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外敷涌泉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论文_吴彩文,王广青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南宁 530023

【摘 要】目的:探讨吴茱萸外敷涌泉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4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小儿外感发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吴茱萸外敷涌泉,两组均予精心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病程及总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吴茱萸外敷涌泉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

【关键词】小儿外感发热;吴茱萸;外敷涌泉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581-01

发热是小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儿科就诊率最高的原因,小儿外感发热[1]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属现代医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范畴。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咽喉疼痛、咳嗽、流涕等为主,年龄越小的儿童,由于本身的特殊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越不完善,感受外邪后,容易出现高热,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家长大都不愿意给患儿用抗生素或用激素。单纯运用西药治疗,在短时间内退热效果虽然明显,但退热的稳定性不持久,容易反复,常会出现体温回升的现象,且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中药和中成药退热多以内服为主,退热慢,口感差,患儿难以接受,近年来,外治法在治疗小儿外威发热上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我科采用吴茱萸外敷涌泉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收到明显效果,现简述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小儿外感患儿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年龄在5个月—7岁之间,男:76例,女:44例,平均年龄2.11±1.4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79例,下呼吸道感染41例,对照组120例,男,73例,女,47例,平均年龄(2.15±1.3)岁,上呼吸道感染75例,下呼吸道感染45例,两组患儿入院测腋下体温≥38.5℃,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吴茱萸外敷涌泉。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予抗生素抗感染及止咳、化痰、口服布洛芬退热等综合处理。

1.2.2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吴茱萸外敷涌泉。方法:用吴茱萸研成粉与姜汁调成泥煳状,贴敷于双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1/3凹陷处,外加敷料固定,贴敷4-6小时后取出,注意观察患儿皮肤情况。如有不适提前取出,该组患儿有效率达100%, 所有患儿敷贴处皮肤均无异常,无皮疹及水泡出现。

2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小儿呼吸病临床诊疗指南》[2]制定

显效;2-3天体温降至正常,主要症状基本消失。

有效:3-4天体温降至正常。

无效:5 天后仍有持续发热或病情加重。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热退时间、总病程、总住院时间对比。

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采用均数±S表示,组间比较用

t检验,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病程及总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论 穴位贴敷是中医外治法的一部分,是将药物研成粉末加入姜汁调匀贴敷于人体特定的穴位上,使药物在与皮肤接触时被皮肤吸收,或借助穴位、经洛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从而使药物发挥作用,达到治疗效果[3]。吴茱萸味辛苦而温,气芳香而燥,气味俱厚,皮肤通透性好,渗透力强,对穴位、经络的刺激作用强,具有温中散寒,疏肝止痛的功效,因其性偏燥烈,气味俱厚,适宜外治。《本草纲目》言“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此为吴茱萸不同其他温热药物的一大重要特点。涌泉穴又名地冲,属足少阴肾经,是人体位置最低的穴位,可引气血下行,功擅主降,是升降要穴,《黄帝内经》“病在上者下取之”,中药贴敷涌泉可清火退热,引火归元。吴茱萸外敷涌泉,因其足底皮肤薄弱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及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且能导热下行,清泻郁热,长于散热,擅治小儿外感发热等病症,有“上病下治”之意,所以我科针对吴茱萸的特点,经过长期临床研究,将吴茱萸等研末与姜汁调成泥糊状,贴敷于双涌泉,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等疾病,效果明显。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患儿及家长容易接受,临床疗效肯定,尤其适合在儿科应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能及时的发现及停药,有利于提高患儿用药的安全性[4]。

参考文献

[1] 汪受传.中医儿科[M]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70

[2] 方冈.小儿呼吸病临床诊疗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83

[3] 李志明,史金花,范竹雯等.中医药治疗小儿发热验案体会[J].光明中医,2009,24(1):56-58

[4] 单进军,汪受传,狄留庆,等.中药非口服给药剂型在儿科临床用药中的优势及应用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5):424-425

作者简介:吴彩文(1964-)女,大专,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儿科护理。

论文作者:吴彩文,王广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3

标签:;  ;  ;  ;  ;  ;  ;  ;  

吴茱萸外敷涌泉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论文_吴彩文,王广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