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 谈 《史 记》的 英 译
王润娟
(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摘 要: 在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新时期,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不断凸显。翻译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取代,文化传播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质量。优秀传统文化的翻译应以中国文化为主体身份,选取适当的内容,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进行必要的文化阐释,显化文化符号蕴含的深层意义,弘扬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 《史记》英译 文化软实力 文化阐释
文化的含义非常宽泛,也是“一个最为开放的系统”[1](9),学者对它的定义从未停止过。在现代汉语中,文化被描述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1363)。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已经不但是政治、经济、军事之间的博弈,更是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增强的重要手段是优秀民族文化在更广范围内的传播和接受,文化传播和接受的实际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因此,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在国家优秀文化输出过程中,选取恰当的翻译材料和采用恰当翻译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翻译
在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新时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国际文化应该是包容众多特殊性、具有丰富多样性、允许多元发展的生态平衡模式。”[3]因此,保护民族文化特殊性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乌梁素海的库容量为3.2亿m3,目前也是河套地区7 000 km2耕地灌溉排水系统中唯一的蓄排水通道。河套灌区每年6亿m3的农田退水经过乌加河等河流进入乌梁素海,带入约28.8万t化肥和其他营养盐。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4],也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最鲜明的特点。在文化多元主义背景下,传统文化应当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以维持其特征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当今世界文化交互作用的前提,为保持传统文化与构建现代文化的抉择带来挑战。“针对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代文化战略价值目标”[5]。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基础是高质量的翻译及其在异文化环境中广泛而深刻的传播与接受。西方学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历经几个世纪,比如早在19世纪中期,美国学者就对中国史学进行关注,出现最早介绍中国史学通史性著作,并逐步出现有影响、有深度的研究专著[6](127)。 比较出名的有方志彤对司马光《资治通鉴》的翻译、华兹生(Burton Watson)及倪豪士(William H.Niehanser Jr.)对司马迁《史记》的翻译等。这些研究和翻译都是将西方文化作为主体,对中国文化的“他者身份”进行旁观式的研究,不能忠实地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中华文化的完整性与独特魅力。新时代,我们要以文化的主体身份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完整、细致、忠实的对外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必须以选取恰当的翻译素材和高质量的翻译为基础。
近年来,空调系统已成为建筑能耗的重点项目。在智能建筑中,HVAC(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约消耗了建筑总能耗的50%~ 60%。特别是制冷机组、冷却塔、泵和空调以及新风机组,均消耗大量能源。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可以通过负载变化控制接口转接设备的运行。如空调冷水循环系统、自动风量调节和冷却塔冷却风扇变频控制,可以使空调系统更高效地运行。这不仅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使系统在更好的条件下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达到节能。
二、《史记》翻译在文化交流传播中的价值与意义
倪豪士的英译本受到多元文化思维的影响,在翻译中源语言的文化差异性得到尊重,他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忠实地保留了源语言的特点,全译了《史记》,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价值,采用了较多的注释,译本有一定难度,以普通读者和学者为阅读对象。倪豪士在翻译过程中做了许多努力,力图忠实地将《史记》原貌呈现给西方读者。但是,这两个版本的翻译都是在西方学者以自身文化为主体、将中华文化视为“他者”的背景下进行的。在“他者身份”标签下的《史记》翻译,难以将这一文化瑰宝的文化精髓传递给目标语读者,更不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在史学界和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史记》记录了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三千年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总结。同时由于文字优美生动,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它曾被多次翻译成外文,其中英译版本以美国学者华兹生(Burton Watson)、倪豪士(William H.Niehanser Jr.)、翻译家杨宪益等译者的版本较为出名。作为美国政府文化掠夺战略主张时期介绍中国文化的作品,华兹生的英译本受到美国战后冷战思维的影响,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选译《史记》部分内容。他的译本打乱《史记》原文顺序,以西方小说叙事结构对原文叙事结构进行重组,译本注重原文本的文学性,以普通读者为阅读对象,语言流畅简单,很少用注释,但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文化整体性遭到破坏。
三、新时期《史记》翻译新策略
具体来讲,要保证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高质量翻译和有效传播,必须培养双语水平俱佳的翻译者,并为翻译者创造有利的条件,尊重翻译工作,保护译者的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翻译活动应有组织地进行。上海外国语大学乔国强指出:“翻译工作的确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无法想象不通过翻译就能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但是,翻译作为一种国家文化战略,不从体制上着手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须从国家角度着手解决。 ”[7](29)国家从翻译人才培养、翻译标准规范、翻译策略制定等方面予以重视和管理,保证翻译的质量和传播的有效性,并推动翻译事业的持续发展。
鉴于当前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中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积极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并重,翻译成为必要的手段和重要的桥梁,使两者相融通。在此背景下的《史记》翻译,应采用恰当的翻新策略。
译者要重视翻译文本中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符号的翻译,对文本中的文化默认值进行恰当的文化阐释。作为优秀历史巨著与文学巨著,在《史记》中随处可见中国特色文化符号,这些符号蕴含的文化意义应该谨慎翻译。由于译者主体性的客观存在,翻译活动必须将译者的双语水平、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语言风格的认知和把控等因素考虑在内。这些文化符号之下不言而喻的语义值,对于非汉语母语的读者来说,只能通过译文中所给的信息理解和接受。汉语中的省略、称谓变化、一词多义、词类转化、封号、民俗、礼节仪式、计量、历法、地理名词等,都会为目的语读者带来阅读障碍。从文化传播意义来讲,译者应该将这些阅读障碍扫清,如显化省略的信息,对特色文化词进行详细的注释等。通过这些翻译处理,力图给读者全面呈现中国文化,使目的语读者能深入了解中国文化,领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新时期国际交流中文化软实力作用的凸显,使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翻译和有效传播迫在眉睫。《史记》英译在新时期应当以文化主体性身份为前提,深入理解传统文化,把控语言风格,谨慎翻译中国特色文化符号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必要的文化阐释,通过显化省略信息、注释等手段,使中国文化得到全面科学的对外传播。
本研究以油料作物甘蓝型油菜为实验材料,选择其BR合成与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基因,分析它们在甘蓝型油菜不同部位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并观察植株幼苗对BR及BR合成抑制剂BRZ的响应,阐明BR合成基因是否受到BR信号的反馈抑制。本研究进一步克隆了与拟南芥BR信号通路重要转录因子BZR1同源的甘蓝型油菜BnBZL2基因,并对该基因的功能及BR对BnBZL2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比较甘蓝型油菜中BR信号及BR对其生长发育的调控与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异同,以期为深入分析植物BR响应和信号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路.文化批评关键词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现代汉语词典》编委会,编.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张小平.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内涵及世界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9-6.
[4]范玉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意涵[N].人民论坛,2014-8-26.
[5]胡海波.中国文化战略的基本内涵[N].光明日报,2015-5-13.
[6]朱政惠.海外学者对中国史学的研究及其思考[J].史林,2006(4):116-126.
[7]袁莉.著名翻译家倾谈“文化走出去”[J].上海采风,2010(7):21-30.
项目编号: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史记》选译技巧研究(16JK1247)。
标签:《史记》英译论文; 文化软实力论文; 文化阐释论文;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