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缺陷分析与实施风险管理论文_张琳娜,王玥,孙馨妍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矿医院 155100

摘要:目的:讨论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及发生的原因,据此探求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对护理记录及医患纠纷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缺陷进行归类,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儿科最常见的护理缺陷是护理记录欠完整(26.5%),其次是用药错误(24.3%)。导致护理缺陷的最常见原因是制度执行不严(28.4%)和缺少医护沟通(25.7%)。结论:对儿科护理缺陷有必要采取风险管理的办法予以纠正。

关键词:护理缺陷;儿科;风险管理

护理缺陷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而发生护理过失的行为[1]。儿科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风险科室,由于护理群体的特殊性,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护理差错,给患儿造成身心危害,引发医疗纠纷。对我院儿科3年间的护理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和相关具体办法,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14年~2017年间儿科常规护理记录及18起护患纠纷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求护理缺陷的构成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护理缺陷构成

3年间我院儿科共发生护理缺陷98例。最常见的护理缺陷为护理记录不全,占30.6%,与护理记录有关的医护记录不一致占9.2%,给药错误占25.5%,处理医嘱错误占16.3%,观察缺陷占12.2%,身份识别错误占6.1%。其中,与护理记录有关及给药错误有关的护理缺陷占总缺陷发生数的65.3%,护理记录与用药问题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环节。详见表1。

表1 3年间儿科护理缺陷构成情况

3 讨论

确认并积极预防护理缺陷的产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针对医生下完医嘱,而后护士执行医嘱、操作处置、观察报告等护理链条,找出工作中存在的疏漏环节,严把链条环节质量,是做好护理工作,减少护理缺陷产生的根本措施。

3.1 儿科岗位的特殊性

儿科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压力源[2]。儿科病房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家属对患儿的恢复情况与医护人员的操作高度关注。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得护理人员注意力高度集中,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极易导致心理和生理疲劳。重症患儿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有更高的要求,如静脉留针穿刺、血气标本采集等,如果护理人员技能欠缺或造成工作纰漏,极易引发医患纠纷而产生工作压力。加之人员数量的相对不足,常使儿科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心理高度紧张。有研究表明,因工作繁重造成的儿科护士职业倦怠已成为一种突出的问题,而职业倦怠或背负压力进行琐碎的护理工作极易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3]。

3.2 核心制度执行不力

调查分析证明护理常规、三查七对制度执行不严是引发儿科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错抄漏抄医嘱,执行医嘱时间欠合理,对错误医嘱盲从执行,用药查对不严,巡房不及时,观察病情不细致,未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漏输液体,未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与院内感染控制制度等。3年内儿科病房发生18起护患纠纷,由核心制度执行不力造成的纠纷就多达13起。例如,在为1例患儿静脉注入去甲肾上腺素过程中,穿刺针事先未刺入静脉内而值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引发了家属的极大不满,给医院造成了极大的名誉和经济损失。

3.3 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问题

调查中发现,护龄3年以下的护士往往存在精力不集中、责任心不强、基础知识不牢靠、操作不熟练、护患沟通淡漠、消极倦怠心理严重等问题。调查中有28.6%的原因可归结为临床护理经验不足与药理知识匮乏。因此,对低年资护士的管理是预防儿科护理缺陷产生的重点,加强继续教育与管理、强化药物基础知识的学习、严格日常操作考核在病房日常管理中就显得尤其必要。

3.4 对策与建议

3.4.1 建章立制,推行病房内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始终贯穿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即是对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控制,使护理行为规范化、标准化,达到质量管理的要求。为此,①建立儿科护理缺陷识别与奖惩制度。将护理缺陷加以区分归类,分为差错事故类、意外情况类、护理记录类、家属投诉类,每一类护理缺陷做详细的注释。同时,将护理缺陷与个人奖金挂钩,对于不同类别的护理缺陷扣发相应的奖金额度,对于年终未发生处理缺陷的护理人员予以奖励,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②制定儿科常规护理规范。按照我省统一要求的护理记录格式要求,拿出护理记录模板,全科护理人员遵照执行;制定儿童常用药物安全域值与剂量计算办法,提高用药剂量的准确程度;③加强护理管理,推行全面质量考核。护士长每周查验科内护理记录,每个月由全科护理人员交叉开展护理记录的相互查验,每季度组织召开科内护理人员会议,集中进行护理记录、护理操作的学习与护理缺陷的防范。严格落实护理操作考核制度,每个月开展科内护理操作考核,并将月度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操作的重视程度。

3.4.2 提高风险意识,紧抓环节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养成自律行为是落实风险管理的前提。通过推行风险培训,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增强法制观念,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针对重点人员、重点时间等薄弱事项可采取:①针对科内护理人员学历层次不高的现实,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在职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优化医学知识结构;②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养可由年资长的护师予以带教,通过带教进一步加强“三基”培训,提高护理操作水平。③严把交接班环节质量控制,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3.4.3 加强沟通,增进交流,实施人性化管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释放压力、提高效率的润滑剂。护士长要重视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发现心理问题及时疏导,使其感到集体的温暖;科学排班,合理搭配,可利用休息时间,组织趣味活动缓解精神紧张情绪。加强医护交流,培养团队精神,上级医师要做好对下级医师的管理,把好医嘱关,避免医护耦合性护理缺陷;培养护患情感,增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高如意.儿科护理缺陷分析与对策[J].家庭护士,2008,6(6):546.

[2]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

[3]张小红,陈嘉莉.我院高风险科室护士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7):2178.

论文作者:张琳娜,王玥,孙馨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 》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儿科护理缺陷分析与实施风险管理论文_张琳娜,王玥,孙馨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