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惯用语在母语或第一语言使用者的言语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用现象,惯用语多重源头、超文字符号字面意义的深层意义和修辞意义、借助形式表理意义、中鲜明的口语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等特征,使外国留学生学习过程往往出现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偏误,因此在惯用语的教学上采取结合惯用语的文化内涵和语法结构进行教学便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惯用语教学引加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惯用语, 文化渗透,偏误策略
一.惯用语的特征
惯用语是熟语的一种,具有多种来源,具体指以三音节动宾结构为主的结构相对稳定的短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惯用语具有自身的形式和语义特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惯用语具有超文字符号字面意义的深层意义和修辞意义。惯用语的抽象的意义往往要通过各种修辞手段来实现。第一,比喻,抓住本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描写所表现的另一事物。例如“”第二,引申,即由词的本义延伸出另一个相关的深层的意义。例如“挑重担”第三,借代,即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乙事物代表甲事物。例如“耍嘴皮子的人”,指爱说动听话的一类人,“嘴皮子”从表层看跟说话有关,所以借助这一典型特征即爱买弄口才,来借代那些只是光说光说不做的那些人,四,夸张。即为了表情达意,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事物的某些特征加以渲染夸大。例如“鸡蛋里挑骨头”。
其次,惯用语的意义通过形式表现出来。惯用语借助各种修辞方式表现出来的语义特征不仅具有双层性同时也具有变异性。语义的双层性,如“交白卷”字面的意思是“上交没回答的空白卷子”,而深层意义是“完全没有完成任务”。
所谓变异性是指惯用语的整体含义往往不是其组成成分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如“穿小鞋”的整体含义不能理解成“穿尺码小的鞋子”,而应跨越字面意义解释为挟嫌报复,暗中给人以刁难,约束或限制。
第三,具有鲜明的口语色彩。惯用语主要来源于群众口头语言,是口语语体的一种分支,因而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是它表达风格的主要特征,如“卖狗皮膏药”、“三七二十一”。
二.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偏误现象
1.语义的偏误
首先,由于不了解惯用语的感情色彩而导致褒贬词义的错误使用。“笑面虎”多用来比喻外表善良、内心凶狠的人,有很强的贬义色彩。学生简单地理解为“喜欢笑的人”,这样就明显误用了这一惯用语要表达的意思,“笑面虎”一词的贬义表达发生偏误。
其次,把字面意义当做实际意义。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大多只是它的语源意义,一旦成为惯用语之后,抽象性的虚指义或泛指义才是它的实际意义。但作为没有汉文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他们很难超越字面意义而从实际意义出发去使用惯用语,从而导致了对某些惯用语使用中的偏误。
2.语法性质认识的偏误
惯用语的句法功能跟词相当,即惯用语可以单独作为句子的主要成分,但是实际上它比词复杂得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惯用语时,往往将它们跟一般意义的词的语法性质和功能混淆,在使用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偏误。
第一、误带宾语的错误。 很多惯用语特别是动宾式惯用语一般是不直接带宾语的。例如:老板炒鱿鱼我了。而“炒鱿鱼”后面是不能带宾语的,只能说炒我鱿鱼而不能说炒鱿鱼我。
第二、误作宾语错误。大部分偏正式惯用语都能做句子的宾语,但是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一窝蜂”的主要句法功能是充当句子的状语,形容很多人都去做某件事,形容动作的状态,所以不能单独用来作宾语。
3.语用的偏识
不明惯用语使用的场合。惯用语的交际语境一般都是非正式场合。如果留学生不清楚这些,在不适合的场合下使用惯用语,也会闹出笑话,也会出现偏误。“气管炎”一词,利用谐音“妻管严”而表达别人说身边的男性朋友怕妻子的性格,不能用于自己说自己的男朋友,也不在正式场合下使用。
三.针对留学生惯用语使用偏误的教学思考
通过对于惯用语存在的问题,和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理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总结出相关措施和方法,并在教学中认真落实到实处,才能提高教学能力,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渐渐提高教学水平。
1.在惯用语的句法功能教学上采取“偏误预治”策略
所谓“偏误预治”,是指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提前有数,进而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错误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进行避免,竟而采取措施避免错误,教师在讲解惯用语的过程中,在错误分析和语际对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使用惯用语出现的普遍性偏误,将偏误句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找出错误原因,加深他们对惯用语用法的理解。
2.适当增加对语法结构知识的教学
如汉语的“我是汉语老师”泰语又说“我是老师汉语”,结合学生的母语进行对比教学,找出异同,便于学生正确使用,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惯用语,有的跟汉语的惯用语有很大差异,而有些语言的惯用语跟汉语还有相同之处。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母语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异同,充分利用学生母语的正迁移因素,加深对惯用语的理解并掌握其用法,这样可能会减少使用时的偏误。
3.结合惯用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样式,惯用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果在惯用语的教学中结合中国文化的内容讲练,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更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以狗为例,在汉民族的文化中,“狗”被赋予“卑贱”、“恶劣”、“没良心”等文化色彩,于是跟“狗”有关的惯用语多含贬义,如“狗腿子”、“看家狗”等都表达贬义的感情色彩。
参考文献
[1]温端政.汉语语汇学教程[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李国慧.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3]刘正光.惯用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与意义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吴兰英.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教学.[D];云南大学;2012年
[5]曹少丽.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D];郑州大学;2012年
[6]马国凡. 高歌东 惯用语[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
[5]车晓庚.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与应对策略[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2期
[6]谭宏. 汉语惯用语特征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7]陈洪妍. 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01)
[8]袁曦.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D]. 湖南师范大学 2006
论文作者:杨玲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惯用语论文; 意义论文; 汉语论文; 字面论文; 宾语论文; 的人论文; 错误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