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教学理念的思考*
——以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为视角
周紫阳
武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 在法制全球化,国家推行法制社会的背景下,为应对国家高速发展下出现的众多行政法治问题,法学人才稀缺成为了我国法制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而法学教育作为国家培育优秀法学人才的炼钢炉。其传统行政法学教学存在部分思想陈旧,案例与时代脱节的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应对社会发展层出不穷的法学问题。因此,要满足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必须改革教学。本文从教育高度上确立人才培养理念、巩固教学机制、完善案例教学、理论界和实践、培养法制观念等方面简要阐述一些思考,提供建议,以供参考。时代在不停的发展,只有针对时代变化设计教学内容,迎合事物法治社会改革的变化,才可能实现不断输出卓越法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行政法学;教学理念;模式设计
新时代的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的法制社会,推行法治国家的改革,那么卓越法学人才的储备尤为重要。作为人才输出的教学机构无疑要对教学任务面临更为严苛的要求。目前我国的法学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国域民族复杂引起的地方性公法私法标准不统一,法典缺失,案例陈旧等问题,成为设立规范教材的挡板。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具有覆盖的教材和统一的法典参考,严重阻碍了培养人才的进度和质量,偏离了新时代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旧模式的教学已经很难跟进时代需求的步调,培育卓越人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入迎合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应对社会发展需求自我更新,达到真正为当代社会及未来培养卓越人才的目的。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
(一)行政法自身局限
相较其它立法过程,行政法起步较晚,属于新生法学体系,缺乏能够作为基准的参考、学习法典。在执行过程中,法律规范存在不同程度的界限问题,加上我国实际国情,民族和习俗分布,使得法章行使不具备通用性。因此在教学选材中,往往只能根据大众立法,实施教学。法理依据缺乏,论证支点不足,中央和地方的同一性缺失等问题严重。尽管在后期的改革中孕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但是后续各个环节的补充法律都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行政法学链和自身体系。在这种背景下,针对爆发式的行政需求,地方和个体根据自身情况拟定数量繁多的规章,且其中部分存在界定模糊、上下位法冲突、脱离实际等问题[1]。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时,缺乏可以依附的教学材料,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带来很大的影响。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农作物,而玉米粗缩病是对玉米有着毁灭性的玉米病毒,玉米一旦发病,难以治理,严重的可能会造成绝收。为了防止玉米田粗缩病的发生,我们了解到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病毒病。
(二)教材与缺乏实践验证
由于行政法自身的立法的局限性,注定其在法学实践中会存在偏离社会要求,无法全貌体现行政法的公用。行政法本身涉及范围广泛,内容跨度大,现行的高等法学教材不能全面涉及覆盖的各方各面,基本都是围绕理论的教学展开政法关系的关联,没有得到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实践经验指导,加之与其它体系法学的交错融合,主体立法部门与地方立法部门的立法基准脱节,在理论教学中无法全面覆盖到。如今,一些交错的地方部门所立规章已经大行其道,但是作为法学传授部门,却无法提供实践意义的例子,充分的教材支点,完善行政法教学的系统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行政教学理论。没有得到实践验证的教材,等同于将未经验证的知识传输给未来可能立法、用法、执法者,而他们也会将这种不成熟的法治理论传导给下一代,恶性循环。这种情况无论是对人才培养还是对法治社会的进步都是不可取的。教材应该取材于法学案例,成型于社会实践,才能普法育才。
(三)教学模式单一短浅
传统的行政法教学单一,多年重复利用陈旧法典案例教学,课堂设计呆板僵硬,缺乏灵活性。更严重的是传统的教学缺乏对未来社会行政法律的研判和分析案例,对老旧案例照板搬豆腐,禁锢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也使教学缺少对当代和未来的讨论,将一些已经过时甚至与时代脱节的理论奉为圭臬。导致枯燥乏味成为法学课堂的代名词。法理的严谨性不应该受制于旧典、教纲,要挑出鸡蛋里的骨头,将原有的立法拿出来分析讨论,让学生参与到立法或法案的分析中。原有的教学缺乏学生的讨论参与,生硬无趣,即使学生能够按期望交出一份按设定好的标准答案,但是未必就真有对法理的研判、分析能力。忽略未来的教学,注定是跟不上时代节奏的。
二、确立人才培养理念
总体来讲,学习的目的是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作为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其理论知识更应该放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接受千锤百炼,不断的修正才能正式实施,成为让社会接受,让民众遵从的律法。因此,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将实践带到课堂,还要将学生其带出课堂,走向社会,让所学理论接受时代筛选,实践的考验,辨证总结形成结果,逐渐成为真正的专业、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的卓越人才。
关于实践渠道的建立。第一,可以制定课程要求,让学生参与网络或国家发布热点行政案例的讨论,根据自身掌握的法学知识,提出思考建议。第二,教学机构需要整合资源,将学生安排到可以实施法学理论知识的行政机构实习,并适当安排接触实际案例,验证学习成果。第三,组织学生定期出到社会,履行作为一名法学职业者的义务,服务社会的同时,可以收集更多的社会热点问题,把思考维度放宽放远,拓宽对未来行政立法方向的探究能力。
当取k
三、教学机制巩固
首先,要从教育源头上进行改革,突出行政法学的教学地位,增加课程时间,制定理论与实践的课时配比;其次,要明确培育“卓越”的思想导向,设立对课程有完整检验检讨的教学机制,对典例,教案要严格筛选,坚决杜绝以次充好的行为。以保证教学教案的高质量和高水平,促进教师从思想和行动上自我进步[3];第三,要求教师定期“回炉”参与社会行政法学实践,深入实践理论的可行性,提出符合时代的观点,研讨分析,一方面加强自身的法学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将学习的广度最大化;第四,多元化课堂教学,增加模式辩论、推导、演示、案例分析等环节。将理论全面推向实践,发散思维,彻底将“填鸭式”课堂变成人人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法理的推理和研判能力。
法学的教学机制从学理上来说是指与法学相关的教学环节或教学系统。一个好的系统必定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这样才能实现系统的优越性。而打造一个良好的法学教学机制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的功能,合理调动资源,高效的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行政法学的教育的机制的巩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四、完善案例教学
由于缺乏参考法典,加上老旧教学模式的原因,我国案例教学能力极其匮乏。而案例教学恰恰是可以直接让学生将理论对应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剖析法理的最好方法,也是最能锻炼一个人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案例讨论为主的根本原则,激发学生在案例中对法理的思考和兴趣。
例如加强与法学机构合作,让学生亲身参与行政案例的执行,抑或通过创造模拟案例进行案例执行演习等方法,强化学生作为一个法律人的职业意识和法学思维,教会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打破学习思维惯性的局限。此外,在实践中要注重巩固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发挥实践探索的能力。鼓励学生单独承担案例处理等方式建立法学自信,不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磨合,高效提高法律人才的素质。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革新理论教学枯燥乏味的弊端,多维度多角度地将理论抛入实际去检验、讨论、验证、总结。
五、促进法学实践
(一)在国家大力推行法制的背景下,对于“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就越显重要。受制教育、社会的影响,卓越的法律人才如今凤毛麟角,万里挑一[2]。国家也因此专门提出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方案,并于2011年专门做了解释。当前,我国的整体的法治理念不够强,多年来依靠高等教育机构的输出为社会主义法制输送人才,但是没有真正贯彻要确立培养卓越人才的长远目标,原有的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更加多元复杂的社会。因此必须要提高法治理念的认知,明确对于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教材案例选择决定着教学讨论的重要方向,因此在案例选择上必须要有足够的思考,不能胡编滥造。要坚持符合教学大纲、符合时代特征、符合有研讨代表性的原则。案例的圈定,奠定了教学的基础。教中可以通过设计的多元方式,深入挖掘案例的体现的法理,推动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德国赫美斯磨料有限公司是国际先进的磨料磨具生产厂商,在欧洲、北美洲均有生产基地,转换工厂、仓储和销售办公室遍布全球主要国家。赫美斯(上海)磨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磨料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向金属平板、金属外形、汽车、航空航天、木工和皮革橡胶等多个行业提供整套研磨、抛光解决方案,可以为客户定制提供培训、咨询和工艺手册等服务项目。
(二)理念融入教学。追求卓越,才能创造卓越。明确了卓越人才培养的理念,下一步就要将理念融入教学。要将这个崇高的理念作为教学展开的核心,千方百计地围绕人才培养开展教学,设计教材。只有将培养卓越人才的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才能让教学活动有源可循。因此,从教学体系各个环节融入理念,才能让教学有计划性、有目的性、有时效性。
冯建中(1980—),男,山东烟台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海商法。E-mail:feng_jianzhong@hotmail.com
六、培育国家法制观念
如果说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卓越法律人才,那么法制推行目的就是要他们服务社会,服务未来。仅仅拥有出众的法理知识和实践能力,将精力放在争取个人名利上,对于整个国家的法制是无意义的。因此,只有在培养高端人才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从思想上认知法制的根本,从而将精力投入关乎时代发展、关乎社会需求、关乎民众呼吁中去,才能真正为中国法治社会贡献力量。此外,还需要对行政法学人才进行严格的职业道德考核,要求在执法、用法过程中秉持中立态度,坚守职业道德不能利用所学所长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伤害民众。当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之外,卓越的标准还应该包括: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力和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专业素质。
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只有把国家法制放在第一位,崇尚法律尊严,严守职业道德,才能成为真正的“卓越人才”。
1.3观察指标:将两组分别采集数据进行对比,评估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血液黏滞度(血细胞比容)、凝血系统[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W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和不良反应等。
七、结束语
我国人口众多,民族习俗各异,在行政立法上要做到真正符合当代国情,符合民族特性,照顾地方习俗,切忌照本宣科。因此,在法治社会的人才严重缺失的背景下,培育行政法卓越法律人才是我们势在必行的任务。各大教学机构必须结合国家政策、社会发展、民众需求,立足未来,设立健全教学机制,建立具有革命性的教学方法,迎合时代的发展,将行政法学教学推向新的高度。作为人才培育的教育机构,要秉持事物是发展的本质,针对教学进行有计划,有远见的筹划架设,不能只停留昨天的案例,要提前布局,未雨绸缪,将未来可能发生的行政法学提前预判,在教学中讨论验证。另外,要摒弃为满足市场要求或就业率而设置的功利性课程教学,坚持基于法理法学的教学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原则,坚持多角度多维度开放的教学原则,在建立法治理念的高度上,统筹教学计划,规划教学进度,以培育“卓越法律人才”为最终目标,推动行政法教学的革命。
[ 参 考 文 献 ]
[1]庞雨欣.论近代中国行政法学的起源[J].法制博览,2017(31):218.
[2]余睿,覃兴升.行政法与社会治理创新——广西行政法学研究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v.31;No.143(03):25-30.
[3]关保英.行政法典总则的法理学分析[J].法学评论,2018(1).
*2017年度武汉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课题编号:JY201731):卓越法律人才视域下法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探讨——以行政法教学为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14-0064-02
作者简介: 周紫阳(1978- ),女,汉族,湖北天门人,研究生,博士,武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宪法与行政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