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琦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106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对照研究;其中53例患者采取地西泮治疗,作为对照组;53例患者采取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各睡眠因子积分改善程度,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积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别分为88.68%、92.45%;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失眠的疗效与地西泮相当,疗效确切,可全面缓解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艾灸;失眠
失眠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以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睡眠感觉障碍及入睡障碍作为主要表现[1]。药物治疗作为治疗失眠主要方法,对症治疗显著,但可引起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此外,长期服用安眠药可导致药物耐受性、成瘾性,甚至导致病情加重。因此,采取安全、有效的失眠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失眠,提高睡眠质量十分重要。在中医范畴上,失眠属于“不寐”、“不得眠”等,通过疏通经络,调节阴阳失调,对于治疗失眠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失眠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治疗的106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对照研究;对照组53例,其中男患25例、女患28例;年龄范围49.4~68.5岁、平均年龄(51.2±4.8)岁;病程范围3.24~10.81年、平均年龄(5.42±3.96)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11.33±2.48分;观察组53例,其中男患24例、女患29例;年龄范围48..3~67.9岁、平均年龄(52.3±4.7)岁;病程范围3.36~9.93年、平均年龄(5.54±3.87)年;PSQI评分10.98±2.51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地西泮治疗,口服地西泮5mg,每晚睡前半小时服用,每日一次,7天为1 疗程,持续治疗2疗程;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以镇静安神贴进行穴位贴敷,每晚睡前半小时,于神门穴、三阴交、涌泉穴贴敷镇静安神贴,两侧穴位交替贴敷,贴敷后按揉穴贴处,在皮下感觉温热的情况下,停止按揉,贴敷时间8~10h,每日一次,7天为1 疗程,持续治疗2疗程;艾灸取穴:百会、神庭、气海、关元、神门;配穴: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每日一次,每穴艾灸10~15min,持续治疗2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各睡眠因子积分改善程度,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四个等级,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超过6h,睡眠深沉及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时间显著恢复或睡眠时间超过3h;有效:睡眠时间有所恢复,失眠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睡眠时间无恢复,失眠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治疗总例数×100%[2]。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的各睡眠因子积分对比
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积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中医认为,失眠与脏腑功能失调、阴血不足有关,以气血阴阳不足、心神失养为主要病机。地西泮作为治疗失眠的有效西药,但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耐受性、成瘾性,及伴有嗜睡、头昏、乏力、运动失调等症状。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于神门穴、三阴交、涌泉穴贴敷镇静安神贴,发挥镇静安神,养心定志及益气生血的功效。镇静安神贴组方中茯神、酸枣仁可补血养心安神,作为君药;珍珠、龙骨、远志可镇惊安神,增强君药的安神功效;以石菖蒲、当归、白芍、黄芪等为佐药,发挥活血祛痰,益气生血的功效[4]。在中药穴位贴敷中,取穴为神门穴、三阴交、涌泉穴,可协同发挥宁心安神、调整阴阳、交通心肾及调和气血的功效。此外,通过艾灸百会、神庭、气海、关元、神门;配穴: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有利于调整脏腑功能、益肾固精、疏畅气血及健脑安神。
现代药理表明,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失眠,通过局部物理刺激及脂溶性药物吸收,从而发挥药理作用。对局部穴位进行物理刺激,可发挥神经调节作用;而药物刺激局部皮肤,可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通过免疫反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4]。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别分为88.68%、92.4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失眠的疗效与地西泮相当,疗效确切。此外,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积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失眠的疗效确切,可全面缓解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燕.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失眠35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2):36-37.
[2]胡来.中药足浴配合穴位贴敷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2):100-101.
[3]唐杨,李小生,孙小勇等.耳穴压豆配合涌泉穴位贴敷及隔物灸法治疗失眠92例[J].广西中医药,2013,36(5):47.
[4]梁钢,梁家柱,杨旭豪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精神病患者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3,36(6):15-17.
论文作者:魏晓琦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艾灸论文; 穴位论文; 患者论文; 中药论文; 疗效论文; 睡眠论文; 治疗失眠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