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伴随着国际互联网扩展与延伸,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引起了部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出现了一批关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成果。本文为此进行综述,以期引起更多有志之士的参与和讨论。
一、网络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互联网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是一种新的生产力。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带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优势。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种影响。
1.有些学者将视角集中于教育主体
他们认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出现新变化,即非主体化。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不是高高在上实行灌输的思想权威,而是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兼有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身份,他们具有高新技术和广博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品质。因而他们不具有特定身份,甚至可以不被称为“教育主体”。他们和教育客体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具有上级和下级的层级性。他们不是提供“说服”,而是提供“影响”、“选择”和“引导”,因而他们更具人情味,更具亲和力,也更具有取得教育效果的魅力。
2.有些学者将视角集中于教育内容
他们认为,在互联网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如下新特点:(1)因多媒体技术的存载,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时空趋向超时空;(2)因网络的超信息量,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可观性和可选择性;(3)具有极高的文化和科技含量,教育内容和政治性本质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
3.有些学者将视角集中于教育方法
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网络中得到如下创新:(1)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一切手段,向网民提供信息,并引导网民正确选择信息;(2)将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现代化,在计算机网络中,为思想教育所使用的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方法穿上现代科技的外衣。
二、网络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的特有传播方式,恰如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难得的机遇,也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对这个问题的清醒认识,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的切入口。专家学者对此基本达成共识,普遍认为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影响日益加剧
论者指出,互联网上的斗争,是全球性的斗争。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在互联网上的种种优势,有组织的实施政治宣传和价值观输出,加紧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渗透。近几年我国发生的突发性政治事件,如法轮功的非法聚会,几乎都与海外网络有关。网络使国际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更趋直接,更显“短兵相接”。我们的网上意识形态防御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2.国内舆论导向的控制和管理难度加大
论者认为,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直牢牢控制着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介。然而网络的快速发展却打破了原有的完全控制局面,使舆论导向在某些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真空和失控,舆论管理难度大大增加。学者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从管理角度看,我们对传统媒介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对网络这个新生事物缺乏了解和把握,管理上存在缺陷和不足,所以常常陷入被动之中。(2)从技术角度看,网络传播方式的独特性乃是舆论导向一定程度失控的直接原因。与传统媒介不同,网民不仅是受众,更是参与者。个人或组织在网上可以匿名的方式自由地发表意见,并且能够通过网络迅速地与他人交换和共享信息。这给舆论导向和管理带来困难。
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方式落伍
论者强调,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的特殊性,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方式和方法提出挑战。(1)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和经验优势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权威,得到尊重,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然而在网络时代,教育者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部分丧失,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育者处于“老向少学习”的尴尬境地。(2)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灌输方法和面对面的方式,然而在网络时代,面对虚拟地区,面对面的教育方式成为不可能;网上信息异常庞杂,人们自主选择而非被灌入信息。
三、关于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思路
学者们分析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目的是研究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思路。他们指出,对于网络所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人们必须未雨绸缪,高度重视,及时解决。学者们认为,我们应正视挑战和危机,充分利用网络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研究,学者们提出种种建议和对策。他们的思路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堵。即运用技术手段阻止“为害数据”的进入。
论者们指出,应运用技术手段,在国家内部网和外部网的界面上构筑信息海关,使所有的内外连接,都要强制性地接受信息海关的检查过滤,从而堵塞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有害数据”进入通道,达到净化网络空间的目的。目前,构建这样一道“信息边境防火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防。即建立健全法律,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这是防止网络出现问题的有效手段。
论者们指出,我国已有的相关法律,对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目前应根据现实需要,并结合网络这一特殊思想阵地,制定有关网上管制法规,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防止网上非法行为的出现。
3.建。这包括两层含义:
(1)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论者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就会占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这是改变网上“西强我弱”状况的根本出路。我们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网络体系,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2)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论者们指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又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既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又要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种复合型人才才能承担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4.疏。即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网民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
论者们指出,网民是网络的使用者,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因此通过疏导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促使人们自觉树立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从正面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对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
5.变。这包括两层含义: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目前,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工作仍没有摆脱传统观念和方式的影响。论者们认为,对网络我们必须承认它、接受它、掌握它,努力探索在新的条件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更好地利用它为我们服务。(2)思想政治工作要转变方式。学者们认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我们要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联网的结合就是同先进工具的结合,必将更具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