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疆内初中班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较高,教师的教学也很努力,很能吃苦,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学习数学困难,常常经历失败的打击,很少有成功的体验。这部分学生做题常出错,甚至连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常以“粗心”作借口。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对所教的学生的运算情况进行分析,究其原因,学生的运算错误的表现主要有:
一、Ⅰ类错误——急于求成,书写错误,跳步计算
例1:解方程7-3( x-x)=1-x。
错误解法:解:7-3( x-x)=1-x
7-x+3x=1-x
1+2x=1-x
3x=0
x=0
例2:22×(-5)+(0.125)3×(-8)4÷|0.5|- 。
错误解法:解:原式 =-20+8× -
=-20+4-
=16
问题分析:例1的错误在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错将7写成了1 ;例2的错误在于跳步,没有按步骤解题,导致结果错误。这些都是由于学生不认真导致的!学生发生这种错误的频率很高,当拿到批改完的作业后,不需经人提醒,就能马上发现错误所在并加以订正。这种错误虽说学生难免,但错误率颇高,在刚从小学毕业的七年级学生身上尤为严重。这些学生往往学习不够认真,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习惯较差,做别的事情也往往丢三落四,毛手毛脚。发生Ⅰ类错误的学生自己嘴里说要改正,但往往难以做到。
矫正策略:坚决与学生学习上的坏习惯作斗争,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可以实行“矫枉必须过正”的对策。例如:(以下的矫正对策对其他类型的错误往往也同样适用)扣留有这类错误的作业本,进行个别教育,并要求学生将做错的题记在《错题集》内,每一题分别写上错解、正解和错误原因三方面的内容。犯该错误的学生再做一次类似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做作业时逐字看题,逐行做题,解题后再看一遍题目和解题过程,以防抄错。表扬没有这类错误的的学生。对发生Ⅰ类错误次数较多者,及时与班主任老师及家长联系。
二、Ⅱ类错误——看似粗心,实为对运算法则、运算顺序、运算律不熟练
例3:计算- -(+ )×(- )
错误解法:原式=- - =
问题分析:本题错误有三处,其一是第二项的符号出错,其二是结果遗漏“-”号,其三是结果没有约分化简。这类错误看似粗心,实为不熟练,是计算能力不足。发生Ⅱ类错误的学生常以作业做得太快、粗心为借口,其实是对运算的法则不熟练,运算方法和习惯有问题,对数的感觉比较差。例如例2中的第一个错误就是一个运算上的习惯问题,这类学生把小学中的计算习惯带入中学,以和学生的对话为证。
问:第二项应该是正的,你怎么写成负的了?
答:因为两项之间是减号,我就抄下来了。
问:你认为第二项是两个数相乘,还是三个数相乘?(其实看作-1,+ ,- 相乘最合理)
答:两个数。
问:你平时的运算习惯是先写上结果的绝对值,后考虑符号,对吗?
答:对。
例3的第二个错误则完全是“先写绝对值,后考虑符号”的习惯造成的。第三个错误是数感的问题,所以要合理使用计算器,增加对数的敏感程度。
Ⅱ类错误发生率也相当高,有时很难与Ⅰ类错误、Ⅲ类错误区别,要仔细分析。学生犯Ⅰ、Ⅱ两类错误的毛病很难改正,因为他们总是认为“这是粗心,下次仔细一点就是了”,殊不知还有粗心以外的因素制约着。就算是真正的粗心,也有一种习惯问题,甚至是一个人的品格问题,要改?谈何容易!外界的压力往往是有效的。
矫正策略:提高运算能力是克服Ⅱ类错误的根本方法。笔者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办法有:运算力求基本,课堂上至少保证20分钟让学生操练。课堂上重视错误的发现和反馈,基本运算要求学生不打草稿,不使用计算器,即提高口算能力。基本运算有一定的熟练性后,要加强分数运算和综合运算,借此进行进一步的熟练及时传授巧算、速算的方法,改变学生原有的不良运算习惯(即不会巧算)。扣留有这类错误的作业本,进行个别教育,并再做一次类似的作业。以上的矫正对策只要持之以恒,一定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Ⅲ类错误——对基本概念、法则没有理解,全凭死记硬背
例4:计算-2+32
错误解法:原式=-2+6=-8
问题分析:本题错误有两处,其一是错将乘方当乘法,不理解乘方的基本概念;其二是异号两数的加法法则遗忘。除了例3所举的错误以外,Ⅲ类错误还表现为:
①3-(-2+4)=3+2+4。
②什么数的平方是49?
答:7。
③求-3的相反数与 的倒数的和。
解: +(- )=- 。
④-(- )4= 。
⑤3-|-5|+| -2|=3+5+ -2=6+ =6 。
⑥-2x+y+3(2x-3+2y)=-2x+y+6x-3+2y=3y+4x-3。
……
错误的表现举不胜举、防不胜防,反复强调,反复出错。但是要落实双基,必需克服这类错误!学习数学离不开数学概念的学习,概念理解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数学公式、法则、定理的学习。部分内初班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概念时,由于汉语水平不足,常常去背诵它的定义,而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没有抓住它的本质,因此在应用时常常出错。
矫正策略:重数学概念教学及学习,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再进行操练,重视巡视,发现问题当场“作拿”关注重点对象,哪些学生容易犯错,要心中有数。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对话,使其面对自己的错误有惶恐之感。赏罚分明,经常表扬好的,批评差的,对出错率较高的学生布置另外的练习,加强熟练。降低考试难度,提高考试成绩,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Ⅳ类错误——混淆,学过的内容、讲过的概念相互干扰
例5:计算 -32÷(- + )
错误解法:原式=9÷(- + )=9×(-2)+9×3=-18+27=9
问题分析:上述解法有两处错误,其一是将-32与(-3)2混淆,前者是3平方的相反数,底数是3,后者是负3的平方,底数是-3;其二是将9÷(- + )与(- + )÷9混淆,前者不能用分配率,后者可以。发生Ⅴ类错误主要是数学概念不清楚,这与学生的小学数学基础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小学数学基础好的学生不大可能会发生Ⅳ类错误,而基础差的学生发生Ⅳ类错误的次数非常多。常发生该错误的学生往往有以下表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看上去好像比较专心,其实早就走神;思维缓慢,跟不上节奏;解题时往往想当然,不讲依据;学习缺乏兴趣,常有抄袭现象;学习缺乏理解,往往以模仿为主要学习方法。
矫正策略:要弄清数学概念,知道每步解题过程的依据,比较容易混淆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是避免发生Ⅳ类错误的根本途径。防止与矫正Ⅳ类错误的对策也是围绕着以上几个要点展开的。笔者所采用的方法有重视概念教学,不该淡化的概念要讲清、讲透,经常辨析类似的概念,比较它们的异同,课堂上多让学生锻炼这方面的能力。要求学生拿到算式运算之前,先观察算式的特点,看清算式的结构,分析计算的方法,再着手写出运算过程。重视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做到没有依据不书写过程,多问“为什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分析出错的原因。重视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作用。
五、Ⅴ类错误——不理解题意,如题目中的有些句子看不懂,或题意理解错误
例6:上周五股市收盘时,A公司的股票价格为23.6元/股,下表为A公司股票在本周内每日的涨跌情况:(单位:元)
星 期 一 二 三 四 五
每股涨跌 +1.25 -1.05 -0.25 -1.55 +1.3
计算这一周内该公司股票每股价格的变化是上涨还是下跌,上涨或下跌了多少元?
错误解法:该公司每股价格上涨,上涨了1.3元/股。
问题分析:该解答的错误在于题意不理解,不知道这里计算出来的+1.3元/股是该公司本周五时较本周四的每股价格上涨的价格。题中所求的是一周下来总的变化结果。不理解题意或审题不仔细是当前中国学生的一大通病。内初班学生在小学,作业或考试中出现的题目绝大多数是老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过的,学生在做题时觉得题型熟悉、题意易懂,解题过程几乎不用思考,但所列算式的意义很少有学生讲得清楚。Ⅴ类错误主要发生在文字题中,对题目的语句陈述难以理解或理解不当,可以分以下几种原因:1.数学概念问题;2.语文水平问题;3.生活常识问题;4.读题速度太快(态度问题)。这样的问题在以后数学内容的学习中尤为突出。
矫正策略:加强语言训练,多让学生接触文字题。既当数学老师,又当语文老师,还当常识老师,从多方位对学生进行辅导。课堂上重视语言环境,熏陶数学语言,让学生接受听、看、说、写多方面的锻炼。在课堂上学生做完练习后,让一些学生陈述解题的思路、过程和依据,而且更注重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往往喜欢回答我是怎么做的),改变以前“不知道理,却会做题”的陋习。对发生Ⅴ类错误的学生紧抓不放,发生一个纠正一个,并且要深入学生思想,切实掌握学生发生Ⅴ类错误的真正原因,以便有的放矢f 进行教育。
论文作者:郭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错误论文; 学生论文; 概念论文; 发生论文; 解法论文; 作业论文; 粗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