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变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危机管理
彭颖淑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 广州)
摘 要: 西方组织管理学中的权变理论主张在管理活动中要考虑到组织的内外要素和情景的相互作用,强调依势而为。下面以权变理论的视角,阐述完善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体系应注重校内外环境的相互影响,建立心理危机分类管理机制,常规管理与权变管理相结合。
关键词: 心理危机;危机管理;权变理论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近十年来,新闻头条中频频出现的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牵动了社会大众的神经,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相关课题也一度成为高校的研究热点。近些年关于心理危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医学等领域。不同学科对“心理危机”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心理学与医学主要探讨了心理危机的表现与成因,心理危机的评估和干预方法。教育学主要从心理教育和课程设计的层面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管理学侧重研究心理危机干预的管理体系、舆情管理和媒体公关等方面。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心理危机管理体系,既契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又符合我国高校管理实际情况,其实需要研究者跨学科、多角度、揽全局地进行探索。
一 心理危机与危机管理
心理危机是心理学领域的概念,通常是针对个体提出来的,根据G.Caplan的观点,当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1]。G.Caplan认为,心理危机的产生不但与应激事件有关,还取决于个体应激的有效资源及个体对困难情境的评估。
危机管理是管理学领域的概念,通常是针对一个机构提出来的。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心理危机干预通常是针对个体而言,就是在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创伤性事件后采取的迅速、及时的心理干预。它 能 帮 助 个 体 化解 危机,告知其如何运用合适的方法处理应激事件,并采取支持性治疗帮助个体度过危机,恢复正常的适应水平,防止或减轻未来心理创伤的影响[2]。
结合以上两个概念,高校心理危机管理指的是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预防、识别、干预等一系列措施的统称,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由学生心理危机引发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不仅关乎个人心理健康,同时对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都有极大的影响。
例1:K=4,L=5时,发现最短滤波器h(n)和满足长度为N=10的条件。图1说明了几种解法中存在的一个解法。注,是在图中无法区分的。函数的图表明,如果作一对Hilbert变换,ω<0的值接近于零。
二 权变理论的内涵
权变理论产生于西方组织管理学,其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社会背景复杂的美国。权变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权变”的意思就是权宜应变。
权变理论是用系统观来考虑问题的,它将企业组织看成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子系统,同时受到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管理方式,管理的效果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组织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因此要根据组织内部各要素的关系类型、管理活动性质和外部条件综合情况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权变理论也认为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近远期目标以及当时的条件,采取依势而行的管理方式。 管理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很多相互作用的内部和外部的变量[3]。
权变理论的研究集中在领导力、组织结构、决策等领域。1970年美国管理心理学家John.J.Morse和Jay.W.Lorsch提出了超Y理论,是权变理论的代表之一,其基本假设就是认为人是复杂的,要受多种内外因素的交互影响。组织的管理应该保持灵活性,将工作、组织、个人三者作最佳的配合。
三 权变理论对高校心理危机管理的启示
(一) 我国心理危机管理模式的特点与问题
(2)冷源中有2台吸收式溴化锂机组,蒸汽来源为3台3.9/h的燃油蒸汽锅炉,和直燃型溴化锂制冷机组相比,锅炉转换效率、热力管网两部分损失增大,整个冷源系统的效率明显下降;
大数据发展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教育形式发生巨大变化。以大数据为依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丰富多彩的教学软件,便捷的手机APP,为学习提供便利,提升了教学质量。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生存的危机。随着新生入学英语水平的提高,大学英语学分比例开始下降,由原来的16分压缩到9分或6分;越来越多的大学新生只需要学习一年的大学英语,甚至有些学生英语成绩优秀者可以免修。
大部分高校都注重校内资源的整合,当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学校能调动各部门的紧密合作,包括心理健康中心、校医院、保卫处、二级学院等,以尽力为学生提供帮助,但同时,较少高校有对外合作的意识。心理危机可能造成个体严重的精神失调,大部分高校都缺乏对精神疾病的诊治能力,根据《精神卫生法》,送医治疗需要得到监护人的同意,若没有与校外医疗机构的合作,与家长密切联系与协商,当学生严重PTSD发作时,很难及时得到救治。而在信息时代的高校,个别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会以最快的速度传播,不及时控制舆情往往会导致群体心理危机的蔓延。
的士在路上飞驰起来,竹韵回头看了一眼海力的车,发现他也把车开上了路。回味了一番刚才的情景,越来越感到纳闷。
1.重内部合作,轻外部联结
2.重排查,轻评估
1.心理危机管理的系统观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发达国家经济的回暖、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全球木质家具总产值和贸易额呈稳步增长趋势,促进了家具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专业化生产的分工。我国是木质家具生产和出口大国,但是由于受到贸易保护的限制,导致近年来木质家具出口波动很大。鉴于此,本文重点概述全球木质家具贸易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以期为我国木质家具贸易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3.重干预,轻预防
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颁布,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每所高校都须制定心理危机应急预案,成立危机干预小组,保障在危机发生时能迅速反应,及时干预,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看,高校该做的不仅仅是解决危机,也包含了危机预防这一重要环节。目前,高校在危机预防方面的投入和相关的研究并不多,包括心理健康课程的普及、宣传活动和心理咨询服务的开展、专业队伍的建设等等。预防工作不到位,会增加心理危机发生的概率,大大加重心理危机工作的负担。
(二) 权变理论对高校心理危机管理的启示
心理危机具有一定的内隐性,识别与评估心理危机都需要危机管理者具备相关专业知识。高校对心理危机的排查是非常重视的,通常通过心理健康普查、老师或学生告知和学生主动求助心理咨询等方式获得信息。心理危机排查的数据是很笼统的,信息来源不清,危机严重程度不明,尤其是辅导员、教师和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在心理危机干预时,产生过度恐慌情绪,盲目制定干预方案,往往效果适得其反。而对于可能会导致伤人事件的心理危机个案,工作人员又往往将工作重心只放在某个学生身上,忽视了对周围人的警示和保护。心理危机的性质、严重程度得不到准确评估,会导致干预方案效率低下,效果打折扣。
首先,根据权变理论的系统观,从宏观角度来看,任何一所高校都处于社会大环境中,高校的管理受社会制度、本土文化、当地资源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高校的心理危机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管理方法的运用也需要充分考虑内外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在做心理危机管理时要有全局观。一例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同时也是一个家庭事件,一个社会事件。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高校一方面要做好校内部门的协调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校外的资源,考虑学生家长的感受,顾及事件对社会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建立相应的校外合作机制、家校沟通机制以及社会舆情应对机制。
运用权变理论的系统观能够较全面的理解和运作一所高校的心理危机管理,避免片面、孤立的解决问题,保证心理危机干预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其次,从微观角度来看,权变理论为我们理解心理危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美国心理学家Kristi Kanel提出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定义心理危机,其实质都包括3个基本部分,即发生危机事件,危机个体感受到危机事件并因此痛苦;以前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对目前问题的解决无效;引起危机个体意识、行为和情感方面的功能失调[5]。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实质也是个人内外环境失调的结果,危机干预的过程,也是改善学生内外环境的过程。所以,在危机干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增强内在支持,也要减少压力源、改善生存条件,使个体和环境恢复平衡状态。
2.建立心理危机分类管理机制
(六)加强技术指导、服务 实行专职技术骨干分片分户(场)负责制,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对圈舍规划设计和建设、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资源利用等实用技术开展无偿培训,及时提供各类信息和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养殖效益,保护养殖者信心,促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
我国高校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危机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首都师范大学提出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五级工作机制,分别是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学生个体。上海理工大学提出三大系统五级小组,按照危机产生的时间顺序分为事前危机干预预警系统、事中的危机干预应急系统和事后的危机干预维护系统,根据危机干预参与部门的工作任务成立领导组、专家组、专业组、事务组和联络组级小组[4]。目前,我国心理危机管理模式还存在以下问题。
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分类有布拉默提出的三分法,即心理危机有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三种情况。而有些研究者则根据危机刺激的来源,将危机分为两种情况:内源性危机和外源性危机,内源性危机实质上就是成长性危机,外源性危机又称环境性危机或适应性危机,是由外部事件引起的危机[6]。从危机管理的实操性来说,笔者认为危机分类还应该考虑危机性质、严重程度、危机类型和所需专业能力的匹配度。
根据权变理论的观点,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管理方式,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管理的有效性在于管理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一例心理危机干预,同样会受到干预人员、学生自身、干预情境三者相互作用的影响。在相同情境下,干预人员与学生情况即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型匹配度越高,干预效果越好。所以,在制订心理危机应急预案的时候,应该根据危机的性质进行分类,并与严重程度分级相结合,同时在干预人员的配置上做相应的安排。简而言之,不同的心理危机类别对应不同的干预方案。例如,正在实施自杀或者他杀行为,危及学生生命安全的,应该列为最高级别心理危机事件,此种情况需要武力制止或紧急救援,应由学校保卫处现场负责;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暂无生命危险,需要心理治疗师或校医负责;有自伤倾向,但风险较低,求助意愿强烈的,可由心理辅导中心跟进等。
心理危机的分类管理,要求高校管理者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并熟悉危机干预人员的工作方式、专业特长、个性特点等,这样才能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不是一队人马,一个方案应对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类型与干预人员的匹配,能够让管理更精细化,提高管理效率。
3.常规与权变的结合
在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CT三维成像技术显著提升,在气管异物和食管异物诊断过程中,胸部CT三维重建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是90.32%和93.54%,组间未见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由此可见,胸部CT三维重建技术与食管吞钡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在检查过程中,所选患者均进行全身麻醉,有些患者在实施全身麻醉之后,由于身体处于放松状态,食管自动蠕动,使得异物自动脱落至胃部。
权变理论提倡随机应变,但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权变理论绝非是凭直觉进行主观臆断,它是“计划”与“变化”的结合体[6]。首先,高校应该建立有弹性的心理危机管理制度。危机管理小组成员的主要负责人应该是稳定和明确的,一般由校领导担任,小组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应该是清晰的,这样才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工作。常见的危机类型及处理方案应该是管理人员熟悉的,这能节省反应时间。但由于心理危机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学生情况的多样性,又要求参与危机管理的人员在遵守基本的危机管理方案的同时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
其次,危机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美国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提出的危机管理的4R 理论,即缩减 、预备 、反应 、恢复四个危机管理阶段组成。在反应和恢复阶段是需要运用权变理论思想的,因为心理危机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要求高校能结合当时情境灵活处理。但在缩减和预备阶段,高校仍然要做好预防和预警工作,这两个阶段主要体现的是常规工作。目前高校在心理危机管理方面的常规工作包括危机排查、心理测试、心理咨询、课程教学等。常规管理和权变管理的结合,才是完整有效的高校心理危机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权变理论作为组织管理的经典理论之一,为高校心理危机管理提供了新的启示。人性的复杂决定了心理危机的复杂,所以危机管理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应该注重内外资源的整合,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方法和危机类型相互影响,常规工作与权变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Gilliland B E,James R K.危机干预策略[M].肖水源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3-67.
[2] Everly,G.S.,Flannery,R.B.,& Mitchell,J.T.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A review of literature[J]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A Review Journal,2000:(5),23-40.
[3] 弗莱蒙特·E.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678、284.
[4] 张葳.中西融合构建高校心理危机预防的新模式——国外“自杀守门人培训”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3(15):71-75.
[5] Kristi Kanel.A guide to crisis intervention[M].Pacific Grove,USA:Brooks/Cole Public,2003:4-12.
[6] 龙迪.心理危机的概念、类别、演变和结局[J].青年研究,1998(12):42-45.
[7] 孙晋露,林杰.基于权变理论的大学海外危机管理——以日本一桥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7(11):54-58.
本文引用格式: 彭颖淑.权变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危机管理[J]. 教育现代化,2019,6(22):208-21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22.077
作者简介: 彭颖淑,女,广东金融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