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童声合唱;声乐;音准;节奏;训练方法
引言: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合唱的应用是广泛而具有意义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和发声方法,一、二声部互相喊唱,合唱的声音和谐度低等,本文通过分析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对如何解决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
一、合唱的作用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合唱本身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能力,它能给欣赏者带来优美的和声以及舒心的旋律。同时也能推动学生更加方便地接受集体主义思想教育,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大幅度提升他们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可见合唱教学有着其他内容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有着深远的作用。
二、合唱的现实教学情况
合唱如此重要,但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与困惑,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和发声方法,一、二声部互相喊唱,合唱的声音和谐度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声部的主旋律易学易记,合唱时往往盖过第二声部的旋律,学生不会倾听就出现了各拿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2.学生的音准和识谱能力没有达到学段要求,影响了合唱的兴趣和质量。
3.老师因缺少有效的声音训练的方法和指挥能力,自动降低合唱难度,简化声部,合唱失去意义。
三、训练童声合唱的方法
1.声乐训练
(1)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只有坚实、持久而富有弹性的气息才能满足歌唱的需要。在童声合唱的声乐训练中,应首先通过严格的呼吸训练增强团员气息的力量、持久性与控制能力。练习方法主要有:缓吸缓呼、缓吸急呼、急吸急呼、急吸缓呼等。
(2)喉咽腔的“打开”
由于语言的习惯,我们在讲话时喉咽腔是不必充分张开的。而在幼儿期与成人(家长、教师)交谈时无意识的相互模仿,使许多孩子在说话与唱歌时咽喉部位不自然地收紧,养成了“挤”、“提喉结”等不良习惯。这种不良的发声习惯在未受过科学的声乐训练的孩子中普遍存在着。如不能及时纠正,合唱团将无法获得真实、自然与动人的童声音色。
(3)声带闭合
我们称之为好听、美妙的歌声,一定是由闭合状态良好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这时的发声是最高效率、最节约气息的,音量也是相对最大的。在合唱训练中如不注意声带的闭合状况,一味追求以轻声达到合唱的声音融合,就很容易使合唱团员的声带闭合不良,产生带有严重漏气现象的歌声。因此指导教师在强调合唱共性、特别是训练弱声时,要警惕“虚声”、漏气等现象的出现。
(4)共鸣
儿童的共鸣腔与成人没有本质的区别,也分别由胸腔、喉咽腔、头腔三部分组成。有较好发声习惯的人,喉咽腔在声带振动时打开并保持一定张力,使声音在这一共鸣腔也得到共鸣润色。这部分的共鸣贯穿整个音域。当声音由低声区向高声区改变时,胸腔共鸣的比例逐渐减少而头腔共鸣的比例逐渐增加,当音区由上向下改变时情况正好相反。
(5)扩展音域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训练之后,合唱团的音域会比以前有明显的扩展。但在各个声区会存在不同的问题,比如低声区不够丰满,中声区白声痕迹较重且不易控制,高音比较圆润但缺乏力度等。各声区之间也常常因音色不够统一而缺少相互衔接的顺畅。这时需要增加贯穿整个音域的练习,使各声区的声音相互弥补、上下统一以及进一步扩展音域。
(6)力度
一个合唱团的用声在力度方面的能力有多强,常常意味着这个团的音乐表现力有多强。这种能力由于两个方面的延伸而扩展,可以通过科学的用声唱到多响以及可以通过有效的控制唱到多弱。由于任何一首合唱作品都要比练声曲复杂得多,因此在声乐训练的同时有预见性地注意培养团员在力度方面的能力与灵敏的反应,可以说是个事倍功半的好办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7)循环呼吸
循环呼吸是合唱艺术的一个重要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段。与其他各项声乐训练不同的是这项技巧不是某个团员的技巧,而是整个合唱团的声乐技巧。因此指导教师应在团员个人具有一定声乐基础之后适时进行这项练习,为日后排练作品中这一技巧的运用做好准备。
2.音准训练
(1)横向音准能力的训练
旋律音准指的就是旋律横向关系上的,相邻两个音之间旋律运动相互关系的准确性,也就是说旋律中每个音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的是旋律音横向走向的线条。主要是音阶、大二度、小二度音程的级进训练;三度音程的训练;大跳音程的训练和转调移调的预备练习。
(2)纵向音准能力的训练
和声音准是指音在纵向关系上各个声部同时发响产生的和声效果,它强调的是多声部的旋律同时行进的一种效果概念。和声音准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和弦音准。它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合唱。主要是指听、唱和声音程;听、唱打小三和弦。
3.视唱、节奏方面的训练
视唱的训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打着拍子读谱
在进行视唱训练或视唱新作品的时候,必须要求团员边打拍子边视唱。对于合唱团员来说,从训练开始就严格地用指挥图式来击拍有几个好处:通过强化对节拍强、弱周期的感受,建立内心较好的律动感觉;减少视唱中节奏的错误;不会在击拍时弄出噪音。
(2)先读节奏后唱音符
当合唱团员还不具备较强的读谱能力或是碰上视唱难度较大的曲目时,指挥不应急于让大家直接唱乐谱,而是应该把视唱的过程分为两步:先准确、熟练地读好节奏,再在节奏上加上音高。这样做可以大大降低视唱的难度。减少视唱过程中错误的出现。同时,指挥可以在这两个阶段分别在节奏与音准两个方面提出更高标准、更精细的要求,提高视唱的质量。
节奏的训练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休止符
休止符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中的休止是感情表达的需要。许多节奏上出现的含混不清、拖泥带水的问题都与忽视了休止或休止不准确有关。
(2)平均时值
在音乐中出现平均时值的音符时,表面上节奏的简单往往掩盖着这样一个现象:平均值很难平均,它使速度变得难于把握,不是越来越快就是越来越慢。当力度上要求渐强时,常常渐快,力度上渐弱时则容易渐慢。当合唱的某一个声部有较长时间的平均时值而其他声部没有时,非常容易出现节奏的混乱。对这种现象,指挥应该保持警惕并在排练时注意纠正。
(3)附点
较长的附点音符节奏较易掌握,需要注意的是较长的附点音符一要够长,二要不萎缩。
较短的附点音符比较容易出问题。最常见的是附点后面的小音符太轻太弱、含糊不清,应该特别强调。
(4)三连音
三连音的节奏特征在于它的平均----不是三个音之间的平均而是四个音之间的平均。如果仅仅以为它是三个音的平均,就可能被错读成“前十六”或“后十六”的节奏。
(5)切分音
切分音在节奏上的特点是“重音移位”。在演唱时不仅要注意时值的准确,而且要将这一重音改变的特点表现出来。
总之,在合唱这门丰富多彩的艺术中,有着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为学生创造一种更完美、更和谐的合唱氛围,只有这样,我们的童声合唱教学才能起到启迪少年儿童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直至达到审美的目的,使合唱事业日益旺发达!
参考文献:
[1]孙晶莹:《关于合唱中音准问题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5月。
[2]任大卫:《利用多元素优化童声合唱教学》,《当代音乐》2017年第9期
[3]林志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合唱训练》,《当代音乐》2017年第22期
论文作者:陈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合唱论文; 音准论文; 声区论文; 声部论文; 节奏论文; 童声论文; 声乐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