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就是人们常说的冠心病(coronary disease),是指一种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造成血管腔狭窄、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所致的心脏病。一般来说,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成5类:(1)无症状心肌缺血,也称隐匿性冠心病;(2)心肌梗死;(3)心绞痛;(4)缺血性心力衰竭,也称缺血性心脏病;(5)猝死。临床一般将冠心病分成2种,稳定性冠心病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哪些因素可能引起冠心病?
对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一般可将其分成2类:(1)可改变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糖尿病、超重/肥胖、不合理膳食、不良生活习惯、过量饮酒、缺乏锻炼、社会心理因素等。(2)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性别、年龄等。
一般来说,大多数冠心病是在季节变化、饱食、体力活动增加、情绪激动、大量吸烟及饮酒等情况下发病。
冠心病有何表现?
冠心病以胸痛为典型症状,常常因情绪激动、体力活动、饱食等诱发,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一般表现为发作性绞痛或者压榨痛,也可伴有憋闷感。根据CCSC加拿大心血管协会分级法,我们一般将心绞痛分成4级:(1)Ⅰ级,日常活动时,如爬楼梯、步行,心绞痛未发作;(2)Ⅱ级,因为心绞痛,日常活动受到轻微限制;(3)Ⅲ级,由于心绞痛发作,日常活动受到明显限制;(4)Ⅳ级,任何体力活动都可能导致心绞痛发作。发生心肌梗死时,胸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一般超过30分钟,即使给予硝酸甘油,也不能缓解,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发绀、血压降低等表现,甚至是心衰、休克。
冠心病的用药教育措施
(一)用药教育提供者
国外,用药教育已经成为药师的一项职责。2015年,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ASHP)全国调查表明,美国33.8%医院有药师为住院病人提供用药教育及咨询服务,35.5%设置临床药师负责为出院病人提供带药咨询与出院后用药服务且包括电话随访。可见,药师是用药教育的主要提供者,当然,医师及护士等也是用药教育的提供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用药教育内容
用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药品名称,包括商品名称、通用名、同义词或者其他描述;(2)预期效果;(3)药品起效时间,未产生作用的处理办法;(4)药品给药途径、剂量、频次及疗程;(5)药品使用指导;(6)漏服处理;(7)用药期间注意事项;(8)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9)自我监测办法;(10)药品间相互作用,药品饮食禁忌。
(三)用药教育形式
用药教育的形式主要可分成2类:(1)面对面教育形式,可分为个体化教育与机体教育。(2)非面对面教育形式,多借助网络、短信平台等,提供用药教育服务。例如,书面教育、口头教育、多媒体教育、短信视频教育等。
(四)常用药物
1.硝酸甘油片。心绞痛发作时,应该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者躺下来休息,取1片硝酸甘油,嚼碎并舌下含服,1-2分钟左右,症状可缓解,药效维持30分钟。硝酸甘油,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扩张周围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促进侧支循环。5分钟后,如果疼痛未缓解,再含服1片。数分钟后仍然不见效,则应该立即拨打120。需注意的是,硝酸甘油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变质,如受热、受光、受潮等,不宜久藏。
2.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异戊酯是冠心病的一种急救药,心绞痛持续,且伴有心肌梗死征兆时,如气短、出汗和心慌等,可服用。亚硝酸异戊酯,经由神经,刺激并改变循环系统,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的负担,重新分布血流,冠状动脉供血增加,减轻心肌缺氧症状。一般来说,该药30秒便会起效,需注意的是绝对不可同时应用2支。因为过量吸入,可能急剧扩张血管,血压急速下降,引起低血压性休克,甚至猝死。
3.硝苯地平。不仅可防治心绞痛,而且可抗心律失常。硝苯地平对交感神经产生抑制,持续扩张冠状动脉,促使心脏血流量增加,缓慢心率,控制血压,削弱心肌收缩力,控制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硝苯地平,每次服用1-2片,每天3次,症状缓解后,减少用量。
4.地西泮。心绞痛发作时,若是出现焦虑不安、精神紧张以及失眠等表现,可给予地西泮。地西泮,每次用药1-2片,每日1-2次,不仅可缓解病情,而且可稳定病人的情绪。
5.双嘧达莫。该药品可扩张冠状动脉,促使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提高心肌供氧量,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形成血栓。双嘧达莫,每次用药25-30毫克,每天3次。
综上,对于冠心病,合理用药至关重要,因此需加强用药教育,帮助患者正确了解认识不同药物的作用及用法、用量,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旨在控制病情。
论文作者:王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冠心病论文; 心绞痛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硝酸甘油论文; 心肌论文; 血管论文; 药师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