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实施效果观察论文_柳思红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实施效果观察论文_柳思红

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311

摘要:目的 通过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至12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66.0%,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实施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脑卒中;康复护理

引言

脑卒中作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中,由于该病症起病急且突然,病程进展较快,致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需得到及时治疗,但对神经的损伤依旧较大,预后效果不理想,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降低脑卒中致死率与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多年来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旨在研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从而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故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选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比的方式进行研究,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成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至12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本组入选患者生命体征均稳定,且排除了合并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和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脏器损害的患者。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50例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44~68岁,平均年龄(56.25±6.02)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50例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5.12±6.15)岁。临床研究前,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实施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二者间不具备差异性P>0.05,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措施。针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措施,主要内容为:(1)心理康复护理措施:护士要及时与患者取得沟通和交流,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的家属,并向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护士要做好一名倾听者,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2)功能训练措施: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的脑卒中知识的宣教,护士要向患者讲解康复治疗的目的、意义等等情况,让患者对疾病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减少患者对疾病的盲目性,增强配合的积极性。其次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护士要正确指导患者实施肢体训练,特别是对患肢的锻炼,可以对患者实施按摩、关节训练等等,注意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另外,还可给患者实施痛觉刺激、神经电刺激等等操作,也可采用针灸治疗。

1.3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并可质量控制标准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判定,主要分为基本痊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0%~100.0%,病残程度为0度;显著进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0%~90.0%,病残程度为1~3度;进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0%~45.0%;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低于18.0%;恶化: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0%以上。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基本治愈18例、显著进步24例、进步6例、无效2例、恶化0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基本治愈10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2例、无效14例、恶化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Barthel)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分别为(15.02±5.76)分、(38.6±6.2)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分别为(14.34±4.94)分、(37.5±6.7)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分别为(7.05±3.65)分、(58.5±5.7)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分别为(9.84±4.36)分、(43.4±5.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也被称作“中风”或者是“脑血管意外”,这种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有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脑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后还是会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有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疾病早期,脑卒中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是可逆转的,患者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恢复健康。脑卒中后伴发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可达30%~5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由于脑卒中患者脑损伤导致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失去平衡,病变对脑组织的直接损害,可以导致患者的情绪出现变化;加之患者患病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得患者的生活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情绪。严重的心理障碍,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也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原则是以患者为核心,一切从患者出发,一切为了患者,给予患者高质量的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DL得分显著提高,HAMD评分均明显的降低,且优质组升高和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92%(63/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5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可以显著的改善脑卒中伴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红卫,魏凌云,武玉娟.整体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情感障碍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8):2461-2463.

[2]廖世美.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5):195.

[3]温秀梅.舒适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1):90-91.

论文作者:柳思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实施效果观察论文_柳思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