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小学大课间制约因素的探究与对策分析论文_张嘉成

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原有的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型的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内容丰富,活动时间较长,组织形式灵活,活动负荷量适中,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但可以消除学生上室内课的疲劳,并且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好的作用。大课间体育活动将内容单一、形式枯燥的传统课间操转变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课间。

关键词:大课间;组织形式;中小学

1.研究对象:广州市中小学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3.结论与建议:

研究得出,大课间体育活动其特点是时间长、内容多、组织形式灵活,由此,制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因素更多。

3.1制约广州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因素调查研究

通过对体育教师调查问卷的分析(见表1),制约广州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培训少,比例是 39.28%;场地器材的限制,比例是 71.43%;学生不喜欢,比例是 42.86%;不好管理,比例是 21.43%。

组织、实施大课间这样一项大型的体育活动,需要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关于大课间体育活动方面的能力,所以要通过交流培训,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素质,以便更好的组织管理大课间活动。通过调查发现,广州市关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大面积、全员参与的培训非常少,对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少,大课间组织管理的经验较少,从而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的好坏。

3.1.2 场地器材因素的分析

场地器材是保障大课间体育与活动的基础,在全国,场地器材是制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明显的因素,广州市中小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通过表3已看出,场地器材的限制,是影响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最大的因素,对历城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开展,影响巨大。近几年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场地器材不足的现象日益突出,尽管有的学校加大了投入,但是始终满足不了需要;另外,场地器材的合理利用上也存在问题,如有的学校球类场地拥堵,而田径场地相对宽松,器材单一的情况也很突出。

3.1.3 学生个人(学生不喜欢)因素的分析

学生是参与大课间活动的主体,他们的认识、兴趣等主观态度直接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果,制约大课间的发展,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他们大课间的积极性、主动性。

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个人因素很多,其中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着学生的个体。内部因素是学习压力大,自身的惰性,无兴趣等;外部因素包括大课间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场地差、器材少,缺乏指导,安全,学校、家长不重视等。

从表4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压力大排在第一位,比例是 39.63%,无论是小学、中学学生感觉到学习压力大是一个突出问题,国家的政策始终为学生减轻学业负担,但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学生压力大,认为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影响学习,而不愿参加大课间活动。自身的惰性和无兴趣分别占18.02%与 11.41%,比例相对较低。

从表4中分析,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和场地差、器材少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1.02%与19.81%,分别排在2、3 位,这与对体育老师调查的场地器材结果基本相同。学校本身场地差、器材少,在内容的选择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项目少、内容枯燥,形式缺少灵活多变,编排项目不科学,再加上活动过程缺乏有力的指导(缺乏指导占比例是11.71%),势必造成学生兴趣减低,制约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大课间的发展。安全虽然占比例虽小,只有7.51%,但不能不重视,还有学校、家长对学生的影响。

3.1.2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

不好管理反映出组织管理还不到位,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做的好,才能使大课间持续、有效、安全的开展。大课间组织管理也是制约大课间发展的因素。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全员参与,组织和管理起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组织合理,管理有序,这些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个新生的活动形式,其组织管理还处于初始阶段,怎样管理大课间体育活动,思想上理解不够深刻,对活动效率、内容的选择和模式探究、组织形式的把握等方面都缺少严格的要求和评价体系。造成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不是那么科学化、系统化。

3.2制约广州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因素的对策

3.2.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要彻底转变观念,认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目的和深远意义。通过学习、外出交流培训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水平,并结合本校的实际,从内容的选取、内容的编排、活动模式的确定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实施,做到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形成一套合理的、科学的大课间制度。并通过与专家探讨和学校的实际,制定出合理的、可行的对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制度。考虑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际效果,通过评价研究,得出合理的提高学生体质的负荷量。从而使大课间的组织管理合理化、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

3.2.2 加强宣传力度,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加大宣传的力度,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宣传,让学生提高参与大课间的意识,认识到通过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仅可以增强体质、缓解学习压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往,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培养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体育活动,掌握好负荷量,不但不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而且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从学生兴趣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长发展规律,制定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上采取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

3.2.3 加大投入,完善场地器材

场地的修缮,器材的购买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校领导要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争取专项资金购买器材,修缮场地。对资金确实困难的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结合活动项目,利用废旧的材料制成简易的器材。对那些场地特别小,又无法扩展场地的,可以采取错时,分级部、分年级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校领导和老师创造有利的条件,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后勤保障。

3.2.4加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争取家长支持,提高学生参与大课间的意识。

3.2.5建立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从内容的选材、制定、编排、模式的选择到大课间效果测评,形成一套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建立、健全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曲宗湖,王龙龙.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

[2]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8.

[3]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4]王步标,华明.体育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论文作者:张嘉成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  ;  ;  ;  ;  ;  ;  ;  

广州市中小学大课间制约因素的探究与对策分析论文_张嘉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