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针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一般治疗,研究组患儿(n=34)应用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疾病护理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在治疗依从性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在疾病缓解情况上显然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利于提升患儿的疾病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度也提升,患儿的疾病症状得以缓解,心理状态更优,可见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心理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169-01
引 言:
过敏性紫癜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的过敏性血管炎,儿童是该疾病的高发群体,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皮疹,且患儿发病过程中会伴随出现腹痛、关节疼痛以及肾损害,对患儿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很多患儿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心理情绪会对患儿的疾病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因此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对疾病治疗效果优化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儿(n=34)有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9±2.6)岁;研究组患儿(n=34)有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5-15岁,平均年龄(9.8±2.1)岁。以上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针对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一般治疗,研究组患儿(n=34)应用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具体措施如下:①了解患儿腹痛情况、腹痛的程度、患儿对腹痛的反应等,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找出产生负面情绪或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和患儿家属做好沟通工作,态度和蔼、言语亲切[2]。对患儿家属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和小儿过敏性紫癜相关的疾病知识,如疾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干预手段等,指导患儿正确用药,遵医嘱指导服药,避免患儿误服或者漏服[3]。②和患儿家属建立信任关系,消除家属对该疾病产生的误解,指导家属安慰患儿,提升患儿的疾病治疗依从性。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家属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儿在治疗依从性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参考表1。
表1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家属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小儿过敏性紫癜在儿科临床上比较常见,对患儿的身心和心理均造成很大影响,现代临床医学为了优化疾病治疗效果,在实施一般治疗手段之外还提倡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4]。
因此本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一般治疗,研究组患儿(n=34)应用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疾病护理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在治疗依从性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在疾病缓解情况上显然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由此可知,针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利于提升患儿的疾病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度也提升,患儿的疾病症状得以缓解,心理状态更优,可见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方东洋,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0):255-256.
[2]卢贤红.护理干预在过敏性紫癜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6(08):120-122.
[3]余景建,莫改章.过敏性紫癜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336-337.
[4]黄嘉,陆琳琳.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4(03):255-256.
论文作者: 陶秋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患儿论文; 紫癜论文; 疾病论文; 家属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