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职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为例
温菊萍
摘要: 探讨了经济新常态对高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从培养适应新常态的财经类人才出发,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财经类专业“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想及做法。
关键词: 新常态;人才培养模式;赛教融合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升级,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传统生产要素正发生新的变化。经济发展新常态催生新的发展方式。现阶段,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延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直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都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一举措也是促进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的现实诉求,是调整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系的必然追求。职业教育在经济新常态下需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增强应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尽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与现代社会需求更契合的职业人才。
一、经济新常态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蕴
我国的经济新常态立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式都需要有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质量型和集约式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更注重创新驱动的作用。“优结构”“稳增长”“新动力”成为经济新常态典型特征。
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根源是内生型,体现为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间结构性趋势性变化。劳动力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经济新常态对劳动力要素提出新要求。新常态下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致企业生产供给和人才需求结构发生相应变化。从微观层面看,工资率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才是企业最优劳动需求量,此时企业的边际收益产量曲线就是劳动需求曲线。因此,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企业产出产品的价格、其他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技术以及资本投入等因素。从宏观层面看,经济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因素都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因此,为适应新常态,引导社会经济科学健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提升技术技能水平的代表,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契合社会需求内生出高素质的人才,促进技术转化和应用,进而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对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经济新常态引致企业经济贸易和财务管理转型
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财经工作在产业发展和管理创新中也需要转型升级。伴随财务环境和经贸环境的变化,财经工作需增加主动性、提升前瞻性,在服务于企业转型升级中,财经工作需实现重要转变:一是贸易方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传统贸易立足商品通过市场营销手段实现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贸易借助互联网,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市场发展潜能,掌握现代交易工具,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的统一。“互联网+”不仅带来财经工作技术上的变化,更带来思维、理念及模式的转变。二是财务管理职能从核算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在面临波动的外部环境,从系统论角度看,企业财务转型的重点从事后的财务核算逐渐向事前及事中的价值创造转变,相应的财务人员也应从技术操作型向战略经营型转变,以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外部客户需求、商业环境、商业模式及企业家精神变化都将推动企业管理变革,但核心还是基于人的管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为财经类人才带来机遇和挑战,企业需要能够提供战略、业务、金融、管理等全方位服务的财经专业人才。
中医药文化游学活动是一种开放性教学方式,适用于中医药专业初学者,尤其是没有接触过中医药文化,需要启蒙教育的初学者。中医药文化游学活动,以一种最为亲切的启蒙方式,引领学生走近中医药文化,开启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大门,唤起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热爱之情。从眼观到听闻再到思考与感受,以及最后艺术上的全面体验,循序渐进,调动学生全身的器官去感受、理解、思考,最终达到启蒙教育的目的。将学生领进中医药文化大门后,引导其在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学习,使中医药文化得到进一步渗透[5],潜移默化中摆脱西医医学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中医药思维方式,为日后深入学习中医药学打下深厚基础。
(二)经济新常态必然要求创新高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五年一贯制高职财经专业现包括会计、审计和国际贸易实务等3个方向。借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所倡导的“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成功经验,依据企业对财经类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学校在财经专业教学中,不断深化技能教学改革和创新,形成“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全体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新常态下企业财经转型呈现新的特征,如智能化的应用、岗位间的相融。企业管理转型需要综合知识丰富、综合素养较高、职业精神较佳的财经类人才。因此,学校从社会需求出发,五年制高职财经类人才培养目标相应发生转变。
(三)创新驱动要求培养高职财经类人才创新创业意识
1.调整办学思路,由能力本位转向工匠精神培养。学校针对江苏省财会专业技能大赛方案及变化趋势,从财会专业技能大赛梯队建设、选手选拔和跟踪培养的需要出发,以全面培养会计人才“工匠精神”为目标,改革财会专业技能教学,全面提升财会专业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建立长效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推进“六个一”素质教育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基础文化素养和基本职业素养,切实增强职业发展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学赛结合,打造“技能强化、工匠孵化”式教学方式。通过构建学习小组和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在点钞、珠算、传票翻打等财会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中,将个人、小组、班级间竞赛常态化,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匠心精神。
参考 PE闪烁液的配方,将第一闪烁体(PPO)和第二闪烁体(双MSB)的配比参考空气中C-14闪烁液的配比固定为20:1,结合丙二醇单甲醚的体积比例,确定两种体积配比方案进行闪烁液的配制。
2.明确培养目标,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原则。结合高职“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坚持“四个关注”、突出“五个注重”、落实“五个转变”。“四个关注”:关注院系的发展;关注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关注学生的主要需求。突出“五个注重”:一是注重全面发展,强化通识教育,强化立德树人;二是注重应用性和迁移性,强化实践教学,突出核心能力培养;三是注重岗位性和针对性,通过市场调研获取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需学生;四是注重以学生为本,在新常态下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以技能大赛为引导,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五是注重机制创新,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增设涉外会计方向,建设“全员参与”技能大赛选拔机制,有效地利用比赛平台,营造人人练技能的学习环境,使得“赛教融合”逐步地成为技能教学的一种成功范式。落实“五个转变”:办学思路转变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办学方式转变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目标转变为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关键能力转变为就业创业能力,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
三、“赛教融合”的高职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经济信息系统在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定位。经济新常态下对企业经济功能、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相应的财经类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素质标准,这对培养财经类人才的高职教育是一种挑战。经济系统和会计系统存在天然的关联性,新常态必然要求财经教育系统通过变革现有模式培养适需人才予以支持。实践中,财经类人才培养与经济变革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化之间的非均衡状态持续已久。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带来财经类人员规模的扩张,为适应扩张的人才需求,财经专业教育规模也日益庞大。基于粗放式经济增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传统财经专业教育模式过于注重财经知识与技术的传授,忽略综合能力的提升;过分重视技能大赛的示范效应,忽略普遍性“工匠”的孵化;偏重于记录经济活动的核算型人才培养,忽略适应企业决策与规划的管理型人才的培养;课堂教学方式虽已多样化,但欠缺企业真实业务的模拟和实践。面对新常态,财经专业规模、结构和人才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主动适应并服务于新常态,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高职财经类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人才培养目标从专注岗位技能向培养“工匠精神”转变
防火墙技术是通过有机结合各类用于安全管理与筛选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帮助计算机网络于其内、外网之间构建一道相对隔绝的保护屏障,以保护用户资料与信息安全性的一种技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重视存储于计算机当中的信息与资料的安全性,同时也非常重视信息传输过程的可靠性,防火墙技术则是为满足人们的这些计算机安全需求而诞生的。防火墙技术的灵感源于建筑物发生火灾时,避免火灾蔓延所建立的防护措施[1]。同理,计算机网络遭受到攻击时,防火墙技术的作用就在于避免此攻击蔓延至内网,以干扰内网的运行所采取的防护措施。
创新驱动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创新驱动实施的源泉,而这些都取决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绩效。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持续提升。在经济增长速度变缓的过程中,就业压力是社会发展必然面临的问题。财经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学业水平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就业能力和以创新为基础要求的创业能力的持续提升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财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影像融合首先用QuickBird多光谱影像和全色影像进行几何配准;然后分别采用彩色合成变换[4]、IHS 变换、K-L 变换[5,6]和 Brovey 变换[7]进行融合处理;最后通过统计平均值、标准差、偏差指数、信息熵和相关系数,比较不同方法[8]的融合效果。
(二)人才培养方式从独立培养向协同培养转变
校际、校企合作培养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新趋势。学校高职财经类专业建设注重与企业合作,沿着“松散型——紧密型——共荣型”合作路径,从初始阶段,到加速阶段,再到持续阶段,合作不断深化,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合作初始阶段,专业与扬州德诚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商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课程设置,指导技能大赛,同时学校也为企业提供业务培训和咨询服务。合作加速阶段,系部积极推进,成立多个“冠名班”。目前专业处于校企深度合作发展的关键时期,2012—2018年学校与企业共同推动,3个高职专业分别对应相应的企业,校企合作更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对接上海华泛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上海华泛”冠名班;会计专业对接苏州银雁数据处理公司,成立“银雁”冠名班;审计专业对接扬州冠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扬州冠华”冠名班。合作持续阶段,校企双方整合优势资源和要素,构建完整教学链,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发展、相互促进。目前,学校与上海华泛信息服务公司签订引企入校协议,专业每3个月安排一个高职财经类班级进行工学交替教学活动。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学习现代营销技巧和方法,导师挑选优秀学生在毕业时聘用,随后就进行新聘员工培训和管理后续学生,开启持续循环合作模式。另外,学校还注重与区域同类学校间合作,承接扬州市财经商贸类技能大赛的集中训练,在合作竞争中促进扬州市职业学校财经商贸类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共同提升。
归根结底,是老师和家长双方对班级群的作用和意义没有一个正确而统一的认知。正如本文标题中所指出的,班级群是一个被放大的“生物群落”,当我们将太多目的投注到班级群中时,这个群落无法承受超负荷的重担,平衡被打破,群落便失去了生命力。那么,我们如何来为这个被放大的“生物群落”减负呢?
(三)教学管理从常规管理向标准化管理转变
新常态下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财经专业教研室对各高职财经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使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专业设置符合新常态的要求。立足人才培养链条,从招生、教学、管理、就业等环节系统设计,注重前后关联效应,利用建设国家改革示范校和财经现代化专业群的契机,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加强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主动适应新常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首先引入企业参与课程体系设计与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其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和教学标准,改革教学内容,融入大赛标准、对接岗位要求。将竞赛项目和竞赛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项目的有效衔接,形成“任务引领、植入标准、项目教学、分层施教”的教育教学模式。再次,对专业教师的教学资料进行检查。要求专业教师专项解读财会专业技能大赛方案和规则,将技能大赛的手工账务处理、会计电算化、点钞、珠算、传票翻打等五个项目纳入教学内容,组织教师开发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四)课程建设由注重课程体系向注重课程耦合度转变
新常态对财经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都提升了标准,财经专业的课程建设也相应地进行了创新改革。第一,专业知识间的耦合。如基础会计、企业会计核算实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按照技能大赛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更加注重选拔性的竞赛与普遍性的技能培养耦合程度,形成以技能大赛引导、推进和检验课程改革的循环模式,使专业技能课程改革能充分反映技能竞赛对教学的要求,技能竞赛的内容也提炼转化为课程教学项目,促进技能教学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第二,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耦合。创新驱动背景下,财经专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并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通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形成梯度教学方式,优化配置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第三,德育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耦合。因为工作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财经专业人才的培养,坚持德育为首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的全过程。在技能教学过程中突出职业道德要求并灌输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多措并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实践教学由浅触型向实战型转变
学校财经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学生从进校开始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时就进行系统的实验实训。目前,财会与金融服务实训基地是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下设会计实训中心、审计实训中心、商贸实训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中心等5个实训中心、25个实训室。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实现仿真与全真结合,实训与实用并举,实地与远程共用,能满足高职财经专业实习实训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专业改变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状况,依托技能大赛集训,将展示性实验项目与体验性、实战性项目相结合,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学赛结合的教学方法将个人间、小组间、班级间以及课内课外的竞赛常态化,由短期浅触型实训向系统实践课程教学转变,实现理论教学向工作实际的转化。在“4.5+0.5”学制构成中,顶岗实习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专业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确保实习学生工作岗位与财经现代化专业群相吻合,推进职业活动导向式顶岗实习。
(六)师资建设从注重职称学历向双师素养转变
专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技能大赛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针对多项专题内容对专业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学习技能大赛新政策、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强化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成立了由殷燕副教授领衔的省职教财经名师工作室,并不断吸收青年教师加入,工作室通过课题研究及定期研讨的形式探讨“赛教融合”,并通过名师对青年教师的培育机制提升双师素养。鼓励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支持教师创新创业活动,邀请行业专家指导技能大赛训练,聆听专家学者财经前沿理论解读,同步推进、统筹建设,发挥协同效应,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并确保教师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双提升。
(七)教学评价从单一化向全方位教学诊改转变
传统教学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另一方面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从理论考核转向立足技能大赛训练,形成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专业技能培养和评价标准,结合专业特点,针对专业核心能力进行评价,将大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实现了考核内容由知识掌握向技能操作的转化,考核标准由理论向工作实际的转化。例如,在对学生账务处理进行考核时,还同时对其细心严谨的专业素养进行考核。对教学的评价,依据教诊改的观测点,从建立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形成质量监控网络入手,逐步健全从人才定位到培养方案、从教师到学生、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以及从校内到校外的全方位质量监控体系,实施以“培养目标达成度、社会需求适应度、软硬件支撑度、质量运行有效度、学生和社会满意度”“五个度”为核心的专业质量评价标准,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Financial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New Normal:A Case Study
WEN Ju-ping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 Yangzhou Branch,Yangzhou 225003,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e of the economic new normal on the training of financia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tarting from training financial talents who are adapted to the economic new normal,this paper takes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 Yangzhou Branch as an example to probe into the thoughts and practices on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talent training mode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training methods,teaching management,curriculum construction,practical teaching,teaching faculty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Key words: new normal;talent training mode;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9094-(2019)01C-0053-04
*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资助项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立项课题“新常态下高职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B/2016/13/068)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 2018-12-10
作者简介: 温菊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江苏扬州,225003)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及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章跃一
标签:新常态论文; 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赛教融合论文;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