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不断深入学习与贯彻,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渐转化,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我们以“学习故事”为媒介对“如何有效地观察幼儿”进行了初探,教师们感受到了以积极、鼓励、赞赏的视角观察幼儿的游戏所带来的全新体验,感受到每一个幼儿的独特个体,感受到学习故事带来的神奇效果,围绕教师如何观察幼儿,如何依据观察到的进行剖析,分析出依据幼儿兴趣点可能要开展的相应活动,交流与分享自己怎样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帮助教师理清了有效支持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的方法和思路。
一、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是前提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对任何事物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学一学,在各种活动中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世界,让幼儿主动建构有关感知的经验世界。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使每个幼儿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任何身边的新鲜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幼儿的兴趣点的产生是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将依据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依据幼儿的兴趣点开展活动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支持。
二、分析幼儿的兴趣点是基础
幼儿的兴趣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发生了什么,这个是我们大多数老师所能观察到的;第二层次的兴趣就是我们看到的幼儿游戏行为的背后,幼儿到底对什么感兴趣,这往往被我们的老师所忽略或者看不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将观察到的自认为幼儿的兴趣点进行剖析,挖掘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真兴趣,真正了解孩子,走进孩子。
比如:分析徐淼在活动中的兴趣点,我们老师分成了两队,一队认为徐淼突然发现高跷,对高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引导她发现高跷的不同玩法;一队认为徐淼喜欢的是挑战,只要是有难度、有挑战的活动她都喜欢,老师可以投放更有难度的玩具、更有挑战性的游戏支持她继续学习下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的分析都有道理,但是具体到这个幼儿,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观察,真正发现徐淼的兴趣点,再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可能。
深入挖掘出幼儿的兴趣点。有些表面上我们看到的往往不是真正的孩子的兴趣点,所以,要将同样的内容加以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三、幼儿探索兴趣的持续性是进行活动的保障
幼儿阶段儿童的兴趣特点具有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兴趣保持时间不持久,往往表现为兴趣来得快去得快。什么新奇的事情都要问一问,什么好玩的东西都要碰一碰,但是,能否将兴趣转化成深一层次的探索行为,尤其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答案时,许多幼儿便会在探索中途退缩了。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激励幼儿形成探索热点,以确保幼儿能对探索活动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形成一定的探索实效。
四、依据幼儿兴趣点开展适宜的活动是幼儿自主活动的保障
1.游戏和日常生活(谈话、讨论以及各个领域的游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幼儿自主的、完全由幼儿自动发起的、以游戏本身为目的的自主游戏;一类是教师组织的、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目的的手段游戏或教学游戏。从组织幼儿游戏活动中发现: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游戏形式是自主性游戏活动,所以我们的活动要从游戏和日常生活开始。
2.环境:室内区域材料、户外活动材料、墙面展示材料、空间、时间守则。要提供幼儿主动学习的支架——丰富的材料。在活动中,教师应为每个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并让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意愿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用什么玩,从而积极地与同伴、材料互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活动的持久性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使材料具有教育价值,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应提供能够充分吸引和拓展幼儿兴趣的材料,让材料与幼儿积极“对话”。只有材料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才会变得积极主动。材料能够吸引幼儿多感官参与,而且是开放性的,也就是说,能够用多种方式操作,有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激发思考。
3.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孩子自己选择材料,决定用材料做什么,能极大地激发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材料得到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可以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与幼儿一起设计、准备和制作材料。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发展了设计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有关的知识经验。操作——幼儿摆弄、探究、组合和转化材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他们通过直接用手操作或者与这些资源互动,发现知识,建构自己的理论:哦,原来纸棍不仅可以拿着玩,还可以滚。这意味着儿童通过与人、材料、事件、思想的直接互动发现了知识。
如果孩子的学习用100分来表示,那么我们所看到的“1”就是孩子的兴趣。这个比喻一点都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观察、了解到幼儿的兴趣点之后我们老师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支持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开展活动要注意做到:首先要能敏锐地发现幼儿兴趣最原始状态的表现,和幼儿共同选择有价值的探索主题,使幼儿内在的需要转化成外在的探索行为;其次,教师要注重创设主动活动的环境,变幼儿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激励幼儿形成探索热点,让幼儿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感知、探索、总结,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习的兴趣得以保持。
论文作者:刘慧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4月总第3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幼儿论文; 兴趣论文; 材料论文; 游戏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老师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4月总第3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