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资本运营的创新模式_数学模型论文

集团公司资本运营的创新模式_数学模型论文

集团公司资金运行的创新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型论文,集团公司论文,资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和建立集团公司资金运行的创新模型,重视并研究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资金链问题,真正凸现“现金为王”,从而直面金融危机,是本课题选题的重要原因。改善资金运行机制,提升资金运行水平,提高资金运行效率,为实现集团战略目标服务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如何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总体资金运行水平,用较少的钱(资金)来办较多的事,是研究的目的。

一、“零存款”创新理念的提出

1.“零存款”这一概念是怎样提出的。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下,大都把着眼点放在资金物化状态方面,较强调减少和缩短存货资金的占用额和占用时间,而对资金形态往往不重视,认为把钱放在银行里是最天经地义的事,是最保险之事(当然这绝对是对的)。没有去考虑把大量资金放在银行的存款账户上实际上是一种浪费。因为货币资金是一种最好的偿债资产,但同时也是一种最差的盈利资产。为了杜绝把大量存款放在银行账户中这个浪费现象,特提出“零存款”这一理念,并把这作为企业资金运作的最高标准。

2.“零存款”是个虚拟理论。但是,作为企业的银行账户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没有一个能做到“零存款”的。因为,我们说的“零存款”是一个“虚拟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就像“零库存”不可能真正消灭企业的库存量,“零缺陷”不能百分之百消灭产出的缺陷一样。我们按“零存款”理论建立了数学模型。

二、“零存款”的数学模型

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指导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但模型不应搞得很复杂,本数学模型是从定性分析这个角度来创建的。

1.“零存款”数学模型及其变异模型。“零存款”的数学模型用图像来表达。其中X轴(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内的日期天数,Y轴(纵坐标)表示存款金额,形成企业某个月资金存款的活动曲线(实际模型)。所谓“零存款”,坐标轴上是“一条通过Y轴零点平行于X轴的直线”,如果不等于零图形就产生了变异。

2.“零存款”数学模型的变异。构成“零存款”特征,主要不是看其是否等于零:重要的是使其始终保持一条直线(关键也就是保持等值函数的特征),换句话说,只要能保持一条直线,就能让其等于零。

推出“零存款”的数学模型图以及经变异的数学模型图,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衡量标准,以此来优化我们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资金图形。(1)要使资金曲线尽量平直,即不断使其(资金曲线)“扁平化”;(2)要使已“扁平化”的资金曲线图尽量向零值靠近,不断使其(资金曲线)“趋零化”;(3)“扁平化”是“趋零化”的基础,“扁平化”后不去“趋零化”,就会使大量资金仍然沉淀在企业的银行账户中,形成浪费。

三、“零存款”数学模型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

1.用“零存款”及其变异的数学模型来评判实务中的资金图形。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资金图形,最好的形态是图形既平缓又趋零;而曲线较平缓,但没有“趋零化”,就存在一种浪费。创建“零存款”和“零存款”的变异图形不是仅仅用来评判的,而是为了指导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零存款”数学模型在实务工作中应用的案例。本人在A公司工作将近10年,A公司从公司成立之初起就采用引厂进店、引店进店的经营方式,在这种经营方式下,与客户的结算方式为:本月货款,下月结算。在这种经营方式和结算方式下的资金图形,第一个月由于有大量的营业款收入,而现金支付仅仅为员工工资和一些经营管理费用,因此第一个月资金图形基本上是一根向上的曲线;到第二个月初,客户对结算上月货款往往争先恐后,大量的现金在短短几天内就被支付出去,这样月初出现了一根急剧下降的曲线,结算高潮过后,随着支付额的日渐减少,每天的营业额照常进账,因此又形成了一条逐步向上的曲线。以后每一个月的资金曲线的变化大同小异。这样,A公司的资金曲线的落差较大,有时达1000多万元。因此,当时A公司资金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压缩这个较大的落差区间,控制资金曲线在相对狭窄的区间平缓运动。

(1)案例一:两个措施

A.延长结算天数:当时提出一个按商场层面分时间结算的方案:即自结算日开始,三楼客户在第一个三天工作日内结算(这时,其他两个楼面客户不能结算);二楼客户在第二个三天工作日内结算(这时一楼客户不能结算);一楼客户在第三个三天工作日内结算。这样分散并延长了付款时间,将原先要在3~4天支付的款项延长到9~10天支付。

B.宕后结算时间:结算日定为每月的15日,使结算日期向后延宕了5天以上。

在采用上述两个措施后,反映在资金活动图形上是曲线的谷底部分被抬上去了。

(2)案例二:一个十分合适并且是无风险的短期投资品种——国债回购。当时回购利率比较高(年收益率大多在16%~22%)。由于国债回购具有赎回期限确定的特性,因此可以在资金曲线上升时候,买入国债回购。而到隔月需要大量支付客户货款时,大量赎回,以保证支付。从而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做国债回购业务后,降低了资金曲线的峰顶。

(3)案例三:利用企业以外的资源,即银行贷款。但一般的银行借款(如一年期),用“零存款”的标准来衡量是不合格的。好在银行提供的融资品种很多,总有一款适合我们这种情况,于是,和银行商量一个类似于现在“循环贷款”的做法,具体为:事先与银行签订300万贷款总额的贷款协议,明确在300万额度内可以随借随还。约定银行每次总要到企业无款支付时才放款下来,保证客户货款的及时支付。这种贷款方式,使资金曲线扁平化又深化了一些。是否还可以压缩,按“零存款”的理念,只要还没有到零,应该还会有。

3.“零存款”数学模型在实务工作中“趋零化”应用的案例。以上三个案例是A公司资金管理中使资金运动曲线不断“扁平化”的过程。但是按照“零存款”的要求,还要做到使资金运动曲线“趋零化”。由于当时A公司没有重大投资项目,在经营上采用“引厂进店”的方式,没有大量存货和应收款项,也没有银行借款需归还。因此,当时采用了一个风险较大的业务——对外融出资金。在8年不到的时间内取得的净收益,占同期利润总额的42%。由于精心操作,到该业务全部结束时,没有一笔坏账产生。具体对各子公司的多余资金全部交集团资金运行中心运作。“中心”给予一定的收益率是10%。

4.对上述案例所引发的思考

(1)应把银行贷款看做是企业资金运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它作为一个很好利用的企业外部资源来看待和利用。

(2)我们应把企业的资金与(外部)社会资金很好地结合起来。当企业资金不够时,应恰到好处地吸收(外部)社会资金到企业用于支付,而当企业资金有多余时,通过一定方式将资金用于社会以取得收益(或及时归还借款),从而为企业建立资金灵活进出的这样一种机制。

(3)要找到一个或数个能适应企业资金运营的融资品种。要熟悉并掌握各种金融工具以及银行融资品种的(发明)原理、使用方法与条件、适应的情况等,还要熟悉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甚至我国各个时期不同的金融政策,将金融工具以及国家的金融政策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源来看待和利用。企业要善于利用这些无形资源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四、集团公司资金运行的创新模型

在传统理念下,不少子公司往往人为地把资金分为“不用的钱”和“要用的钱”。“不用的钱”存放在集团“中心”资金账户上,自认为“要用的钱”放在自己的结算账户上,尽管有好几个月也不会用这个钱。而创新理念则认为,只要有存款放在账户上,这钱就是不用的钱,明天要用明天再考虑。而这样将大量人为认定为“要用的钱”(实际上不用的钱)成年累月的放在结算账户上,形成集团内部资金资源的大量浪费。必须重塑现行流程,改变这种账户割裂的状况。

1.对传统的资金运行模式进行重塑。处在信息时代,网络可以为我们解决很多问题。用网络将这4个账户连起来(3个子公司加集团公司资金运行中心账户),在网银条件下(也称现金池),把这4个账户看作是一个账户。网银的一级账户称作实体账户,而将原先分列的账户称作二级账户也称作虚拟账户。在传统的方式下,在各子公司银行账户割裂的情况下,资金中心能调度的仅仅是子公司人为认定为“不用的钱”。而在网络银行系统下,从理论上说,只要子公司有多少存款,“中心”就能用多少钱,解决了“能用”的问题。

2.建立外部资金灵活进出的机制。建立集团资金运行中心法人透支账户,透支限额600万元,这样当子公司账户的网银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中心”可以使用子公司账户里所有的资金,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集团内部资金资源。而当一级账户(实体账户)存款额小于子公司支付额时,透支账户及时自动垫付,从而解决了“不敢用”的问题;当子公司的资金回笼时又自动归还了透支款,从而节约了“中心”的财务费用。因此,集团资金运行中心重塑流程,也按这个思路来构建这套系统。按新的理念及要求,着力打造信息化条件下的资金运行新模式,改造我们的传统的运行方式,其效果是巨大的,意义也十分深远的(其深刻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节约财务费用上)。

3.解决资金运行系统安全性与高效性的矛盾。一个首要的问题是系统营运的安全性(不是指计算机系统防黑客的安全性,这是由银行负责提供保障的,这里不讨论),主要指集团资金运营上的安全,主要是检验是否能保证集团内部各单位的“合理支付”。另一个问题是系统营运的高效性,这是创建新的集团资金营运系统的初衷。

为保证系统安全,集团资金中心运用子公司资金的数额必须小于等于透支限额,如果大于,则有可能发生不安全事项(当然,也不一定会发生)。同时,透支额度是银行提供的一种资源,这种资源企业即使不用,银行也是要随时留着的。透支额度过大,对银行来说,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银行一般都制定一个最大的透支限额。为了解决系统的高效性与系统的安全性之间的矛盾,要通过加强内部软件建设来建立管理上的强大功能,以弥补系统硬件上的不足。

4.建立更高层面的信息化条件下的集团资金软件管理机制。目前的管理现状是低层次的、分割的、粗放的,是用了再算的。一是从上到下,各级财务部经理对各公司的资金状况心中无数;二是资金预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导致目前集团资金的使用是处于用了再算的情况。目标应该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向高层次、集约化、精细化、算了再用目标奋斗。首要的问题是要引入并研究现代化的先进管理思想即“ERP”的管理思想(“企业资源规划”)。主要利用它以下四个方面的思想:

(1)“ERP”提出了企业资源链的思想(即企业本身资源和企业供应链资源的思想以及对整个企业资源链进行系统管理的思想)。

(2)必须以规划为前提,以规划为引领,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要将规划(在我们这里具体体现为预算)、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系统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3)“ERP”系统应用成功的前提必须是对企业的传统流程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反过来说,“ERP”系统的应用成功也意味着企业业务流程重塑成功并趋于合理化。

(4)建立将系统运行收益有效分配的激励机制。利用“ERP”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动态监控管理绩效的报表体系,并把激励机制体现其中。使管理绩效成为激励机制的基础,并辅之以适当的惩罚措施。

建立集团资金运行的“ERP”计算机管理系统。首先,我们要重新来定义“合理支付”这个概念。要在新的管理思想这个基础上来重新定义。原先对“合理支付”的定义为:“正常经营管理所需的支付”。而重新定义的概念应是:“正常经营管理所需的支付,并已列入预算”。显然,新的定义增加了“并已列入预算”这个并列条件。换句话说,如果是一笔没有被列入资金预算的开支,那么即使是正常的经营管理所需的开支,也不会被系统认为是“合理支付”而被系统拒绝支付。“ERP”的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企业资源规划必须以规划为前提,以规划为引领,而规划在这里体现为资金预算。必须按“ERP”的思想来重新定义“合理支付”,从而提升预算(规划)在整个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实现集团资金算了再用的资金管理目标。其次,是建立什么样的集团公司资金预算模式。当然,具体的资金预算模式可放到方案具体实施时确定,总体的原则就是:预算模式应当体现精细化原则,预算期应细化到每天(每个工作日),预算期跨度2个月;预算模式既要简便可行,又能起到控制的目的。可将资金预算中的每期现金期末数,确认为每期的最低存款额。以预算最低存款额为参数进行控制,对超过预算最低存款额的支付,系统将不认为是“合理支付”而被拒绝支付。再次,信息化条件下,各子公司结算账户应按“现金池”要求联网,并主要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结算。

5.集团公司资金管理“ERP”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基本模块)的初步构思

(1)预算模块。该模块体现“ERP”规划的主导功能。其关键功能是按各子公司自行编制的预算,锁定预算执行期内各子公司的最低存款额。

(2)执行模块。体现“ERP”“事先规划、事中控制”的管理思想,并按重新定义的“合理支付”原则,对各公司低于预算最低存款额的支付(即没有列入预算的支付),系统拒绝支付。

(3)调整模块。该模块体现了系统的灵活性,以应付市场经济条件下,突然发生的事项,另外解决由于工作疏忽,未列入预算但按合同规定必须当期支付的款项。“调整模块”须由集团的“资金运行中心”发出指令后,方能进行系统支付。

(4)控制模块。设置该模块,主要是考虑将审计前延,实现在支付前审计,所有网上支付数据于支付前在“集团资金运行中心”平台停留2小时,2小时为审核时间。该模块可使“集团资金运行中心”行使特别拒绝支付权而非确认权(应谨慎行使)。

(5)奖惩数据模块。该模块体现“ERP”管理思想中动态监管管理绩效的思想,实行有奖有罚原则。奖息:按全年实际存款数(累积数)作分配依据;罚息(有两种):一是在调整模块中,由于工作疏忽,系统经调整给予支付的款项。款项虽然被支付了,但对这种疏忽行为事后以罚息方式进行惩罚。二是个别子公司为保证支付,人为将预算存款额缩小(但实际存款额较大),系统以罚息方式对这种行为进行惩罚。对罚息金额再按各公司全年实际存款额累积数进行第二次分配。

(6)与会计电算化链接的模块。由于该模块制作较复杂(是两台计算机系统的结合),因此分两步走。第一步暂不链接,但数据可粘贴;第二步最终实行链接,所有收付数据均能自行生成会计电算化凭证并自动记账和生成报表。

(7)其他必备的功能模块。指一般计算机操作系统必备的标准化模块:如查询、打印、分析模块等等。分析模块对各子公司执行资金预算情况自动进行系统测评、打分、排序等,体现了一种精神上的奖惩,是对上述奖惩数据模块的一种补充。

五、总结

1.充分实现了对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

企业的资金是能用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意图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也是一种相对稀缺的资源(因为绝对不会有人认为自己企业的钱太多了)。因此,实施企业战略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对这一战略资源、稀缺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和利用的问题。本课题对企业自有资金资源包括外来资源的优化配置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构建集团“资金池”,实现了对集团下属子公司银行结算账户的集成,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集团内部的资金资源,直至其极限——“零存款”。(2)通过与有关银行融资方式的有效优化组合,为企业营造了一种能使外部资金灵活进出的机制。(3)由于以上两点,实现了对内部、外部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及使用。即先用无成本或成本较低的内部资金(先在集团内部调剂使用资金),在内部资金不够的情况下,外部供应链资金能及时进入从而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而在内部资金有多余的情况下,成本较高的外部资金能灵活退出,从而能节约企业的资金营运成本。

2.企业资金管理上的五大创新思想和创新理念

(1)提出了“零存款”这一创新理论,并通过建立“零存款”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些优化实际操作模型的思路和方法。

(2)提出了将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衍生工具)、金融政策等都作为企业“无形资源”来看待,并善于利用这些“无形资源”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观点。

(3)对银行贷款这个融资产品功能的外延进行了扩充。一是将其视作是企业外部的一个资金资源的供应链;二是使其能有效地参与到企业的资金运行中,并融为一体,而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融资产品。

(4)提出了将企业拥有的内部资金资源和企业外部提供的资金供应链资源合理组合,有效利用,发挥内外资金资源组合优势的这么一种观点(具体体现在表上集团现金池和法人透支账户的实践结合)。

(5)提出了有效整合利用外部各种资金资源,充分发挥利用外部各种资金资源间的组合优势的观点(具体表现在各种融资方式的排列组合)。

3.基本达到课题研究要具有实际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这一要求

具体表现在:(1)比如“零存款”理论,尽管提出时是作为一个“虚拟理论”,作为资金运行的最高标准提出来的,但当在我们课题中设计了法人透支账户与集团现金池链接的时候,“零存款”在某些时段就能实现(在法人透支账户启动的时段内实现,这时集团内部自有资金存款全部为零)。这说明,我们在“零存款”理论提出时,尽管大家认为很荒谬,认为根本无法实现,认为是一种空中楼阁,但最后,都有实实在在的操作系统给予支撑,从而得以实现。(2)在将上述创新思想得以实现的许多具体做法中都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存在,如对“集团现金池”,在我们真正重组了资金流程后,“集团现金池”的强大动能才能得以真正发挥。(3)本课题的初衷与指导思想,是针对本集团资金运行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按创新理念来重塑集团公司资金运行的流程。按实际情况设计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流程蓝图和管理蓝图。因此,对集团的资金管理实践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所设计的操作系统与管理系统也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标签:;  ;  ;  ;  ;  ;  ;  ;  ;  ;  

集团公司资本运营的创新模式_数学模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