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学百年透视(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史学论文,透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世纪中叶,在现代历史科学领域,出现了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新兴学科,这就是口述史学。说其“古老”,主要是指口述史学具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传统,这一点与为数众多的其他历史学科相类似;谓其“年轻”,则是指该学科采用了独具特色的、科学的(与新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领域,将历史研究纳入了新的发展轨道。
1998年恰逢口述史学创建50周年。口述史学的问世及发展是现代历史科学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和揭示重大历史事件恰恰也是口述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两个“重大事件”相加,自然就构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口述研究的基本框架。当然,时至今日,口述史学一词内含的意蕴已远远超出了上述范围。毋宁说,口述史学涉猎的领域甚多,其视角也较为开阔。下文仅就一些基本问题做一番评述。
一、口述史学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1、口述研究的起源及其他
口述史学本身所具有的悠久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可追溯到远古时期。较之于其他历史学科,口述历史是历史学最古老的形式,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民间传说或口头传说。虽然口头传说与当代口述史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乃至历史史实。例如,“有诗为证”不仅是中国的国粹,同样也适用于外国的国情——《荷马史诗》中有关特洛伊木马的传说已为现代的考古研究所证实。在历史学和相关学科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口头传说和民间传说不仅是口述史研究的历史渊源,而且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它也是人种学和社会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来源之一。
谈及本世纪的口述史学,不能回避上个世纪的口述史研究。19世纪是近代口述史研究发生质的飞跃的时期,在此期间,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都对口述研究的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其中不乏知名学者和科学巨匠。G.埃文斯、J.米歇尔、J.范西那、A.哈利、L.麦考利、H.梅林、比德、伏尔泰、马克思和恩格斯均对口述研究作出过精辟的论述,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口述史的基本理论。除此之外,他们还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口述历史研究,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资本论》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均引用了生动翔实的口述史料,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生活在19世纪的历史学家L.麦考利也是一位对后世颇具影响的人物,其历史著作《英格兰史(1848—1855)》是当时最畅销的书。学者们普遍认为,民间诗歌、个人回忆等口述凭证的大量引用如实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生活,该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口述史研究自然也不会例外。本世纪上半叶,口述史研究一方面沿袭了19世纪的传统,另一方面则在原有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对于前者可不必赘言,后者主要表现为这一时期的两大特点。
20世纪初期是现代历史科学内部趋于分化的时期。口述研究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开始向其他领域渗透,由此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在经济史(包括工业史、农业史)、社会史等领域,口述研究开展得相当活跃。此时的经济史研究处于初始阶段,文献资料十分有限,有关工业发展、劳动生产率、工人收入状况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更是寥寥无几。鉴于上述情况,历史学家C.斯托姆—克拉克指出,经济史研究必须充分利用口述史料,口述史料因而成为该领域历史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与此同时,在社会史、农业史等研究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口述史料在社会史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历史资料所无法取代的。
这一时期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要的学术团体普遍采用口述研究的方法,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本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家一改以往的研究模式,纷纷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与访谈的对象直接面谈,直接了解某些社会群体的历史发展状况。口述史料成为他们从事社会研究的重要依据,这一点可以在其为数众多的社会学著作中得到证实。在历史资料的搜集过程中,这些社会学家对口述研究的方法极为赞赏,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为口述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2、40年代末至60年代的发展
从纯学术的观点看,科学一词的概念本身就是模糊不清的,国内外学者对此众说纷纭,时至今日,这一争论仍在持续。历史学虽然是一门传统的古老学科,但直到19世纪上半叶才从传统的人文科学和哲学中独立出来,确立了自己的合法地位。一百年后,整合分化的大趋势成为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主旋律,这一趋势到来之日,就是口述史学诞生之时。口述史学的问世及发展,显然顺应了这一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口述史学作为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创建于1948年,国际史学界对此不存在异议。美国口述历史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口述史是在1948年作为一种记录历史文献的现代技术而确立自己的地位的,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学家A.内文斯开始录制美国生活中的要人们的回忆。”早在1938年,口述史学的创始人A.内文斯教授就发表了《通往历史之路》一书,主张开展历史的口述研究。10年之后,即1948年,内文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独树一帜地设立了口述科研项目,创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研究口述史的专门机构——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从此,口述史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美国的口述史研究在50年代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该学科的发展仍处于筹建阶段,另一方面,音像技术尚未普及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缘由。从1960年至1966年,全美相继建立了90个研究口述史的专门机构。1966年,美国口述历史协会正式宣告成立。除此之外,最初成立的组织还有新英格兰历史学会、中大西洋地区口述历史协会、印第安纳口述历史协会等。60年代初期,许多口述史专著开始面世,如W.鲍姆的《地方史学界的口述历史》、C.戴维斯的《口述历史:从磁带到打字机》、R.柯蒂斯的《口述历史计划指南》等等。
从60年代起,现代口述史研究逐渐越出国界,开始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口述历史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口述史学家和专业研究团体。随之而来的是,内容庞杂的口述史杂志和口述史专著大量出版,其势如雨后春笋。
3、70年代的突破
许多学者一致认为,口述史学在70年代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种看法不无道理。1971年,美国口述历史协会已拥有1400余名会员,《口述历史评论》、《口述史书目》等专业期刊也开始相继出版。此外,该协会还出版了有关口述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各种书籍,并保留和整理了大量的口述史料。70年代末,科罗拉多信息交换所、爱达荷口述历史中心、蒙大拿口述历史学会、宾夕法尼亚历史和博物馆委员会也宣告成立,其中大多数协会都定期出版有关刊物。
在英国,口述历史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在经济史、劳工史、社会史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家庭与劳动》、《男女平等》、《罗思柴尔德大厦》、《渔猎生活》等口述史专著也相继问世。在日本,这一时期的著述颇丰,其中包括奥谷松治的《闻书——丹波的庶民史》、野添宪治的《花岗事件的人们——中国人被强制的记录》、山本茂实的《啊!野麦岭——制丝女工哀史》、濑川清子的《海女》、广田知子的《生女的痛哭》、小泽昭一的《日本的放浪艺人》、大山真人的《我是盲女》等等。在法国,引人注目的是,许多口述史学家对法国近代的历届政府进行了口述调研,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有关人种学问题的口述史专著《骄傲的马》、《野草汤》等,也受到了法国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4、80年代和90年代的概况
80年代以来,口述研究的普及面之广,涉猎范围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口述史学已堂而皇之地步入大学的殿堂,学者们可根据自己的研究项目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中轻而易举地查找到有关的口述史料;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口述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热门”学科正在悄然兴起。目前,口述研究已成为这些国家史学研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80年代,美国的口述史研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史、企业史、部落史和宗教史等领域,其中口述史学家对美国历届总统所进行的一系列口述研究,是一项由联邦政府机构倡办的口述历史研究规划。目前,这项历时多年的研究工作仍在继续。1993年3月, 日本《每日新闻》向世人披露了由国会图书馆公开解密的10名政要的口述史料,其中包括町野武号大佐口述的“张作霖被炸事件”、牟田口廉也中将的“卢沟桥事件”、藤山爱一郎的“中日关系”等等。新加坡口述历史馆由新加坡政府直接管辖,该馆馆藏丰富,共藏有录音带一万余盒,先后出版了《新加坡先驱人物口述历史访谈目录》(1984年)、《新加坡多元种族社会》(1989年)、《口述历史手册》(1988年)等专业书刊。1996年,新加坡政府又成立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二、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分别加以概述。
第一,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人。这里的“人”,既指抽象的群体,也包括具体的个人。以往的历史学往往忽视了对人的研究,尤其是忽略了对下层民众的研究。显而易见的是,强调对人的研究,意味着史学研究的真正意义的复归。早在1952年,总体史学的创始人L.费弗尔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学是关于人的科学,是关于人类过去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物或概念的科学。”他认为,“总体历史”首先意味着对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全面认识,这是史学研究的真正对象。纵观现代历史科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口述史学是“总体史学”和“新社会史”双重影响下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前者与后者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是一脉相承的。口述史学在加强群体研究和精英研究的同时,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人民大众。从历史学的角度讲,人民大众是历史的主体,走向民众才能够真实地再现历史,这也是口述史研究的真正目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历史学的其他任何分支学科都不可能像口述史学那样突出个案研究的地位。
第二,口述史学是一门具有横向性质的典型的交叉学科,较之于历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其研究范围之广,是后者所无法比拟的。早在上个世纪末,工业史、农业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史学领域就留下了口述研究的印记。由于这些专业领域开发较早,它们同时也为口述研究的发展积累了不可多得的丰富经验。目前,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横向的、具有史学研究价值的重大问题)相当宽泛,涉及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史、科学史、劳工史、文学史、家族史、妇女史、企业史、政治史、社会史、部落史、宗教史、种族史、城市史、社区史、音乐史、绘画史、戏剧史、电影史、电视史、军事史、系谱学等史学研究领域,人们都可以通过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找到口述研究的痕迹。毋庸置疑,口述史学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上述学科的发展。
第三,犹如其他学科,口述史学的研究同样不可能脱离原始资料,这就是口述凭证和口述史料。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史料,这种观点显然失之于偏颇。然而,就口述研究而言,口述凭证和口述史料确实是不可或缺的,它们既是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又是口述研究的直接成果。换言之,口述史料的搜集是一个过程,而史料的整理和利用则是另一个过程。平心而论,后者的难度显然要比前者大得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口述凭证和口述史料的最大特点是翔实、完整和生动,因而具有较强的资料互补性和灵活性。通过这些史料,历史学家们不仅能够“看”到历史,而且能够“听”到“活生生的历史”。正是由于口述凭证和口述史料具有上述特点,因此深受口述史学家和其他历史学家的青睐。
三、口述史学的学科特征
现代社会科学的任何学科都拥有自己的研究领域,由此构成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研究和分析这些特征,对于开展口述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叙述性是口述史学最为明显的特征,同时它也是口述史学当中最为活跃的促动因素。长期以来,国际史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历史研究只能依据文献资料,人们只能墨守成规地阅读历史,“而永远无法听到它们”(塔奇曼语)。口述史研究则向这种传统的观念和旧有的模式提出了挑战。以语言形式对历史现象进行调查,不仅能够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而且还能够主动地接近和研究历史,因为口述史学家往往是以“拓荒者”的身份出现的。总之,这种治史方法显然具有其他历史学科所不具备的优点和长处。
其次,口述史学的客观性也是不容置疑的。史学研究的客观性问题是长期困扰国际史学界的“老大难”问题。由于种种众所周知的原因,修史工作连同历史学家本身都要受到统治者的制约,因此,以往的历史研究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笔者以为,口述史学的发展为上述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契机。从广义上说,口述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印证和重现历史,而非解释历史。历史研究仅仅依靠文字史料和实物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充分的口述史料作为补充,两者必须相互印证,才能够真正地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从狭义上讲,被调查的当事人往往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其叙述的历史事实至少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口述史学家在访谈和取证时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不会也不可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的凭证,这样,口述凭证和口述史料搜集工作的流程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再者,社会性是口述史学另一个突出的特征,其传统也是由来已久的。一般而言,以往的许多文献史料(尤其是正史)多多少少要得到统治者的首肯,否则将难以留存。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像司马迁那样的历史学家可谓寥若星辰。同理,普通民众(包括家族)的历史也算得上是寥寥无几。今天,历史的等式应当这样表述:人民大众认可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口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大民众,正如英国著名口述史学家P.汤普森所说,口述史学的最大作用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并使历史与现实密切相联”。口述史学家毫不隐讳地宣称,证言也可以来自下层的非特权阶级,其所表明的鲜明的社会性给当代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
第四,口述史学研究内容的广泛性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而叙述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又决定了它的广泛性。一方面,口述研究的目的在于为现实服务,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历史依据,这不能不涉及到多方面和多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口述史学家搜集史料的方法与众不同,相对而言(较之于文献史料),史料的获取也较为容易,这也为口述研究的广泛性提供了条件。
最后,口述史学还有一个不易被人察觉的特征,这就是口述史料的完整性。口述史料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历史资料的搜集方面。一般而言,口述史学家往往要制定出较为详尽和目的明确的访谈计划,计划越是周密,搜集到的资料也就越全面,口述史料也就显得较为完整和系统。总之,口述凭证的获取是以资料翔实为基础的。此外,口述史学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扩大范围,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多次调研,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口述凭证。
四、口述史学的学科性质
谈及这个问题,似乎不能回避许多相关的事实。在科技进步的影响下,现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许多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众多领域得到普遍的应用,与此相应,一些独立的分支学科也从历史学内部相继分化出来,如数量方法的应用导致数量史学的诞生;比较方法的应用导致比较史学的问世;口述研究方法的应用导致口述史学的出现,等等。
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在当代社会科学整合分化的大趋势下,分化与整合不断交叉进行,整合仍处于主导地位。其结果,大量带有横向性质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不言而喻,口述史学也是其中之一。口述史学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综合性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较之于其他学科,其综合性质表现得尤为明显。由此看来,口述研究与其他史学研究相互交叉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通过简要的事例加以说明。
1、社会史。社会史与口述史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 社会性是其共有的特点。在社会史研究领域,口述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社会史、城市社会史、文化社会史、妇女社会史等方面。历史学家埃文斯和威廉姆斯曾多次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威廉姆斯的著作《英国乡村社会学》以其完整翔实的口述史料阐释了英国乡村的社会发展。
2、劳工史。劳工史是口述史研究最早涉足的领域之一。 在这个研究领域,口述研究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 口述研究的成果和著述颇丰;(2)、前人留下的口述凭证涉及多方面的内容;(3)、社团研究是重点项目;(4)、对劳动过程的研究进展迅速。例如,S.特克尔的口述史专著《劳作》一书搜集了许许多多的口述史料,其内容之丰富,实属罕见。
3、家族史。有关家族史的许多研究成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口述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是家族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前提之一,康泰尔的历史著作《爱尔兰农民社会》证实了这一点。
4、科学史。以《英国射电天文学的诞生》(Q.埃奇著)为代表的一批历史学专著在该领域颇具影响,这些著作的问世与口述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此之外,政治史、妇女史、经济史、种族史、宗教史、企业史等史学领域也有许多类似的事例,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