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经济学的共生与互助--拉卡托斯科学哲学对当代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_经济学论文

哲学与经济学的共生与互助--拉卡托斯科学哲学对当代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_经济学论文

哲学与经济学的共生互助——拉卡托斯之科学哲学对当代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经济学论文,哲学论文,当代论文,卡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曾经说过,探寻社会的奥秘应回到顽强的经济事实之中。哲学要关注经济学,马克思当年正是自觉运用哲学的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作了全面而又深刻的解剖。同理,经济学如果缺乏哲学发展理念的牵引,缺乏理性的设计与整合,缺乏哲学思想的贯穿与提升,它将无法指导实践。本文试图从哲学与经济学的共生互助的关系去探寻拉卡托斯之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

一、引言

拉卡托期(LAKATOS)是著名的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哲学家,他是波普尔的学生,原属批判理性主义学派,后来受库恩哲学思想的影响,吸取了库恩对波普尔哲学思想的批判中的合理因素,原则性地修改了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思想,创立了一种新的名为“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ing,以下简称 MSRP)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理论。为了表明他的科学哲学思想与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的联系与区别,有时他称他的理论为“精致的证伪主义”。

拉卡托斯(1922-1974)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在纳粹法西斯统治匈牙利时期是反纳粹抵抗运动的成员,后曾参加匈牙利共产党,并担任过战后匈牙利人民教育部的高级官员职务,1950年在清党运动中被捕入狱,1956年逃离匈牙利,后定居于英国,在英国的剑桥开始其学术生涯,1960年后在伦敦经济学院任教,自此他成了波普尔的同事和学生,1974年去世。拉卡托斯的主要哲学著作有《证明与反驳》(1963-1964)、《证伪与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1970)以及与穆斯格累夫合编的《批判与知识的增长》(1970)等。

二、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分析

虽然有一些经济学文献对拉卡托斯的科学哲学做过简略的介绍,但均或多或少忽略了他对于传统证伪主义的深入批判,也因此容易造成人们对于传统证伪主义与成熟证伪主义的混淆与误解。什么是科学方法论?以往的学者认为,科学方法论的目的在于寻找一套具有普遍性的操作规则,并按此规则去有效率地生产科学知识。不过,近代的方法论学者已经认识到这种想法并不切实际。

面对此问题,实证主义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我们不必要求科学知识必须能够被百分之百地验证。我们只要求科学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被验证的程度”,而被验证程度相对较高的理论可谓较好的理论,“科学进步”也就是被验证程度较高的理论取代被验证程度较低的理论的过程。事实上 Srigler在 The Theory of Price(1987)中就已经探讨过类似的问题。让我们定义科学知识是“可以根据经验,以某种合理的方法说服其他人的知识(经验主义的立场),否则就是非科学的”。

“科学研究纲领”的概念是拉卡托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一般来说,一个科学研究纲领可以被一个或一组具有启发力(heuristic power)的形而上理论或假设所界定。暗含在形而上假设中的启发性原则(heuristic principles)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对学者的学术实践产生影响。

任何科学研究纲领中都有其“保护带”(protective held),被学者约定为应当接受经验测试的假说和命题所产生的集合。如果保护带中的假说和命题与经验证据发生矛盾,形而上假设中的“正面启发”(positive heuristic)就会引导此研究纲领中的学者发展与启发性原则一致的补助假说(理论调整),以对抗、消化各种与理论不一致的异例。如果这一理论的调整有利于在保护带中产生新的经验与内容,而且其中的一部分被观察所确认,则此研究纲领为“进步的”。反之,如果在理论调整中所诉诸的补助假说都是“特设的”,并不能在保护带中产生新奇事实。那么,此研究纲领大致可定为“退化的”。“科学进步”也就是进步的研究纲领在一段长时间内逐渐淘汰退化的研究纲领的过程。

举例而言,根据MSRP的启发,我们可以发现,指导新古典经济学的两个主要的形而上假设是:“在每一个经济行为中都有‘某种’均衡存在”,以及“所有的理性人都会极大化‘某种’自我利益”。就第二个形而上假设而言,其正面启发指导经济学家沿着“个人在限制条件下求取函数极值”的思路来建构经济理论,而其负面启发则将“自私心形而上理论”和“理性假定”纳入硬核之中。虽然我们可以将理性假定表达成可测试的形式,但是在新古典的研究策略(gambit)中,经济学家事实上通过不成文的约定把理性假定形而上化了。如果要评价新古典研究纲领硬核中的自私心形而上理论与理性假定,相对可行的做法是检视此研究纲领保护带中的经验内容。

在新古典研究纲领的保护带中,需求法则是一个主要的经验命题。如果需求法则受到经验证据的挑战,新古典经济学家就应当遵循正面启发,建立与理性假定、效用最大化原则一致的补助假说来解释这些反例。如果这种理论调整能够在保护带内产生新奇预测,则此理论调整可谓“科学的”,而新古典研究纲领为理论上进步的。如果我们在实证中确认了一部分的新奇预测,那么,随着新古典研究纲领在经验上的进步,我们也就能够合理地建立自私心形而上理论和理性假定的正当性。反之,如果在不充分的经验证据之前,我们只能称它为特殊性质的补助假说,那么随着研究纲领的退化,我们就必须考虑,是不是已经到了必须修正、甚至放弃自私心形而上理论和理性假定的时候。

另者,芝加哥学派所形成的“家庭经济学”又是一个符合科学研究纲领概念的好例子。除了坚持新古典的“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所有的分析必须以个人为出发)以及理性假定以外,这个研究纲领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启发性原则:de gustibus non est disputandum!——关于偏好,已成公论。根据其负面启发,我们在经济解释之中应当避免“偏好随着时间或家庭不同而改变”的理由。其正面启发则是:“透过针对效用最大化行为的一般化计算,我们可以解释任何具有普遍性和(或)持续性的人类行为,而不用引入‘偏好维持不变’的条件”。“个人的偏好相同而且稳定”显然是个(多少令人有点怀疑的)经验命题,但是这一命题可能有助于我们产生明确的原则,有利于我们避免在结论中出现无法测量的概念.同时避开各式各样的诉诸偏好的改变或差异、无知、强迫性行为的特设性解释。因此,只要此研究纲领能够持续地在其保护带中产生新奇事实,我们就可以不必过度地探究在其硬核中的“偏好相同而稳定”的假设。

三、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

对于经济学来说,MSRP所提供的方法论体系有何价值?首先,MSRP继承了证伪主义传统,认为理论与经验证据之间产生不一致现象并不是科学知识的过错,而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但是,MSRP也吸纳了验证主义的见解,认为在科学活动中猜测与驳倒,确认新奇预测、发现新奇事实同样也是科学进步中不可或缺的部份。和朴素的证伪或证实主义相比,MSRP所提供的划界和评价标准显然是要务实得多。

MSRP属于经验主义,但是由于它吸纳了约定主义的观点,因此它对于“硬科学”(hard science)的要求,即使不是经验主义传统里面最弱的,至少也是可行性相当高的。有一些评论者认为经济学并不能做为经验科学的一支,他们最常举出的理由包括:“经济行为既难以观察,也无法重复地加以实验”、“经济理论难以检验,因为我们无法确定起始条件:即使我们得到某些结果,也很难判断到底是其他因素,还是理论的哪一个部分出了问题。”无论如何,拉卡托斯已经清楚地说明了:“经验基础易谬”“约定不可避免”等命题并非经济学所独有——即使是物理科学也必须面对同样的难题,而对于这些问题,MSRP也都有合理的解决方法。

在阅读经济学理论时,“硬核”及“保护带”的分类概念能帮助我们判断这些理论在科学知识中的位置。MSRP指出,科学研究纲领可以在硬核中使用某些无法测试的构想或概念,但是它们并不能出现在“保护带”中。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费曼(K Feynman)认为,在科学活动里面,有一句格言:“不应该讨论无法测量的事物。”它的意思是:“任何假设或构想,都必须是那种你能据之推算出一些预测,而且能跟实验作比较的。如果你的推论是能用实验结果来比较的,那么它就有足够的资格了。

费曼的思想在经济学里面也就是“劳动价值”与“效用函数”、和“帕累托最优”。我们可以在属于硬核的假设里面使用这些无法测度的构想,但是在属于保护带的结论之中,则无论如何不应该出现像“因为剩余价值有所增减,所以经济会如何变化”、“如果效用函数越凹,则个人的选择会如何改变”或“A种征税方案会达到帕累托最优,而B种不会”这一类的,含有无法测量的概念词项在内的陈述。这也意味着,除非目前的经济学在观察和测量的技术上面有戏剧性的突破,否则不少期刊上的理论文章,在推导了一长串的数理环节之后,即使到了结论的部分,似乎都还是停留在硬核里面打转。或许我们可以将这些文章视为是整个研究纲领试图在保护带中建立可测试假说时的过渡阶段。无论如何,它们本身并未提供任何完整的科学理论。

某些学者认为某种总体经济学的研究纲领优于另一种研究纲领,因为后者的模型“没有个体基础”。这种看法同样也是混淆了建立在形而上假设之上的启发性原则和建立在经验证据之上的评价标准。“我们必须从个人的效用最大化行为推导出综合消费函数,而非诉诸综合消费与国民所得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改变正面启发的做法。如果这种在启发性原则上面的改变要具有科学进步的意义,就必须能够在保护带中产生新奇事实。同样地,马克思学派的劳动价值论和新古典学派的效用学说都是硬核之中的形而上概念。因此,不管是攻击劳动价值不可衡量,或是批评马克思不懂得供需分析,都不能够算是针对马克思理论的合理批评。如果要说明马克思研究纲领是“不科学的”,就必须证明此研究纲领在面对反例的挑战时经常诉诸特殊性的补助假说,而它在长期所进行的一系列预测也都很少能够得到经验上的确认。

无论如何,在MSRP的规范性功能以外,经济学方法论学者(在MSRP的启发下)最有兴趣的还是: MSRP的理性原则能不能有效地解释经济学里面一些主要研究策略的成功?根据 de Marchi的分类(1991,pp.29-30),从1972到1989年,在经济学的英文文献中,研究者分别将MSRP应用在25种经济学领域或学派上,而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当属新古典研究纲领、凯恩斯革命、一般均衡理论。

综上所述,不能不说拉卡托斯的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产生了影响。受到MSRP的启发,针对思想史个案的方法论研究在当今的经济学文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虽然对于“MSRP是否适用于经济学?”的问题,学者之间的看法并不一致,不过,正如 Backhouse所指出的,只要我们依旧关心经济学的内容是不是科学的、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是不是进步的,那么,在探讨这些问题的时候,拉卡托斯针对科学性与进步性所提出的概念构想、问题体系、以及分析框架,仍然是相当有用的出发点。经济学家当然可以选择不接受MSRP。但是,除非他们采取“怎么都行”的态度,否则他们终究还是必须提出某种评价标准。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似乎还看不到什么令人满意的替代方案。

标签:;  ;  ;  ;  ;  ;  ;  ;  

哲学与经济学的共生与互助--拉卡托斯科学哲学对当代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