的认识接收感受层面的基本问题提到桌面上来,率 先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引起一个深入的探究和讨论。

标签:;  ;  ;  ;  

第十届布拉格四年展综述_戏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