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克里斯托尔的战争(论文文献综述)
谢文玉[1](2019)在《第二代“纽约知识分子”对新左派学生运动的批判》文中提出第二代"纽约知识分子"是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活跃在美国政治思想文化舞台上、颇具影响力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对20世纪60年代新左派学生运动和反主流文化运动进行了尖锐批判,指责后者的反叛逻辑和策略缺乏理性:在他们看来,新左派学生由于代际反叛而体现出的无私精神和崇高道德感,不仅对个人而且对社会都造成了巨大危害;新左派学生倡导的"参与性民主"和实践的反主流文化,不仅破坏了美国自由民主体制和传统道德根基,而且开启了当今美国诸多社会问题的肇端。第二代"纽约知识分子"对新左派学生运动的即时观察和批判,是与其生活经历、所受教育、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大背景密切相关的。
黄淑芳[2](2014)在《民主、道德与权力: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想的三个悖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在经济上主张尊重市场经济制度,在政治上支持基于福利国家的有限政府,在文化上坚持传统宗教、家庭和价值观,在外交上主张美国输出美式民主和价值观、以强硬手段来维护美国精神等。美国政府在实施新保守主义主张的过程中频频失败,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在民主、道德和权力三方面存在着理想与现实、宣传与本质相左的悖论。
彼得·考劳兹,宋秀娟,张晓宇[3](2014)在《新保守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和解》文中指出美国保守主义者有批判资本主义的传统,该传统坚持至今。最初批判资本主义的新保守主义者已经成为扞卫资本主义并使之合法化的保守主义阵营的中坚分子。新保守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外交政策的阐释对美国30多年来的政治争论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关注新保守主义关于资本主义观点的演变,亦即新保守主义者从资本主义的右翼批判者到资本主义最热心的辩护者之一的思想历程。他们批判资本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资本主义文
王玉鹏[4](2014)在《“新美国世纪计划”与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决策》文中研究表明冷战结束之初,老布什和克林顿的外交理念均与新保守派的“民主输出论”相去甚远,结果新保守主义在国内政治中的影响力一落千丈。为了能够继续影响政府决策,以威廉·克里斯托尔为首的新保守派于1997年6月成立名为“新美国世纪计划”的思想库。该思想库发表的《外交政策原则宣言》宣称,“新美国世纪计划”的宗旨是为21世纪的美国外交政策提出指导原则和战略构想,以支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由于克里斯托尔等人对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未能推翻萨达姆政权耿耿于怀,再加之伊拉克所具备的地缘及资源优势,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美国世纪计划”逐渐形成和构划了一个以攻占伊拉克为突破口、进而将21世纪的美国打造成“新罗马帝国”的宏大蓝图。对此,该思想库在90年代一直大肆鼓吹保罗·沃尔福威茨等人的“倒萨”主张,并于1998年1月和5月先后公开致信总统和国会,强烈要求克林顿总统尽快下令攻打伊拉克,而克林顿拒绝了这一提议。待到2001年共和党右翼代表小布什入主白宫后,沃尔福威茨、约翰·博尔顿等该思想库的成员以及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等该思想库的支持者,也随之进入布什政府担任要职,成为影响布什政府外交决策的重要人物。其中,最热衷于进行伊拉克战争的切尼、拉姆斯菲尔德、沃尔福威茨结成了拍板决定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三驾马车”。“9·11”事件后,“新美国世纪计划”抓住这一天赐良机加速推进其所谋划多年的伊拉克战争计划:一方面,克里斯托尔、罗伯特·卡根等人展开舆论攻势,对公众进行战争动员,从而使得多数民众支持布什政府对伊拉克开战;另一方面,切尼、拉姆斯菲尔德和沃尔福威茨压制鲍威尔等人的反对声音,并捏造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与恐怖组织有联系的虚假情报,促使布什下定进攻伊拉克的决心。因此,伊拉克战争是“新美国世纪计划”与布什政府内新老保守主义分子里应外合的结果,伊拉克战争实质上是该思想库策划的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然而,美军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美国深陷“越战式”泥潭而难以自拔,伊拉克国内局势混乱不堪,重建工作更是困难重重,克里斯托尔、沃尔福威茨等人所期待的民主和平的伊拉克迟迟无法建立。作为伊拉克战争的始作俑者,“新美国世纪计划”在公众的责骂声中不得不终止运作。总而言之,伊拉克战争既是“新美国世纪计划”的“杰作”,又是使其臭名昭着的“败笔”。
吴迪[5](2011)在《试论威廉·克里斯托尔的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学派狂热信奉“美国例外论”、“美国使命观”、实力外交,并竭力将之付诸政治实践,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政治文化影响较大。威廉·克里斯托尔是新保守主义学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其阵营中影响大,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文章为定性研究,主要阐述威廉·克里斯托尔思想的产生背景和思想根基。文章运用汉斯·摩根索传统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家利益理论解读威廉·克里斯托尔的新保守主义思想理论基础,批判新保守主义学派所狂热信奉的“美国例外论”、“美国使命观”和实力外交思想理念,诠释新保守主义与美国保守主义外交的关连性。研究表明,汉斯·摩根索传统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家利益理论能够诠释威廉·克里斯托尔的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理论。同时也发现,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思想在美国之所以有市场,主要原因是,冷战的结束客观上给美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创造了条件,更是为新保守主义分子鼓吹美国保持领先地位,追求全球霸权,制造单极世界提供了机会。研究结果证实,威廉·克里斯托尔以美国“使命论”定义美国外交的意识形态,主张单边行动,推崇实力和实力外交的重要性,具有不容忽视的活动能量和影响。他的目的是为实现美国“仁慈霸权”的梦想而推波助澜,且不会轻而易举地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应加注意。
陶荣[6](2011)在《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及其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题试图从新保守主义机理出发,以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的流变为线索,探讨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在不同时期的共识与差异,进而揭示它与美国外交之间的内在联系。新保守主义作为一股政治思潮,既是20世纪60年代末自由派知识分子对自由主义过激反应反思的产物,也是冷战特殊环境中美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次思想再重组。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表现为以重视军事实力论为支柱、以注重意识形态在国家外交中的作用为思想核心,强调维护西方民主制度和反对共产主义,倡导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世界格局。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在政策实践中表现出过分倾向于单边主义、先发制人等行为方式,它又与美国传统思想中的自由、民主和“天定命运”等观念联系紧密,从而成为一套内部结构稳定、外部貌似“温和”的理论体系。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发展的40多年,也是其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并产生巨大政治能量的历史时期。里根执政后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第一次成为华盛顿官方哲学并运用到外交实践,但伴随美国外交形势的好转和冷战环境的变化,它遭到社会的质疑而后被抛弃。冷战后的前十年是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在美国外交实践中沉寂的年代,也是这一理念被注入新元素的时期。“9?11”事件前后,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在美国的发展迎来了真正的“黄金时期”,小布什政府以此为理论导向,确立了以“布什主义”为政策基础的“反恐谋霸战略”。自由伊拉克行动作为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的外化和物化,标志着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对美国外交的影响达到极致,随着小布什二任时期推出“新布什主义”战略,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开始逐渐丧失它在美国外交思想中的中心地位。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美国传统外交观念,并对世界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强烈的现实进攻性和思想僵化性又决定了其政治功用的有限性,这也使得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影响美国外交将以“波浪式”方式呈现。
朱兵[7](2011)在《一位斯特劳斯主义者的肖像:哈维·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哈维•曼斯菲尔德(Harvey C. Mansfield, Jr., 1932—)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着名政治哲学家和保守主义思想家。作为斯特劳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曼斯菲尔德教授在美国甚至西方思想界都获得了极高的学术地位和声誉。曼斯菲尔德研究领域甚广,着作等身,其中对着名思想家的个案研究包括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里、霍布斯、洛克、伯克、托克维尔、杰弗逊等等,将西方政治思想史从古到今串联起来;涉及的主题则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美国宪法、政党、行政权、男性气概以及相关的政治哲学方面的重大课题。不仅如此,曼斯菲尔德积极“入世”,褒贬时政,在一些着名的报刊杂志上就女权主义、平权行动、政治正确等论题发表了大量的书评和政论文章。对这样一位多面思想家的思想进行细致地阐发,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文章首先将探究曼斯菲尔德思想的源流,将曼斯菲尔德的思想定位于斯特劳斯主义者之重要一脉,注重其与剑桥学派在方法论等之上的差异,并与其他斯特劳斯主义者进行参照对比,同时在长时段的历史语境之中探求曼斯菲尔德思想之源泉,诸如西方传统的政治哲学大背景以及美国独特的政治学说传统等。文章继而关注于曼斯菲尔德的研究对象,诸如政党、行政权以及美国宪法等诸多论题,其中体现出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之中深刻的洞察力和透彻性,也折射出曼斯菲尔德保守主义思想之基本框架与坐标。文章的第三部分关注的是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的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保守主义自由观以及与之相关的平等观、精英观等诸多观点之中,而对马基雅维里的诠释则是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之中心环节,马基雅维里是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之中继往(古典政治哲学)开来(现代政治哲学以及独特的美国政治学说)的枢纽性人物。文章最后考察曼斯菲尔德的政治思想在现实之中的回响,阐释这位思想家是如何将自己的理论构架与现实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的,言行合一是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的显着特征。作为一位睿智而充满争议的思想家,曼斯菲尔德在承袭其师斯特劳斯学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己的创新,其思想深邃精密,自成一体。
白玉广[8](2011)在《美国基督教锡安主义及其对美以关系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基督教锡安主义的发展适时地弥补了冷战后期及后冷战时期犹太院外集团对美国的以色列政策乃至整个中东政策游说能力的弱化。美国犹太群体对基督教锡安主义的态度经历了从排斥到逐渐接受的过程,这与美国犹太群体内部的分化及日渐保守化的趋向密不可分。基督教锡安主义者对美国的以色列政策的影响在小布什政府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随着小布什政府后期新保守主义者的失势,基督教锡安主义对这一领域的影响也有所减弱。
叶再春[9](2010)在《美国新保守主义之传播学分析》文中提出新保守主义在美国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值得从多角度深入研究的思想现象。从传播学看,新保守主义的成功秘笈在于:人际传播主要利用人脉关系;准组织传播贯彻高层路线;同时通过自办杂志、网站以及借助他人传媒进行大众传播;并巧妙应用"沉默的螺旋"等传播规律,抢占舆论引导的先机和制高点。
付征南[10](2009)在《美军驻阿富汗新司令麦克里斯托尔》文中认为
二、克里斯托尔的战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克里斯托尔的战争(论文提纲范文)
(1)第二代“纽约知识分子”对新左派学生运动的批判(论文提纲范文)
一没有理由的反叛 |
二“代际冲突”的破坏性 |
三新左派学生运动后遗症 |
四“文化之网”中第二代“纽约知识分子”的认知 |
(2)民主、道德与权力: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想的三个悖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历程简述 |
二、两代新保守主义者的主要主张 |
三、新保守主义思想的三个悖论 |
( 一) 民主悖论。 |
( 二) 道德悖论。 |
( 三) 权力悖论。 |
四、结语 |
(3)新保守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和解(论文提纲范文)
新保守主义者 |
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 |
供给经济学和新教伦理的复苏 |
朝向保守福利国家:特别值得照顾和不值得照顾的穷人 |
资本主义文化与美式和平 |
结论 |
(4)“新美国世纪计划”与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决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及难点、创新点 |
第一章 “新美国世纪计划”的基本概况 |
一、“新美国世纪计划”的成立背景与宗旨原则 |
二、“新美国世纪计划”的组成人员 |
三、“新美国世纪计划”的外交理念 |
第二章 “新美国世纪计划”的伊拉克战争设想 |
一、“新美国世纪计划”策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 |
二、保罗·沃尔福威茨的“倒萨”主张 |
三、“新美国世纪计划”关于攻打伊拉克的公开信 |
第三章 “新美国世纪计划”与伊拉克战争的发生 |
一、“新美国世纪计划”成员在小布什政府中的任职情况 |
二、“9·11”事件后“新美国世纪计划”的舆论攻势 |
三、“三驾马车”将布什政府引向战争之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5)试论威廉·克里斯托尔的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0.1.1 选题背景 |
0.1.2 选题意义 |
0.2 研究现状 |
0.2.1 国外研究评述 |
0.2.2 国内研究评述 |
0.3 研究方法 |
0.4 创新点与难点 |
1 威廉·克里斯托尔及其新保守主义思想 |
1.1 威廉·克里斯托尔简介 |
1.2 威廉·克里斯托尔的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主要内容 |
1.2.1 军事思想的内涵 |
1.2.2 民主思想的内涵 |
2 对威廉·克里斯托尔的军事思想的分析 |
2.1 对 “仁慈霸权” 思想的分析 |
2.1.1 “仁慈霸权” 思想产生的背景 |
2.1.2 “仁慈霸权” 思想的表现 |
2.1.3 鼓吹 “仁慈霸权” 思想的原因 |
2.2 对 “政权更迭” 思想的论述 |
2.2.1 “政权更迭” 思想产生的背景 |
2.2.2 “政权更迭” 思想的表现 |
2.2.3 鼓吹 “政权更迭” 思想的原因 |
3 对威廉·克里斯托尔民主思想的分析 |
3.1 民主思想的渊源 |
3.2 推广民主思想的表现 |
3.2.1 冷战时期民主思想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
3.2.2 冷战后民主思想在美国外交中的表现 |
3.3 推广民主思想的原因 |
3.3.1 民主思想的推广符合美国自身利益 |
3.3.2 寻找民主的敌人是美国的外交传统 |
4 对威廉·克里斯托尔的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的批判 |
4.1 思想的非现实性 |
4.2 民主思想存在的悖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及其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原因与意义 |
二、研究状况概述 |
三、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新保守主义及其外交理念的基本考察 |
第一节 新保守主义的基本内涵 |
第二节 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的基本内容 |
第三节 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与美国外交 |
第二章 里根时期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及其实践 |
第一节 里根时期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得势的原因 |
第二节 里根战略与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的实践 |
第三节 里根后期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的回落和实践的有限性 |
第三章 老布什、克林顿时期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及其实践 |
第一节 冷战终结与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的新发展 |
第二节 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与老布什政府 |
第三节 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与克林顿政府 |
第四章 小布什时期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及其实践 |
第一节 小布什上台与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的复兴 |
第二节 “布什主义”和自由伊拉克行动 |
第三节 小布什再任与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的淡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一位斯特劳斯主义者的肖像:哈维·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研究思路、理论与方法 |
三、研究意义 |
第一章 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的源流 |
一、作为斯特劳斯主义者的曼斯菲尔德 |
二、曼斯菲尔德与剑桥学派之争 |
三、古典政治学与近代政治学 |
四、美国的政治学说传统 |
第二章 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的研究主题 |
一、政党的诞生及其演化 |
二、行政权的由来及其功效 |
三、美国宪法的精神 |
第三章 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的核心理念 |
一、自由理念与平等观 |
二、保守主义与精英政治 |
三、马基雅维里的微言大义 |
第四章 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的现实回响 |
一、对现实政治问题的回应 |
二、对公共政治话语论争之介入 |
结语:一位睿智而充满争议的政治思想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美国基督教锡安主义及其对美以关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 锡安主义在基督教右翼中的形成与发展 |
二 美国犹太群体对基督教锡安主义的反应 |
三 基督教锡安主义对小布什政府以色列政策影响 |
结语 |
(9)美国新保守主义之传播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人际传播:走人脉关系之路 |
二 准组织传播:贯彻高层路线 |
三 大众传播:自办杂志、 |
四 “沉默的螺旋”:关键时节大声发言 |
四、克里斯托尔的战争(论文参考文献)
- [1]第二代“纽约知识分子”对新左派学生运动的批判[J]. 谢文玉. 史学月刊, 2019(08)
- [2]民主、道德与权力: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想的三个悖论[J]. 黄淑芳.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04)
- [3]新保守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和解[J]. 彼得·考劳兹,宋秀娟,张晓宇.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4(03)
- [4]“新美国世纪计划”与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决策[D]. 王玉鹏.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8)
- [5]试论威廉·克里斯托尔的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D]. 吴迪. 辽宁大学, 2011(04)
- [6]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及其实践研究[D]. 陶荣. 西北师范大学, 2011(04)
- [7]一位斯特劳斯主义者的肖像:哈维·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初探[D]. 朱兵.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0)
- [8]美国基督教锡安主义及其对美以关系的影响[J]. 白玉广. 美国研究, 2011(01)
- [9]美国新保守主义之传播学分析[J]. 叶再春. 武陵学刊, 2010(02)
- [10]美军驻阿富汗新司令麦克里斯托尔[J]. 付征南. 国际资料信息,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