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几个问题_农村论文

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几个问题_农村论文

关于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职业教育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早在1986年,湖南省政府就提出发展职业教育要“重点面向农村,实行不包分配,以业务部门为主联合办学,县市政府统筹”,并且结合湖南实际,创办了两个专业。一是乡村医士专业,面向全省4万个乡村办学。一是农村家庭经营专业,面向全省1400 万农户办学。1987年,开始探索农科教结合、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路子,实行了“政府统筹、农委主办、教委主管、科委等部门参与”的办学体制。这些措施,对湖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农村职业教育如何适应这些新情况,更好更快地发展,是目前亟待探索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正确估计和看待农村职业教育的形势

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形势,有三种突出的表现:

①农村职业教育规模继续扩大。1993年和1991年相比,湖南农村职业学校数增加13所,招生数1.06万人,在校学生数增加1.74万人,两年内分别增长10.8%、45.5%、36.4%。

②专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向非农产业为主转化,第一产业专业在校生由63.9%下降至45.2%,二、三产业专业在校生比例由35.7%上升到56%,而全省农村社会生产总值中二、三产业所占比例,1991年至1993年分别为35.7%、46.6%和56%。

③农业类专业招生数和在校生人数有所下降。1992年,全国农业类专业招生25万人,1993年下降到16万人,减少将近9万人,下降34.6 %。

如何估计和看待这种形势呢?首先要分析农业和农村的概念,农业是一个产业概念,农村是一种区域概念。农村职业教育应从区域的角度看问题。其次要看整个教育事业是否得到发展,还要看农村职业教育是否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基于这样一种考虑,从主流和本质上看,农村职业教育的形势是好的。因为,一、二、三产专业比例上升,总体规模扩大,从主流来看,农业类专业学生比例下降是前进中的问题,和60年代前后农村职业教育的两次大落有着本质区别。其二,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是一种函数关系,前者为自变量,后者为因变量。1991年至1993年,湖南农村社会生产总值中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分别为35.6%、46.6%、56%、农村职业高中在校学生由36.17%增长到43.45%、45.8%。可见进行相应的专业调整是历史的必然和进步。从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历史看,一般也是从第一产业专业起步,接着是第三产业专业占上风,然后才是一、二、三产业专业的协调发展。农业类专业招生数下降和农业大环境有关。农业比较利益低,农民就业取向发生了变化,学农没有吸引力,这是外部环境。从内部来说,与学校办学条件不具备、学生难以学到致富本领有关。

农村职教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新的形势,主要有四个方面:

——农村产业结构向非农业产业为主转化。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局面,非农业特别是工业逐渐上升到主导地位。1993年,湖南农村社会总产值中,非农业的比重上升到56%。这种发展趋势将使农村逐步走向工业化,小城镇建设和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被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农村生产格局正在作根本性调整。在计划经济和满足温饱情况下,湖南农业生产比较单一,追求的基本目标是产品的产量。向市场经济和小康过渡,农业从求得供需总量平衡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化,生产技术含量提高。1993年,湖南粮食作物比重下降,经济作物比重上升,优质农产品比重上升。优质稻播种面积达36.67万公顷, 优质棉所占比重达80%。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速度加快。进入1992年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一个全方位大规模转移阶段。1993年转移规模达到2900万左右。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转移400万,但还有400万剩余劳动力等待消化。

——农村经济向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系起来了。以前讲农业有很强的政治含意,现在要讲经济含意,搞效益农业。农业争效益,农民争收入,关键是有没有技术,关键是看农业职业教育的效益如何。

农村的这种深刻变革,对农村职业教育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说是机遇,一方面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对农村职教的需求增大,农民学技术的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是随着农村生活水平向小康过渡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及吸引外资的速度加快,使农村职教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资金基础。说它是挑战,就是说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教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职教多门类、多规格、高质量。农村职业教育只有审时度势,顺应农村改革的大潮,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才能获得新的发展。

二、用心寻找和主动开拓市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都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农村职业学校要更快更好地发展,其核心就是用心寻找市场和主动开拓市场。

寻找和开拓市场的前提是适应市场。

1.思想上要树立市场观念,在“放开”和“搞活”上作文章。

2.学校名称、专业设置、办学形式、教学内容,要适应市场需求。

3.要适应市场的运作。县政府有关部门办学的体制虽然依然可行,但是一些行政部门已经转变职能,有的变成了经济实体,一个部门办一所学校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同时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发展起来了。因此,要提倡和支持社会办学。县政府要办好骨干示范学校,同时要动员各行业,各企业和各种力量办学。尤其是要发展联合办学,由若干县、乡、镇企事业单位支持学校,国家加强宏观管理,在这个问题上,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农村可以先行一步。

4.进一步扩大学校自主权,逐步实现自主办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要尊重校长的法人代表资格,切实让校长能自主决定校内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工资分配等问题。学校要积极引入企业化管理因素,推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结构工资制。有条件的学校可试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高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参与办学的水平。

5.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专兼结合,调聘结合。学校之间应努力实行教育资源共享。湖南现有10万左右离退休教师和科技人员,实行这种结合也有可能。

6.教学手段要现代化。有的农村职业学校缺乏吸引力,不适应市场需要,与办学条件差有关。在基本办学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应该首先增加教学装备的投入,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室建设,提高这“三大支柱”现代化水平,以适应农村对人才培养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同时,农村职业中学新建、改办和迁移,校址不能离城镇太远。

7.要适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农村移风易俗、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农村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致富带头人,还要培养乡村建设的领班人。江永县委组织部和江永职业中专学校从1991年开始,在向学生传授致富技术的同时,注意把职校学生作为将来乡村基层组织的领班人来培养,着手在职校在校生中发展党员,让学生党员毕业后回村担负起基层组织的领班责任。同时,学校还不定期地举办现有村干部培训班,对加强农村政权建设起了很好的作用。

寻找市场,就是在联合办学、人才培养培训、校办产业开发、科技推广、社会服务等方面到市场去用心寻找需要,主动服务市场,在服务中发展自己。山西省左云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根据当地煤炭资源优势和汽车运输业的大发展,先后创办了实习煤矿、砖厂、汽修厂、车队、农林牧场等12个经济实体,年创收达600多万元, 一举摆脱了农村经济贫困制约农村教育的困境,闯出了一条学校办实业、实业养学校、学校出“三才”(人才、钱财、物资财富)、“三才”兴社会的自我开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新路子。如今,该校固定资产达2500万元,其中90%是靠办实业创收积累的。

开拓市场,就是农村职业教育扩大服务面,打破行业、地域界限,与城市和域外经济接轨。农村和城市从来就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的。市场经济也正在打破地域界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乡劳动者的空间流动、职业选择、身份变动的范围和自由度在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范围已经不能局限在农村,而应在为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同时,把目光投向城市,参与城市人才市场的竞争。并利用城市职业教育的诸多优势,带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还要与域外经济接轨,为劳务输出服务,主动参与市场经济的区域大循环。沿海、沿江和沿边农村职业教育还应同国际职业教育接轨,培养外向型职业技术人才。

三、农业类专业一要保护,二要竞争

我们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是好的,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农业类专业招生数下降问题,恰好相反,我们要十分重视办好农业类专业。因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类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事关经济、社会的大问题。目前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还很不相适应。因此,对农业类专业应采取“高度重视,正确引导,大力促进”的方针。

促进农业职业教育的基本思路是“一要保护,二要竞争”。所谓保护,就是要引起政府的重视,采取保护性措施。保护的方法应因地制宜。应当强调,办好农业类专业,是农村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不能听其自然。农业职业学校大多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比二、三产业专业更难办。当学生、家长不理解的时候,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给优惠政策,吸引农村职业学校办农业类专业,鼓励农民送子女学农。比如减免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学杂费,给农业类教师一些补贴,对开办农业类专业的学校进行资金、设备等扶持,使农业类专业的办学条件与二、三产业专业的条件相当,把农业类专业毕业生纳入科技示范户予以扶持,提供承包、贷款、生产资料等。

竞争,就是必须面向市场办学,参与市场竞争。职业学校参与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学校培养人才质量的竞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在“新”字和“活”字上作文章。所谓新,就是在教学内容上要瞄准高新技术。农业类专业要重点在引进、推广高新技术上作文章。要对教师进行培训。省地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农业高校要为引进高新技术提供帮助。要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内容,学生不仅要掌握农业高新技术,而且要掌握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懂得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能获得同从事二、三产业大体相当的经济效益。湖南创办的农村家庭经营专业,当时是适应湖南农村需要的。现在,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仍然适应,但教学内容要更新。所谓活,就是办学形式、教学方法要活。农村和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不可预测性、季节性强。因此,办农业类专业的办学形式、学制、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应比办二、三产业专业更加灵活多样。“边学边致富”,“承包实习”,“模块式教学”,“上挂横联下辐射”,“农科教结合”等都是办农业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应大力推广。

四、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是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职业教育工作的难点。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17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市(区)中,仍有16个是贫困县。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如何,既关系到整个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关系到民族地区新一代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有农村职业教育工作共性的一面,也有特性的一面。一般要以初级职业教育为重点。初级职业教育要同九年制义务教育接轨,纳入“普九”的规划,统筹安排,狠抓落实。发展初级职业教育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形式可以有多种,可以是四年制,三加一,也可以在初中阶段分流。我认为“五四学制”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我省民族地区四年制初中现已发展到40多所。永顺县松柏园艺中学“不求人人升学,但要个个成才”,每年用四分之一的时间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把完成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与初等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把办学育人与推动民族经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几年来,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的比率高于本县和本地区农村中学的平均水平,回乡毕业生务农有技术,致富有门路,绝大部分已成为当地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和农户脱贫致富的当家人。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骨干。一个县要重点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或两个县联办一所。这些学校要逐步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努力办好拳头专业,切实发挥骨干职业学校的龙头作用,带动各类职业学校全方位发展。湘西自治州在“七五”和“八五”期间,重点办好四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生活设施、专业门类、师资队伍基本配套,其中凤凰县第一职业中学成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芷江县民族职业中专根据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开设专业,把学校办成了本地资源开发、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有特殊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有它特殊的环境和困难。采取一般的措施难以奏效。必须在经费投入、师资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给特殊政策,在办学要求上不要搞一刀切。

标签:;  ;  ;  ;  ;  

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几个问题_农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