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态度_恩格斯论文

论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态度_恩格斯论文

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态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恩格斯论文,马克思论文,态度论文,社会主义理论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02)04-0006-04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历史。事实上,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理论概括,形成新的观点和概念;二是对理论本身进行不断的创新充实,丰富理论范畴间的逻辑联系。对这两个方面问题统一的好坏或成败,决定着科学理论是否具有生命力。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态度,充分体现出对这两个方面问题的完美结合,充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开放的体系,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的经典表述,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现在,一般把这一思想简称为“两个必然”的思想。按照马克思在19世纪40——50年代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看法,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代表了人类文化的最新成就,是世界历史发展方向的主导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世界各国封闭的格局一旦被打破,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再闭关自守,只能作为世界历史一体化洪流中的波澜,作为世界历史整体进程的一部份,也只能存在于统一的世界历史画卷之中。因此,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1]

众所周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的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主要是运用唯物史观来论证这个规律,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则主要是社会基本矛盾理论、阶级斗争理论以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等等。因此,在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学说以后,恩格斯就指出:“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像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探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照耀。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2]1880年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就主要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入手,分析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表现形式,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形成、运动、发展和必然结果,从而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应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两个必然”的论述,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逐步深化的。

关于“两个必然”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基础上得出的。用马克思的话说:“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测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3]列宁也曾用过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来说明“两个必然”思想的科学性。他说,“马克思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提出某一新的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因为我们已经知道,这一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的。”[4]正是因为强调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贡献及其科学基础,列宁说,《资本论》是“叙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的主要的著作。”[5]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主要是根据19世纪40—50年代西欧自由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状况研究得出的,因此,他们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至少要在英、美、法、德这样一些发达国家同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状况后得出的正确结论。而且,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巴黎公社,仅仅存在了72天就被当时正在交战的普鲁士军队和法国军队联合推翻的史实,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共同胜利的思想是正确的。那么,世界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否还有其它途径呢?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晚年也产生了不同于他们自己过去的看法的思想,这主要是由于时代不同,对资本主义认识更加深入的结果。

1877年,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表达了俄国有可能走上一条与西欧资本主义不同的发展道路的思想。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从论述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角度表明:资本主义阶段不是民族国家通向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鸿沟,民族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马克思指出:“俄国是应当像它的自由派经济学家们所希望的那样,首先摧毁农村公社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呢?还是与此相反,发展它所特有的历史条件,就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它的全部成果。我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7]针对米海洛夫斯基在《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的《卡尔·马克思在尤·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一文对马克思观点的曲解,马克思明确表示:“他(米海洛夫斯基——引者注)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但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6]1882年1月,马克思在为《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写的序言中强调了,俄国农村公社可以直接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起点的思想。马克思说:“‘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但是在俄国,我们看见,除了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狂热和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归农民公社占有。那末试问: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制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制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末现今的俄国土地公社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6]以上也就是马克思关于俄国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基本思想。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道路思想的补充

根据19世纪80—90年代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尤其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商业道德大大提高的情况、资产阶级实施股份制措施的现象和资本主义制度下政党政治的发展状况,恩格斯一方面指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日益使社会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资本家和工人,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另一方面又坦率地表明,19世纪40年代,也就是《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潜在因素估计不足,认为资本主义的丧钟即将敲响,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他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这个经济革命自1848年起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以及最近在俄国初次真正确立了大工业,并又把德国变成了一个真正第一流的工业国,——这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生的,因此这个基础在1848年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7]

恩格斯还分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新的交通工具——铁路和海船的广泛应用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大影响。他说:“它们事实上创造了以前只是潜在着的世界市场。”[7]始于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这场革命,造成了从手工劳动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形成了以机器制造机器的近代工业,为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创造了必要条件。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到1850年,英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已占40%。1888年,恩格斯到了美国后,高度评价了这一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他说:“美国是一个新世界,新不仅是就发现它的时间而言,而且是就它的一切制度而言;这个新世界由于藐视一切继承的和传统的东西而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些旧式的、沉睡的欧洲人;这个新世界是由现代的人们根据现代的、实际的、合理的原则在处女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在美国,一切都应该是新的,一切都应该是合理的,一切都应该是实际的,因此,一切都跟我们不同。”[8]

从1810——1860年的50年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增加了近9倍。资本主义生产在美国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恩格斯的极大关注。他认为,在各种工业发展方面,美国已经肯定地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德国正在同英国争夺第二位。在这种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恩格斯预言,如果美国实行了贸易自由,那么再过十年它就会在世界市场上击败英国。

人类20世纪的历史发展证明了恩格斯的预言是正确的、科学的。

正是在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研究之后,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所带来的商业道德的提高,是资本主义竞争的结果,又是资本主义竞争加剧的原因。资本主义竞争带来的变化中包含着一些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早期竞争和剥削中普遍采用的欺诈、哄骗手段在19世纪末的资本主义发达经济中落后了,不合算、不实用了。“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狂热,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劳动。”[7]资本主义竞争,带来“商业道德”的发展,造成劳资关系的新变化,导致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办法也发生了变化。例如:通过了10小时工作日法案,鼓吹平等协调的劳资关系,等等。这一切,对于资产阶级来说都是为了赢得时间、增强竞争。对于资本主义生产中发展起来的股份公司制,恩格斯肯定其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因素。恩格斯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由单个资本家经营的生产越来越少,股份公司经营的生产已不再是私人生产,在由股份公司组织的生产中“

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7]

不仅如此,由于19世纪末英、美、德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走上了政党政治的道路,工人阶级政党在议会中有了一定的席位,例如:到1890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得的选票达到1427000票,占总票数的四分之一。针对这一现象,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利用合法斗争手段掌握政权是可能的。

综上所述,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一刻也没有脱离过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他们提出的“两个必然”的思想以及对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的有关研究,为我们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20世纪初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等许多国家走上了各自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事实,给那些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的思想予沉重的一击。今天,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如“三个代表”的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的现状等,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的产物,也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才能领会其真理性所在。

收稿日期:2001-12-31

标签:;  ;  ;  ;  ;  ;  ;  

论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态度_恩格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