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自来水公司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出现在人们视野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因其较强的承载力与较广的适应性优势,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为土建施工质量与安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施工技术
1 高支模施工概述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中,模板施工主要包括模板设计、验算与制作安装等工序,一般采用浇筑的方式进行模板的制作,然后再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高支模施工通常需要在高空环境下进行模板的搭建工序,危险系数较高。基于此,在进行高支模施工时,必须不断增强对其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各个施工环节质量与安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降低建筑施工难度,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高支模施工技术主要是指一种在相对较高的高度上进行有关模板搭设的支撑结构与施工方式。高支模工程属于高空作业,我国有关规定中说明,其水平构件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的高度要高于 8m,跨度必须要超过 18m,并且,高支模施工过程中的总荷载要大于 10k N/㎡,集中线的荷载要大于 15k N/㎡,柱、墙体等竖向构件的独立支撑模的高度必须大于 6m。此外,模板支撑体系高支模工程属于一种辅助性的工程技术,通过该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施工质量,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2 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要求
2.1构件、结构等的大小、形状、刚度、牢固度、承受力等必须达到设计规定标准,确保达到工程施工所需的荷载,而且要定位准确,严禁各类支架、立柱在不经处理的情况下就盲目混搭架设。
2.2支模架构要尽量基础、简单,便于钢筋的绑扎,要为后期混凝土的浇筑创造便利条件。
2.3多层次支模施工过程中,最关键是要保持上下支模点的一致性,确保统一于一条垂直线,在此基础上再安装底座、垫板。当所浇筑的梁、板的跨度在 4m 以上时,则需模板起拱,其中要注意起拱高度的把握,如果无特殊规定,通常应达到全跨度的 1‰左右。
2.4梁的立柱最关键是要掌握好其竖向、横向两大方向的间距,通常应该与板相等,也可以呈倍数关系。
2.5科学掌握好高支撑区、非高支撑区间的衔接,前者的水平杆应伸向后者的立柱内,如果是中空的高大支撑系统,则需要将水平拉杆安装于边梁,而且要确保二者之间连接解密,以此来确保高支模系统结构的牢固度与稳定性。
2.6拆模操作中最关键是要遵守特定的规则和顺序,无特殊规定和规范的情况下,应该按照支模的先后顺序来逐步拆模,特别是特殊的模板,例如:非承重型模板可以尝试最先拆除,再逐步过渡到承重模板的拆卸。拆模顺序应该本着从外到内、自下向上的原则,其中要重点掌控好上下衔接部位的拆模,拆卸操作中要杜绝抛掷现象。
3 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土建工程总共 23 层,总建筑高度 75.6m,总建筑面积为26544m2,首层商铺的高度为5.9m,架梁的最大跨度为 7.8m,梁的截面为 620mm×1200mm,次梁的截面为 250mm×780mm,230mm×780mm,支撑系统采用多功能门式脚手架,本文以该建筑的首层为例,对该工程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技术分析
(1)模板体系
对于该工程中所使用的模板,是一种用 17mm 的厚夹板及19mm 的松木板拼装而成的,梁侧板使用 19mm 的厚夹板和松木板,侧板、梁底板的规格统一为 65mm×45mm,柱侧板为柱高减去最大梁高,由此可知,该工程柱侧板的高度为 4.9m。同时,在进行柱侧板的拼装工序时,板与板之间应预留出宽度为 45cm 的错缝,切不可完全对齐,且各柱箍间的间距也要小于 35cm,柱箍使用的木仿的规格为 75mm×75mm,各柱箍间的距离控制在 45cm左右。此外,在做好模板的拼装工序之后,需要时刻注意模板自身的干湿度。为了更好的避免因长期暴晒或者堆放而出现变形问题,在模板使用之前,还应当采用其他材料进行一定的防护操作。
(2)楼面支顶安装
按照工程模板体系,在安装楼面支顶之前,需要做好梁与轴线的放线操作,以此来确定楼面的水平标高,然后再沿着纵梁的放线安装门式脚手架,此时需要先调平较直,之后再进行第一层门式脚手架的安装。同时,在安装门式架时,需要先将脚手架两侧锁紧,然后两侧同时安装。此外,还要确保门式脚手架上下层门式脚手架的立柱处于同一垂直中心线上,并且保证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都能够稳定,最后再将脚手架安装整齐。
(3)外圈框架柱梁分层施工
该工程的外围框架柱梁主要分为三个施工层,且因该工程柱梁筋相对较密,再加上自然层高相对较高,所以应当采用先浇柱、后浇梁板的施工方法。同时,当施工至井格梁屋盖时,还要利用周边梁柱和满堂排架支撑水平加固,直到满堂排架支撑和外围框架柱梁搭设完成为止。通过此种方式,还能有效增加外围框架柱梁和满堂排架施工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
(4)混凝土浇筑
该工程采用商品硅进行混凝土浇筑,并用硷罐车将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振捣则采用硷泵、汽车泵运送到楼面。本工程振捣的具体顺序为:从梁中点开始,逐渐向两端平行推进,但此过程中须确保硷的均匀堆放,高度也要低于 145mm。此外,当施工所用的泵送到楼面时,应及时散铺和赶平,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及时进行振捣。对于振捣的质量,需确保其能够满足相关施工规范的要求。振捣应该稳定均平,以此来避免振捣过程中漏振或者过振问题的出现。
(5)高支模拆除
在进行土建工程施工时,当完成了工程主体部分的施工之后,需要及时拆除高支模,高支模拆除技术与高支模安装技术一样,均较为复杂繁琐。对于拆除下来的支架,需要进行妥善的保管,后期施工中还需要使用高支模时,重新进行安装。当施工项目部门验收合格之后,需要通知企业质量安全部门与总工室等有关部门进行验收,然后上报给监理单位、质监站进行验收,所有的验收均合格之后才能进行钢筋的钢筋与混凝土的浇筑。在确定具体的高支模拆除时间之前,需要派专业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分析,并有效结合实际的工程施工进度和混凝土强度,合理规划正确的拆除时间。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浇筑工序完成 8~9d之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详细的、严格的强度检测,只有当检查出来的强度满足工程强度标准之后在进行高支模的拆除。对于高支模实际拆装顺序,需要重视以下内容:①在拆除高支模之前,需要先对其进行仔细的清理,特别是一些杂物与脚手架上的施工工具,必须在拆除之前全部清理干净,并在相关位置安置预警牌,用以警示周边人群注意安全远离施工现场。②在完成了高支模的拆除之后,还需妥善的处理拆除的材料。对于拆除材料,主要为模板和构件,应该立即进行质量检测;对于腐蚀或损坏的部件,应该将其及时的更替下来,并且详细登记更换下来的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最后进行分类存放。
结束语: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是一项比较危险的工程,若是出现高支模的坍塌安全事故将会带来极大的损失与伤亡。因此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及国家使用标准规范进行,安装脚手架等支护作业的时候要采取专业化技术,从而提高建筑施工支护结构的质量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何凯华.大跨度结构高支模系统的设计探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4,03(10):
[2]李娜.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2,16(05):
[3]牛淑红.高支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实例应用[J].建筑与预算,2015,03(05):
论文作者:王春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模板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脚手架论文; 工程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楼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