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模板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施工技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这种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建筑施工中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模板施工技术;施工工艺;要点分析
1.建筑工程中模板施工常见问题
(1)技术资料方面的问题。建筑工程的模板施工是一项受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注重技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比如在对专项技术的施工中,设计方案的编写过程要根据实际的需求,然而该过程又常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或者是方案编写的质量水平不合格,对施工的技术质量控制造成很大的影响。针对该问题,就要在模板施工之前对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做好施工技能考核和技术交底工作,提高模板施工的安全性。
(2)施工技术中荷载力控制的问题。建筑模板在施工之前,都要对其搭建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计算。模板上放置重物的压力对模板施工效果产生的影响,往往决定着施工的质量,同时模板整体的受力情况也会因之改变。为了确保计算结果的精确性,需把握好模板的内部结构特征,并对模板上放置的重物进行全面的测量与验算,避免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承载力超出预计范围的问题。
(3)施工中承载材料选择的问题。模板材料的选择也会影响到施工技术水平的发挥,再好的施工方案,若没有适宜的材料来承担,依然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材质对模板搭建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根据模板的施工工艺和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确定采用何种模板材料,并且要依照标准严格控制钢管和相关扣件的尺寸大小,协调好材料外观、尺寸、厚度等,防止由于材料问题而导致模板施工问题。采用混凝土浇筑时,也要控制好现浇混凝土的质量,尤其要控制好浇筑材料本身的配比和养护时间。要切实提高建筑模板施工的技术水平,尤其是要推动高层建筑模板施工技术的多样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发展。
2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发展概述
2.1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的施工技术包含模板设计与验算、模板的制作与安装、模板的拆除三大环节。在模板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是模板的设计应该简单,这有利于制作和拆除的方便,而且要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模板时,应考虑施加预应力后构件的弹性压缩、上拱及支座螺栓或预埋件的位移;在模板的安装过程中应该保证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平整、接缝严密;模板拆除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棱角不损坏时方可拆除;其次是芯模和预留孔道内模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能保证结构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拔出;再次是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最后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发展过程分析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传统的砖混结构不断地被混凝土结构代替,并且显示出了混凝土结构的优越性,比如说整体性能良好、抗震性强等。因此,混凝土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不断地推广。正是由于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建筑施工相关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模板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随着技术人员的不断研究,模板技术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保证竖向、水平结构对于基本构件的质量、规格的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技术人员成功地开发了永久型和工具型两种模板样式。在国家相关部门的规范下,模板技术以标准化和多元化为发展目标,实现了它的可持续发展。
2.模板施工工艺技术要点分析
2.1模板施工技术的基本要求
无论是怎样的工程,安全问题永远是第一个要考虑的事情。模板工程当然也不例外。在建筑工程中模板工程施工时,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我们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牢固,其质量一定要有保证。除此之外,工程的成本不能太高,要尽量降低成本。最后,还有一点,在保证安全和成本的情况下,施工进度要越短越好。这些都是从模板工程的大局出发,也是在模板工程设计初期要首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在这些大方面的问题处理好后,才能开始模板工程的施工与进一步的安装。在考虑好大局之后,实际施工过程中,也有很多要点。首先,模板中各构件的位置和尺寸大小都要和图纸完全相符。一丝一毫的偏差都有可能酿成大错。其次,模板的强度和稳定性要好,这样才能承受混凝土的重量,以及其他的压力。然后,考虑到模板需要拆除,那么它的构造不能太过复杂,以免在拆除时遇到更大的问题,但是,也要考虑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模板的接缝处要采取加密措施,保证连接紧密,如果接缝不严,要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接缝处不出现漏浆等现象。这个要多次检查,及时应对,是模板施工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2.2模板配制技术
对于形状构造比较简单的构件,模板配置时就可以直接依据施工图纸来配制,同时,必须牢牢遵守图纸设计的尺寸,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在涉及到一些比较规范性的问题时,比如说,模板、横档和楞木的断面,它们之间的间距,还有支撑系统的配制。这些都要通过查表额方法或根据规定选择。对于形状构造比较复杂的构件,模板配置时就会比较复杂繁琐。以楼梯为例,在给楼梯配置模板时,只能采取“放大样”的方法。就是说,要根据图纸的描述,在地面上画出结构构件的实体形状,随后,测量出每部分的准确尺寸并制定模板。这样“放大样”的方法,有一个很显然的不可忽视的弱点―太过繁琐。如果现在有一个复杂的、需要一个大场地的构件,单要配置模板就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2.3模板的安装技术
在安装前,要和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同时提供模板的样板由检验人员进行检测,得到确认后才能够开展施工。一是从设计要求出发,对模板进行放线和编号操作,并将模板吊装到位。二是使用定位塑料套筒和穿墙螺杆,对周转段螺栓进行施工,然后初步固定。三是精细化调整模板的垂直度和拼接缝,将穿墙杆螺母锁紧。第四,检查模板的支撑架设情况,根据荷载情况的不同对局部进行加强、加固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柱模,在锁紧螺母之前,需要调整柱模的截面尺寸,使用夹具和对拉螺栓将模板锁紧。
总结:
总而言之,模板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工民建施工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它的施工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工期和建筑物的质量。模板施工又是一个操作要求比较高的一个施工项目,为了保证这个项目的顺利实施,一定要采取综合的措施来保证模板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石家文.建筑工程中的模板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3).
[2]杨国荣.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3]缪正兵.浅谈混凝土结构建筑模板施工技术与方法[J].价值工程,2000.
论文作者:杨怀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模板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混凝土论文; 构件论文; 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