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探索_日本共产党论文

日本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探索_日本共产党论文

日本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党对论文,社会主义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以后,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日本共产党对其三大文献即《日本共产党党章》、《日本共产党纲领》和《自由和民主主义宣言》作了重大修改。1994年7月,日共二十大修改党纲和党章;1996年7月修改通过了《自由和民主主义宣言》;1997年日共二十一大对党纲和党章作了部分修改;2000年11月二十二大修改通过了新的《日本共产党党章》;2003年7 月日共第二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全面修改后的纲领修改案。纲领修改案在2004年1 月召开的日共二十三大上通过。这些理论变化与调整是日本共产党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形势下对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首先,对党的性质作了相应的调整。从最初创立到二战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日本共产党的性质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政党”,但2000年11月修改后的新党章规定:“日本共产党是日本工人阶级的先锋政党,是工人和国民各种组织中最先进的组织。”新党章第2条规定:“日本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党,同时也是日本国民的党。为了民主主义、独立、和平、提高国民生活和日本进步的未来而努力,对所有的人开放门户。”新党章还规定,日本共产党“立足于创立以来的‘国民是主人公’的信条,为实现国民切实利益和促进社会进步而斗争,在日本社会中自觉发挥不屈的先进作用,履行自己的责任。”这表明,日本共产党从工人阶级政党向国民政党转变。

对于使用这两个对立的概念,日共中央主席不破哲三在党的二十二大上作了如下解释:(1)“在目前日本社会中,从人口构成来看, 工人阶级是占国民压倒多数的力量。”根据日本1995年劳动力人口统计,工人阶级的比重已经从1950年的38%上升到77%,占日本社会的3/4,形成了最大的阶级势力。因此,工人阶级在国民中占压倒多数,处于第一位。抽出工人阶级,就谈不上日本国民,抽出改善全体国民社会条件,就不能使工人阶级的地位提高。这表明了现实日本社会中工人阶级与日本国民的关系。(2)“社会主义事业带有国民性质”。 “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在资本主义之下,深受利润第一主义危害的不只是工人阶级,而是全体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向新的社会前进,就是要解放深受首先是资本主义榨取、然后是各种形式榨取的人类,以真正的价值和自由的人类社会为目标。这与全体国民,至少是大多数国民的利益相一致。而社会主义事业原本就是要解放人类社会。(3)“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势力,在社会直面民主主义、民族独立等国民课题的时候,是国民事业最积极,最彻底的推进者。”① 日本共产党在纲领中提出了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具体来说,就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进行民主改革”的路线。这个立场是将现代日本形势具体化。在这一点上,工人阶级的立场与国民的立场是没有矛盾的。

其次,关于民主主义革命论。民主主义革命论是日本共产党纲领路线的核心。② 正如不破哲三所说,二战后40多年来,在与自民党的斗争中,只有日本共产党一直坚持民主主义革命路线。这说明,日本共产党非常重视民主主义革命论。在很长时期内,“两个敌人”论和“两个阶段”论一直是民主主义革命论的基本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共产党对于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也随之变化。

在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共产党就不再明确地提“两个敌人”论。在1994年召开的第二十次党大会上,日本共产党在对其纲领进行修改时就删除了“两个敌人”论,尽管日本共产党仍然认为“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垄断资本”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但由于没有明确表明革命的对象,这就使得日本共产党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有一定的模糊性。甚至有人认为,去掉“两个敌人”论就是将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空洞化。此外,日本共产党还删除了“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必然性”,认为民主主义革命没有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奠定基础,而只有在多数国民的支持下才会过渡到废除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变革的阶段。

根据不破哲三的解释,日本革命的阶段仍然有两个,但不是此前的“两个阶段”论,而是从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和日本社会的发展进步阶段。在后一阶段,就是根据国民意愿来选择,也就是通过选举来选择社会主义。尽管这个新的“两阶段”论没有出现在修改后的新党纲中,但这表明日本共产党试图在革命阶段上有所突破。

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共产党对其纲领进行了大幅修改,民主主义革命论又有了新的发展。2004年1月,日共二十三大通过的新纲领规定:“现在, 日本社会必要的改革,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打破异常的对美从属和大企业、财界的残暴统治——确保日本真正的独立和实现以政治、经济、社会的民主主义改革为内容的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资本主义框架内可能的民主改革,从代表日本垄断资本主义和对美从属体制的势力向代表日本国民利益势力转移国家权力,这就是正式的实现。”③ 这样,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就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民主改革④,也就是“真正的独立和政治、经济、社会的民主主义变革”⑤。

从“革命”到“变革”,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体现了日本共产党革命思想的根本转变。实际上,早在2000年修改党章时,日本共产党就删除了“社会主义”、“革命”、“前卫(先锋)政党”等词句。虽然不破明白所谓的“革命”在政治学上是指权力从旧势力转移到新势力,但不破指出,在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民主改革,既不是由资本主义政府也不是由社会主义政府,而是由民主联合政府来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出现权力的转移,因而,这只能是“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从“革命”到“变革”体现了日本共产党的现实感,表明日本共产党想从一个具有革命理想的政党变成一个现实政治中的普通政党。

第三,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和主张。1989年6月, 日本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准则,即:(1)生产手段的社会化,尊重农业、 中小企业等个人创造性的有弹性的、有效率的经济运营;(2 )发扬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3)尊重其他民族的民族自决权;(4)追求废除核武器的世界和平。

1994年7 月召开的日本共产党二十大提出了“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国家”概念,否定了此前使用的社会主义国家。所谓“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国家”,就是指那些事实上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还没有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或者处于过渡期的国家。如果这个国家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期,但偏离了轨道或者违反了社会主义的原则,那就与社会主义无缘。⑥ 日本共产党认为,苏联最初是按照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国家道路前进的,但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领导层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走上了对外实行霸权主义、对内实行官僚主义、专制主义的错误道路。苏联及东欧各国统治体制的崩溃,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霸权主义和官僚主义、专制主义的破产。⑦ 根据不破哲三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中国、越南、古巴属于“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国家”,而北朝鲜则不包括在内。⑧

在2000年11月召开的二十二大上,日本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主张,并把在日本民众当中传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作为最终目标。第一个主张是,“不能容忍像前苏联一样,打着社会主义幌子,对人民进行政治、经济、社会压迫”。第二,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继承和发展资本主义时代一切有价值的文明成果”。第三,“作为跨越资本主义的新社会的特征是,超越利润第一主义,根除人剥削人的社会。”

第四,关于政权问题。政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离开政权问题去谈论社会主义理想就属于空谈。与其他共产党一样,日本共产党从一成立起就提出了政权问题。在1922年的纲领草案中,日本共产党就提出要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和任务。在二战后的五大上,日本共产党进一步指出,“确立人民自身掌握主权的民主制,以代替天皇制,建立以一院制议会为主干的人民共和国政府”⑨。在经历“左”倾冒险主义政策之后,日本共产党调整了自己的方针政策。八大通过的党纲指出,日本共产党提出要建立统一战线政府。党纲认为,革命的基本力量在于“组成反对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垄断资本统治的人民的强有力的广泛的统一战线,即组成民族民主统一战线”。这个民族民主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政权的基础,因为所要建设的新的日本人民的政府,不是共产党一党的政权,而是民主党派联合的统一战线政府,即使到了社会主义阶段,共产党也会重视同一切支持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党派和人士合作。⑩ 在社会主义阶段,要确立工人阶级的权力,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1973年11月,日共十二大将“无产阶级专政”修改为“无产阶级掌权”。1976年7月,日共十三大从党纲中删除“无产阶级专政”一词,代之以“工人阶级政权”。关于删除“无产阶级专政”,大会认为,“无产阶级掌权”一词,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上,同“工人阶级政权”是同义语,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保留那些不加特别说明一般人就无法理解的词语。此外,“无产阶级专政”一词,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一直是同强力革命必然性和苏维埃型国家政权等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在今天它不适合于日本这样的国家。日本正在探索用民主手段进行革命的可能性,作为将来的目标要建立的人民政权的国家形态,是议会制民主国家。(11)

在1994年召开的二十大上,日本共产党在修改纲领时将民主主义革命后建立的国家形态“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以国会作为国家最高机关的议会制共和国,在内容上与“民主共和国”是不一样的。修改后的党纲使用了一般意义上的“民主共和国”。

二十大以后,日本共产党在新的时代实现了新的跃进。在1995年的参议院改选后,其议席由5席上升到8席。在1996年的大选中,其议席从15席跃进到26席。新的跃进极大地鼓舞了日本共产党。在1997年9月召开的二十一大上, 日本共产党提出在政治革新的目标下,为在21世纪早期实现民主联合政府而努力奋斗。(12)

日本共产党在这个时候提出“政权构想”引起了党内外的关注。在此之前,日本共产党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的政权构想。如在1970年的十一大上就提出要建立民主联合政府,1976年12月提出了暂定(临时)政权构想,1989年7 月提出暂定联合政府。在暂定联合政府时期,保留在安保问题上的立场和见解,而首先解决国民最紧急的问题。但当时的日本共产党发展势头不像现在这样,因而其政权构想受到的关注程度并不高。当日本共产党的发展势头迅猛时,其提出的“政权构想”自然就受到各方的关注。

关于“政权构想”问题,日本共产党首先要解决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与其他在野党采取共同行动,一致对付执政的自民党;二是解决与其他政党的政策协定问题。关于前者,日本共产党在日本政坛一直被其他各党边缘化、孤立化。这种状况在“1955年体制”结束以后稍有好转。关于后者,主要是日本共产党一直坚持的基本政策与其他各党相差太大。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共产党就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日本共产党坚持基本政策不变,与其他政党的联合势必破裂。如果日本共产党保持基本政策不变,就必须在与其他政党联合时暂时“冻结”其基本政策。而这就会招致党内外的质疑,即日本共产党是否发生了路线变化。日本社会党就曾遇到过这种问题,但没有处理好,最终导致党的政策发生混乱。

在2004年召开的二十三大上,日本共产党将现行纲领中的“人民政府”、“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基础上的政府”、“打破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垄断资本统治的政府”、“民主势力在一致的目标范围内建立的统一战线政府”、“革命的政府、革命的权力”等多种多样的政府规定修改为两个,即“民主联合政府”和中间阶段或者过渡阶段的“统一战线政府”。而民主联合政府就是实行民主改革的政府,是在国民的支持下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的政府。(13)

新纲领指出,在民主联合政府下,也要坚持议会民主主义体制、包含反对党的多党制、由在选举中得到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合取得政权的政权交替制度。“民主联合政府”的提出显然是意在加强同其他在野党的合作。不破哲三认为,“占议会多数的革命”路线是深刻理解马克思以来社会进步大道的一个方面,“民主联合政府”则反映了日共1960年代以来的理论成果。从“革命政府”到“民主联合政府”,这与日本共产党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是一致的,这说明日本共产党把主要精力放在推行现实主义路线上。

此外,对比修改前后的日本共产党纲领,可以发现,修改后的新纲领删除了“确立建设社会主义任务的工人阶级的权力”,代之以“形成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权力”。这样,日本共产党已经从纲领中悄然去掉了“工人阶级权力”一词。实际上,在1994年,日本共产党还提到统一战线政府的权力是以“工人、农民、市民为中心”。当然,这个提法已经从原先的工人阶级政权退后了一大步。但到了2004年,日本共产党也将这个提法取消了。这样,修改后的纲领只有统一战线政府,而没有提到统一战线的权力。

尽管没有提到工人阶级的权力,但从修改后的纲领中可以看出,日本共产党将统一战线和民主联合政府的基础从以工人阶级为主扩大到除垄断资产阶级以外的所有阶层。在纲领中,日本共产党一再强调“国民是主人公”,“得到国民多数的支持”、“国民各阶层”。这说明,日本共产党已经不再以建立工人阶级政权为目标,而是以建立“得到国民多数支持”的政权为目标。因而,这一变化意味着日本共产党希望从一个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阶级政党”变成一个普通的“国民政党”。

第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日本共产党在成立之时和二战后重建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即通过实行计划经济来发展生产力,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但是,由于一直没有机会上台执政,日本共产党也就没有机会将这些经济政策付诸实践。

苏东剧变以后,日本共产党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明确地提出了“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概念。1991年,日本共产党前领导人和理论家上田耕一郎提出了“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在随后召开的二十大上,日本共产党提出要建立“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的主张。从这以后,日本共产党就一直在探索“通过市场经济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2002年,日本共产党委员长志位和夫、议长不破哲三先后到中国进行访问。在访问期间,志位和夫、不破哲三都谈到了日本共产党“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的主张。

在不破哲三看来,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但他们没有遇到过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问题。而列宁是挑战这个问题的最早的共产主义者。在十月革命成功以后,列宁并没有考虑要运用市场经济。当时,他认为社会主义是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因而,在“战时共产主义”阶段,否定了市场经济和商品买卖。但从1921年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市场经济得到了承认。不过,当时的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就是“交换生产物”,即将农村的生产物谷类与城市的生产物工业产品进行物物交换。不破哲三认为,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列宁开始研究市场经济问题,并确定了“通过市场经济走向社会主义”的方针。不破认为,列宁关于市场经济的观点有五点:(1)以市场经济为舞台, 发展与资本主义展开竞争的社会主义部门。(2)由于在市场经济中, 私人的资本主义得到生存和发展,因而在一定范围内要承认与外国资本主义签订的协议。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变。因为此前认为“市场经济是敌人”,不承认市场经济,就否定了小生产者的小规模的商品生产。(3)为了发展整体经济,要确保社会主义的部门。 列宁将这些要害部门称为是“占据制高点”。(4)社会主义部门为了增强经济力量, 要从资本主义那里彻底地吸收先进的东西。(5)与农民的关系, 特别是与工业发展的关系,将来要协同组合化。但要绝对禁止上面发号施令和行使强制力量。协调组合要根据农民自发的意愿,严格遵守自发原则。但列宁逝世以后,对“市场经济”的探索也就中断了。而目前中国、越南正在挑战“通过市场经济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当然,不破也看到了市场经济衍生出的各种负面影响,如无政府性、弱肉强食的竞争性、不稳定的雇佣、失业和社会的经济差距等等。当然,这些问题本身不是市场经济自身的问题,而要防止或解决这些问题,实行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主的各种社会规制是必要的。目前,在资本主义各国,是奉行市场经济万能主义还是确立社会规制、民主的规制存在很大争议。美国倾向于前者,欧洲则倾向于后者。不破认为,在“通过市场经济走向社会主义”的国家,要根据社会进步的立场,充分发挥这种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因此,不破认为,“通过市场经济走向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没有设想过的,而是根据现实的要求探索出来的,是“世界史上的挑战”,也是理论上的新挑战。就日本而言,日本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国家,在将来毫无疑问地会遇到同类性质的问题。在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政权产生后,社会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前进了。在市场经济中产生的社会主义部门,首先要发挥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其次要加大社会主义部门的比重和力量。在前进方向和形态方面,各国具有自己的独自性、特殊性,但“通过市场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在世界中许多国家是有共同点的。(14)

日本共产党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特别是“新经济政策”的基础上,逐渐提出了“通过市场经济走向社会主义”的具体措施。在二十大上,日本共产党指出,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确立工人阶级的权力,将主要的生产手段从大企业手中转移到社会手中,实现生产手段的社会化,为了保障国民生活和日本经济的更加繁荣,有效地使用生产力,灵活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必要的。为此,要尊重农渔业、中小工商业等从业人员的私人意见,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弹性的、有效率的经济运营体制。

在2004年1月召开的二十三大上, 日本共产党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政策。在通过大幅修改的新纲领中,日本共产党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进是21世纪新的世界史上的课题。社会主义变革的中心是将主要的生产手段的所有、管理、运营通过社会之手过渡到生产手段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对象只是生产手段,至于生活手段,要贯穿社会发展的所有阶段,要保障私有财产。

通过以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代替了纯粹的计划经济,以生产手段的社会化代替了“国有化”和“集体化”,日本共产党实现了经济理论和政策上的转变,为日本“通过市场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当然,日本共产党的“通过市场经济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仍在探索之中。更重要的是,日本共产党要在实现经济理论转变的同时取得政权上的突破,为实践这种理论创造条件。

第六,关于未来社会。2004年新的党纲修改案废除了传统的“二阶段论”即“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是高级阶段”的提法,认为“日本社会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是谋求超越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前进的社会主义变革”,而社会主义变革的中心就是生产手段、生活手段的社会化。日共还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前进为努力目标是21世纪新世界史的课题。”在此,日共使用了将未来社会称呼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新提法。不破哲三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本来都是用来表达未来社会总体、具有相同意义的词汇。在《资本论》中,表现未来社会的词汇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从空想到科学》中,用“社会主义社会”表达了相同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欧洲运动中,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都没有用这样的词去区别未来社会的两个阶段。

日共1994年纲领将社会主义的目标规定为从资本主义的榨取、剥削中解放出来。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是:(1 )确立工人阶级的权力(确立无产阶级专政);(2)生产手段的社会化;(3)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是在初级阶段之后生产力高度发展后实现的。前者是按劳分配,后者是按需分配。新纲领基于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删除了以前一直强调的作为到达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两种体制下两种不同的分配原则,认为处于生产力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区别,提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观点,而不再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从初级阶段到国家权力死亡后达到的真正自由社会的最终目标。这样,日共就排除了唯物观,不再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考察未来社会。新纲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条件是规定了“社会主义变革的中心是生产手段的社会化”,删除了此前作为社会主义必要条件的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日本,要接受并发展以民主主义和自由成果为主的资本主义时代有价值的全部成果。“剥削的自由”要受到限制,并在改革过程中逐渐被废除。由于废除了剥削,就意味着开辟了人是社会主人公的道路。“国民是主人公”的民主主义理念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的现实。要严格保障各种思想、信仰的自由,包括反对党在内的政党活动的自由。特别是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帜、赋予特定政党作为“指导”政党的特权、将特定的世界观作为“国家哲学”与日本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无缘的。此外,日本共产党还提出了“共同社会”这一个在此前纲领中所没有的概念。 “共同社会”是日本共产党在2000年的二十二大修改党章时提出的。修改后的党章提出,作为最终目标,首先要实现没有人剥削人、没有压迫与战争、真正平等自由的人类关系的共同社会。新纲领最后提出要为在21世纪建设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共同社会而努力奋斗。

注释:

① [日]不破哲三《中央委员会关于党章修正案的报告》,载于《前卫》2001年第5期。

②④⑧(13) [日]不破哲三《关于纲领修改的报告》,载于2004年1月15日《赤旗报》。

③ 《日本共产党纲领》,载于2004年1月18日《赤旗报》。

⑤ [日]不破哲三《关于日本共产党纲领修改案的提案报告》,载于2003年6月8日《赤旗报》。

⑥(12) [日]日共中央委员会编《21世纪对新日本的展望》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出版局1998年版第118页,第23页。

⑦⑨ [日]日共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纲领文献集》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出版局1996年第15—16页,第134页。

⑩(11) [日]日共中央委员会编《日本共产党70年》(上)新日本出版社1994年版第297—298页,第48—49页。

(14) [日]不破哲三《列宁与市场经济》,载于2002年9月4日《赤旗报》。

标签:;  ;  ;  ;  ;  ;  ;  ;  ;  ;  ;  ;  ;  ;  

日本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探索_日本共产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