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研究论文

河南省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研究论文

·区域科技与创新·

河南省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研究

袁国强,冯德显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52)

摘 要 :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科技创新布局的背景、当前河南省科技创新布局的基本态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借鉴区域发展的相关研究方法,在理论与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河南省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的基本思路和战略布局重点,为促进河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提高科技资源创新配置效率、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河南省;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提出任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1]。新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重要省份在国家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迈入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的关键阶段,适时建立引领全面创新的战略布局,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突破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境瓶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2]

1 河南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全方位科技创新布局支撑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历史文化大省和有重要影响的新兴经济大省,随着新的五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在上述宏大的发展格局中,中原腹地效应更加凸显。河南省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阶段,在整体经济规模上处于全国第五的位置,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客观上人口多、底子薄、产业层次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综合竞争力不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测算,河南省综合创新能力仅居全国第17位、中部第5位,与全省人均GDP所处的水平非常类似,呈现出“大而不强”的典型特征。因此,在实现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这一根本性转变关键时期,河南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全方位科技创新布局支撑,需要全面加强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积极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总体保持全国第一方阵[3]

1.1 河南省多项国家战略获批,战略叠加效应凸显,发展动能提升,需要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的支持推动

而最爱用来搭配蟹的干白,非Penfolds Bin 311莫属。自2005发布了首批年份以来,它一直是我心中冷凉产区风格的优质霞多丽代表。今年新发布的年份为2017,相较于上一年份,它延续着凉爽气候产区的风格特点,不同之处是它由单一产区变为了多产区混酿。新年份的霞多丽葡萄溯源地不再仅仅限于新南威尔士州雪山南坡高纬度凉爽气候风格的唐巴兰姆巴,更是择取了大部分来自于阿德莱德山区与塔斯马尼亚的葡萄果实。采用橡木桶发酵,并在旧法国橡木桶中熟化八个月,而这些橡木桶曾用于熟化“酒后”雅塔娜葡萄酒。加上定期的搅桶,完美地构建出这款酒整体馥郁的口感,完美的酸度以及风味的复杂度。

河南省着眼于服务全国大局与加快自身发展的有机统一,组织谋划、推动实施了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等五大国家级战略规划。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旨在解决河南自身吃饭和发展基础问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中原经济区建设旨在探索传统农区科学发展新路子;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旨在构建对外开放平台、打造河南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和核心增长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则得益于已有国家战略的拓展、深化,为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重大载体;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将提升河南省的对外开放水平,以制度创新及模式创新为主要任务,对河南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五大战略的实施都亟须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思维、新制度、新技术的力量,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因此,河南未来科技创新发展需要与五大战略规划实施紧密融合,强化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为战略规划的实施提供强大动力。

1.2 《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的实施,明确了河南省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的重点产业

一核。即以郑州市为核心进行科技创新战略布局。郑州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现代交通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新时期,郑州市承载有五大国家发展战略任务,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近些年,虽然郑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但与国内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相比,其整体创新能力水平仍然较弱,与发展定位严重不符。因此,郑州应借势五大国家发展战略实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提高站位,在创新发展上应秉承面向全国、辐射全区、创新示范、引领未来的宗旨,突出强化核心、拓展外延、辐射周边的功能定位,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引领,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主要依靠科技、知识、技术、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为河南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思想、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对河南及中原地区建设形成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5]

本区高山岩体和宝山岩体的布格重力值相当,均为-64×10-5m/s2左右,且两者之间于赤佬顶南东侧一带有NE向的重力低异常带相连,二者岩性相同,均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同属燕山早期第三阶段,据此推测二者可能为深部相连的同一个岩体。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科技人力资源丰富,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家和省级高新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位居中西部地区前列,中原城市群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城市群之一,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集聚区发展较快,依托有关平台载体建立的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863软件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服务能力全面加强,以“科技小巨人”计划推动的小微科技企业发展迅速。因此,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河南打造“双创”引领新动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不仅如此,学生的财富观与部分自我价值感之间也存在着正向关系,即认为财务观重要的学生,自我价值感越强,自我道德价值感越低。同时,随着学生年纪的不断升高,对于财富观的态度也不仅局限于拜金主义,深刻表明了学生价值观的变化。

她主持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乳制品安全风险监测模型预警系统》项目,获2016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已成为乳品安全监管的创新模式和执法利器,既增强了监管针对性,又实现了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提高了监管效率,降低了监管成本。她带领该院党员服务队发起“食安科普行”活动,打造食安社会共治。

制造业是一切行业之母,制造业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骨干和脊梁,制造业是所有产业的最核心平台,农业、服务业、信息行业、金融等都需要依靠制造业来运作,制造业技术水平代表着区域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基本水平。河南省是国家制造业大省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按照《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河南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总体部署,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围绕五类产业重点推进,即重点优势领域、战略新兴领域、民生消费领域、传统提升领域和先导产业领域。

2 创新战略布局的重点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创新型河南建设为目标,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加快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把握科技创新演变趋势、特点和规律,与有关总体规划相协调,强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功能布局、产业链布局、学科发展布局和“双创”布局。开拓路径,整合优势,强化制度保障,加快构建河南省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动河南迈进创新型省份行列。

2.1 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是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形式。依据上述科技创新布局的背景与基本态势以及区域空间布局发展的增长极布局模式、点轴布局模式、网络布局模式等,提出河南省科技创新发展空间布局模式为“一核一区多轴带多节点”的科技创新空间布局体系[4]

家长刘先生认为,从视觉、听觉效果来看,前排中间的位置属“黄金座位”,学生看得清,听得好,且在老师的视线内,课堂上就会在老师的约束下认真听课。

本文采用重庆三环高速公路合川至长寿段兴隆隧道作为算例,兴隆隧道进洞位于重庆市木耳镇良桥村,出洞位于重庆市木耳镇金岗村农业开发园区内。该隧道为并行双洞小间距隧道。施工过程采取新奥法进行施工。现场图如图5所示。

多轴带多节点。全省以郑州市为中心的八轴带米字型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形成,为以人才为中心的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及科技基础设施的科学配置、共建共享奠定了基础。由此,构建以郑州市为核心,以中原城市群各中心城市为主要创新节点,同时带动外围其他节点城市、县城等的创新发展模式,形成能够辐射八方的多轴带多节点的科技创新空间网络体系[6-7]

2.2 功能布局

河南作为全国新兴工业大省,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立起较完备的工业体系,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聚集初具规模,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逐步提升,这成为河南省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源泉,也是产业转型升级所必需的基础和动力。河南省围绕产业链进行科技创新布局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载体平台,即180个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河南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因此,重点推进《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提出的五类产业,围绕产业链组织构建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服务保障链,全面提高对外竞争能力。

中原城市群不同城市之间创新布局要实现功能互补。中原城市群是我国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并将成为参与国内外竞争、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中原城市群不同城市内部在资源和优势、经济基础、地理位置、文化传统有显著差别,而且在科研能力、大学、人才、产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差别也比较大。因此,在全面加强中原城市群不同城市科技创新布局发展的基础上,针对中原城市群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强化城市群各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实现功能互补,从而全面提升中原城市群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发挥好群体效应,为中原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并由此加速中部崛起的进程[9]

本设计组成的框架主要包括四大模块:数据层模块、网络层模块、共识层模块和接口层模块。通过接入到同一个区块链网络中,使用统一的接口层进行交互,同时接口层还能和网络层和共识层通过底层协议进行交互,网络层负责发现区块链网络中的P2P节点和数据的传输,共识层负责身份认证,数据层负责存储数据。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不同高新区创新布局实现功能互补。“十二五”以来,河南省高新区整体发展迅猛,已成为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截至目前,河南省共有高新区32个,其中,国家级7个,数量位居我国中西部首位、全国第6位;省级25个,基本涵盖全省18个地市,全省高新区战略布局初步形成。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其他高新区创新布局要实现功能互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提下,重点要在推进创新制度和机制上先行先试,构建有利于创新制度先行先试的工作机制,形成充满活力、科学合理运转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并以此引领、带动全省高新区发展。注重研究其他不同高新区发展的功能定位,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成为促进区域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和培育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带动作用。不同高新区要按照产业分工、区域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一体化协同推进机制,搭建创新合作的联动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促进要素流动、合理配置,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协同创新的生动局面。

一区。即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充分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一平台,先行先试,把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为创新的“试验田”。依据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三市三区多园”的架构,全面确定建设好示范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带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载体和增长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最大限度地释放全省创新创业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1.3 全面加强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为河南打造“双创”引领新动能提供良好的机遇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要实现功能互补。大企业是国家或区域发展的中坚,因此,大企业的创新发展代表着产业创新的方向。但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效率远高于大企业。据统计,河南省中小企业总数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0%以上。因此,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要实现功能互补,在重视大企业与企业集团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必须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政策创造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硬软环境,通过创造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推动实现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合理配合,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将是对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

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科技创新要实现互补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南省的国防科技工业已经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国防科技已具备了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如洛阳、南阳的军工企业在技术上有创新优势,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在信息研究开发上具备先进的科技资源,这为实现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军工产品技术的外溢扩散并由此推动地方科技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政府可以出台有关政策鼓励军用科研机构承担民用科技任务,军品研究开发向民用科研机构和企业开放,扩大军品采购向民用科研机构和企业采购的范围;建立军民融合、军民共用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促进资源共享;统筹部署和协调军民基础研究,加强军民研究开发力量的集成,实现军品与民品研制生产的协调发展,促进军民科技的有机结合。

全面深化“省、部、院”合作机制,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完善省政府与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国家部委会商机制,以人才培养、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等作为会商主要内容,加强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紧密配合,面向国家战略和河南省发展重大需求,积极探索合作、开放、集成、高效的创新模式[10]

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全面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河南省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带来的技术、人才流动性增强的机遇,支持河南省有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边科技合作计划,合作建设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发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3 产业链布局

五大国家级战略规划之间创新布局要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以围绕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为核心,以提高粮食与农产品生产能力为基础进行创新资源布局。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在加强区域资源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以推动“三化”协调发展为重点内容进行创新布局。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河南省创新要素的国家级战略平台,应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对河南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8]。上述三大国家级战略规划在区域上有重叠,又有各自发展侧重,但从全省区域发展版图来看,应该依据各自特点在科技人员配置、政策制定、设计规划、推进实施、成果转化等方面统筹推进、优势互补,促进科技、金融、贸易、产业的多维度融合,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的多要素联动,实现创新布局互补、资源共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更多地趋向于跨境贸易、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在创新布局上加强双区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产学研、内外资、政社企的多主体协同,由此促进双区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深度叠加效果,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

由表7可知,株行距处理A9、A5、A17、A11、A4、A3、A8、A16、A12、A14合格插穗均值较大且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合格插穗均值较小的A6、A1、A7、A10、A18、A13、A15、A2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A9(60cm×100cm)、A5(50cm×100cm)、A17(80cm×120cm)的合格插穗均值都超过15个。

把项目建设和技术创新作为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集群发展、安全发展、融合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着力在高加工度环节、增值环节、瓶颈环节、关键技术环节、配套环节上寻求突破。集中科技资源,突出战略重点,围绕重点产业链规划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通过集群式或链式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相关产业,培育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及企业集团。

2.4 学科发展布局

学科发展是衡量区域学术地位、知识创新及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建设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河南省学科发展相对薄弱,尤其是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落后,与周边省、市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在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布局的同时,协调好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加强重点学科布局建设,是全面凝聚人才、提高原创水平、进行创新型河南建设的关键环节。

以建设一流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等为重点任务,利用高校实施“双一流”战略和省院合作机会,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中心,优化研发机构和高校的功能布局,全面提高重点学科领域的学术水平和知识生产能力。围绕重点学科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等研发平台,着力提高学科交叉合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设施水平,促进建设一批国内具有一流设施水平的大型综合性知识库。以上述有关研发平台为依托,以重大知识创新工程为抓手,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人才团队。由此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等系统完整的学科布局,为河南省科技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1]

2.5 “双创”布局

立足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郑洛新地区的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着力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力争通过3~5年的系统推进,集聚资本、人才、技术、政策等优势资源,探索形成区域性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营造更有效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发展壮大一批在新兴产业领域具有领军作用的创新型企业,引领辐射我国中部区域的创新创业发展,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

建设好郑州航空港“双创”示范基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国家第一批“双创”基地建设,要以创新创业资源集聚为重点和抓手,搞好基地建设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支持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积极建设一批科技类服务平台;建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科技金融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券制度,支持区内孵化平台和中小型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给创业者提供更多帮扶,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构建“众创空间”新载体,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河南省应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建设一大批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双创”基地。首先,应依托180个产业集聚区、数十个CBD中央商务区,配套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双创’科技园”。其次,“双创”基地建设必须强化政府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协同,建设“双创”综合体。最后,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建设一批“大学双创科技园”和“科技众创空间”,丰富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库、思想库、技术库”功能。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在课本之外,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既能加深对书本知识的领会,也有利于加深对抽象概念的具体认知。通过推动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提高判断力和分析力,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有效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以构建“众创空间”为载体,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培育创新文化,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吸引更多人参与创新创造,拓展就业新空间,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3 强化创新战略布局的制度保障

3.1 组织管理保障

省、市科技管理部门主要职能是研究科技布局实施的重大战略问题,组织和落实布局实施及改革方案,提出战略规划布局资源总体配置和宏观调控建议,协调解决跨区域、跨领域有关问题,监督和检查评估科技布局落实情况等。同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从上到下进一步加强创新组织体系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完善统筹协调科技创新宏观决策体系,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同时,县(区)基层科技管理部门要组织落实创新布局的工作责任,制定具体目标和工作方案,明确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要求,确保各项创新布局落到实处。

3.2 政策环境保障

第一,着眼科技创新布局全局,实施全面性的政策。创新布局并不是某个部门的事情,它需要在加强顶层规划设计的基础上,由省、市、县(区)以及基地、平台等相关负责部门协同起来支持创新布局的落实。第二,制定政策应该覆盖从科技创新布局的宏观到微观所有层面以及从开始到完成所有的阶段,保证政策的连贯性,从而确保科技创新工作可以顺利实施。第三,政策必须明确角色分工,政府复归秩序本位,市场复归资源本位,社会复归公共本位,科技复归动力本位,人才复归价值本位,企业复归主体本位,由此促成产学官合作。第四,组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各不同政策在实施的时候要相互配合、实现协同作用。第五,进行政策评估和改进。有些政策制定出来之后,针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使政策具有更好的可行性。

3.3 投入基础保障

发挥政府在创新投入中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等多种财政投入方式,增强政府投入撬动全社会科技投入资源配置功能,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保障科技创新布局中创新资源的配置落实。结合政府财力情况,统筹安排科技布局实施所需经费,切实保障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的顺利实施,并持续加强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建立健全科技风险投资、技术创新信用担保等机制;完善丰富创新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风险投资机构,加快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创新资本市场体系。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逐年提高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完善支持创新布局发展的投入基础保障。

3.4 创新文化环境支撑

大力弘扬创新文化,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采取多种方式,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恪守学术道德。加强科学教育和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广泛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豫从事创新研究。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广大科技人员要承担起向全社会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重任,要夯实创新文化的土壤,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

[1]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2017年河南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2]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EB/OL].(2006-06-01)[2018-12-20].http://www.hnkjt.gov.cn/2014/11/10/1415589717337.ht⁃ml.

[3]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精神[EB/OL].(2010-02-03)[2018-12-20].http://www.hnkjt.gov.cn/2014/12/13/1418474806984.html.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EB/OL].(2011-10-07)[2018-12-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1-10/07/content_8208.htm.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2010—2020 年)[EB/OL].(2017-7-19)[2018-12-20].http://www.hzkfq.gov.cn/index.php? a=show&c=index&cat⁃id=34&id=60&m=content.

[6]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EB/OL].(2010-10-11)[2018-12-20].https://www.henan.gov.cn/2010/10-12/243594.html.

[7]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6-12-29)[2018-12-20].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701/t20170105_834444.html.

[8]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6-12-28)[2018-12-20].https://www.henan.gov.cn/2017/02-06/248617.html.

[9]张占仓,蔡建霞.关于郑州市中长期城市规划和建设几个问题的探讨[J].人文地理,1994(3):60-62.

[10]袁国强.创新引领未来:关于创新型河南建设的若干认识与思考[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2.

[11]杨文新,王鑫.河南省主要可持续发展类型区的划分及分布探析[J].创新科技,2018(2):8-10.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Henan Province

Yuan Guoqiang,Feng Dexian
(Institute of Geography,Henan Academy of Sciences,Zhengzhou Henan 450052)

Abstr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the basic situ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ayout in Henan Province,relying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related to regional devel⁃opment,based on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basic ideas and emphasi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layout in Henan Province.It provided impor⁃tant background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13th Five-Year"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sources,and the enhancement of re⁃g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Henan Province;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trategic layout;system guarantee

中图分类号 :G32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9)1-42-6

DOI :10.19345/j.cxkj.1671-0037.2019.01.008

收稿日期 :2018-11-30

基金项目 :河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前期重点软科学招标批准项目“河南省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研究”(152400410256)。

作者简介 :袁国强(1961—),男,本科,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资源研究。

标签:;  ;  ;  ;  ;  

河南省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