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同课异构课论文_陶惠琴

如何上好一节同课异构课论文_陶惠琴

——以牛津高中英语M6 U3《Cultural differences》为例

陶惠琴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225400

摘 要:现在,很多学校都设有开放日活动,籍以此展现学校欣欣向荣的风貌、师生昂扬向上的气质、校园硬件设施的齐备,更想表现在新课改大环境下老师专心教科研活动的积极表现。比较同一科目不同老师的备课、讲课,甚至不同学校的同一科目的老师备课、讲课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关键词:同课异构 学生 “小课堂,大境界”

那么如何在一节同课异构中脱颖而出、好评如潮呢?

一、备学生

即使是本学校的老师也要充分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能力、水平、知识储备,对于一个外校老师更有必要了解这个学校在当地的水平、所教班级的组合,因为这种了解直接关系到上课的各个环节。万一高估了学生,问题设置抛下去没有回应,课堂气氛该是多么尴尬;如若低估了学生,问题就没有挑战性,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到课堂气氛。

总之,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学生的水平、能力,为上好同课异构课走好关键的第一步。

二、备内容

现在以《Cultural differences》为例。

这篇Reading 是在3个不同国籍的交换生之间展开的一段对话。内容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来,讲的是文化差异。文章很巧妙地列举很多例子来解释说明文化差异。通过对话的层层展开,学生就可以看到很多文化差异的例子:英国老师、美国朋友会当面拆开礼物;韩国的婚礼上要准备有活的公鸡和母鸡;文莱的婚礼上新娘、新郎要分开坐,还不能喝酒;即使同是说应用英语的英国人、美国人对篝火节的感受也完全不同。有的老师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就去搜集更多的文化差异的例子,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尽管课堂上例子很多,有的还播放了视频,但总感到缺少了什么。事实上,缺少的不是例子,而是对这些例子的分析:何时拆礼物、婚礼、节日为主题的文化差异。这些话题是每一个中学生熟悉的、有话说的主题。当然,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得出:不仅仅是东西方之间存在文化差异;东方的韩国、文莱也存在差异;西方的英国、美国之间也有差异。如果在备课的时候,考虑到这一层次,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备教学设计

《Cultural differences》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题目的设计应该循序渐进,从简单入手,然后渐渐加大难度,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于一些细节的提问,要注意恰当的提示;对于开放性的问题,要留足预设性空间。在设计教学过程的阶段,一定要秉承“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启发者”的思想。还是上面那位老师,在帮助学生列举出文中用来表现文化差异的例子后,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例子是关于拆礼物时间、婚礼、节日等主题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这些话题。对于这些话题,学生是熟悉的,他们有内容可以讨论。结果整堂课下来,学生高度地、真正地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落实到实处,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因此,在备教学设计时,脑中要形成一条对话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对所设计问题的回应。每一个教学设计的环节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因素,老师所上的课肯定会大放光彩。

1.充分发挥“异”的优势。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不认识学生,学生也不认识老师。如何打破这种局限,使师生感情更加亲近,不如充分利用“互不认识”这个劣势,转化成优势。

2.“小课堂,大境界”。关于什么样的课是好课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要想上出“小课堂,大境界”的格局,不仅需要老师拥有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理论、实践知识,还需要老师本身具备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

很多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只局限于对文本本身的研究,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或者钻研教材、解读教材,最多去寻找与此相关的素材、资源,不加整合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导致课堂实效性低下,浪费老师、学生的精力和时间。还是上面那位老师,她在这些例子被学生一一找出之后,跳出文本、教参设计的任务型填空的模式,紧跟着抛出这个问题:“遇到这些文化差异,你会怎么做?”学生反应一下子热情高涨起来:“理解”、“接受”、“认可”,各种富有正能量的、积极的答案,连老师预先设想不到的答案都蹦了出来。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闪出了智慧的火花。更令人叫绝的是,老师紧跟着又来了一个点睛之问:“遇到这些文化差异,一个国家应该怎么做?”自然而然地,学生很容易把当今中国跟世界各国的关系联系起来回答。

一个小小的课堂,融进了个人、家国情怀,启迪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国与国之间的相处。这种角度、高度、视野是水到渠成的,也正是所有教育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梦想得到的。

综上所述,上好一节同课异构课的本质就是上好一节课,而上好一节课的核心就是要备学生、备内容、备教学设计,使“小课堂”体现“大境界”。是否精准地把握核心不仅需要老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还要求老师时时学习、终身学习,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跟上时代的脉搏,使自己受益,使学生受益。

论文作者:陶惠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6月总第1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如何上好一节同课异构课论文_陶惠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