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途径_探究性学习论文

英语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途径论文,探究性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许多一线教师或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发现学习,或认为它只适用于理科学科。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有哪几种类型?开展探究性学习应具备什么条件?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这几个问题让许多一线教师困惑不解,笔者在此围绕上述几个问题略作探讨。

一、探究性学习的定义和类型

(一)探究性学习的定义

《辞海》对研究与探究的解释分别为:“研究”指“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究”则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探究教学的首倡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Schwab,J.)。其后,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探究性学习进行了界定。如布兰斯福德等(Bransford,1999:171-172)从学习活动的角度提出,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或集体在学习活动中探究一个虚拟的或真实的现象,并得出结论。它是一种需要学生设计研究、收集信息、分析资料、建构证据,然后围绕从证据中得出的结论进行辩论的学习方式。勒斯尼克等(Resnick & Nelson- LeGrall,1997:145-158)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指出,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提出问题、计划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评判结论的学习过程。安德森(见靳玉乐,2004:10)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指出,教师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而是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

综观上述几种定义,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或主题活动设计的学习方式。在此方式上,教师引导学生界定问题情景或确定任务、提出假说或方案,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推理、实验等形式解释和验证假说或方案,然后通过表达和交流,修正自己的解释或改进自己的作品。在学习活动的最后阶段,学生还要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体验。

(二)探究性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区别

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和教学实践中,许多人误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发现学习。因此,我国学者靳玉乐(2004)在《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一书中对发现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作了详尽的比较和解释,将这二者的区别概括为三个方面:

1.侧重点不同。发现学习重视科学概念和原理的再发现,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而探究性学习则重视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以了解科学的本质。简言之,前者强调知识的再发现,后者强调知识的生成性。

2.活动过程不同。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发现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当于探究性学习的前两个阶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究性学习包括发现学习。

3.结果不同。发现学习中有待发现的概念或原理是封闭性的,而探究性学习的前两个阶段中有待探究的结果则是开放性的。换言之,有待学生发现的结果一般与书本上的结论相符合,而探究性学习中有待探究的结果既可能与书本上的结论相符,也可能相悖,甚至在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的参照答案。

显然,探究性学习不完全等同于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只是探究性学习的早期表现形式之一,是探究性学习的一部分。

(三)探究性学习的类型

许多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只适用于理科教学,这也是一种误解。分析探究性学习的类型有助于消除这种误解。结合相关研究,探究性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加以分类。

1.根据探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符号探究、心理探究、实践探究、社会探究和科学探究。

2.根据探究目的可分为发现型探究、应用型探究、表达型探究和训练型探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探究活动的目的一般包括四个方面:让学生发现知识、解决问题、表达观念或描述事物、培养学生某种特定的技能。

发现型探究,是指旨在发现探究对象的特点、性质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的探究活动,涉及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心理现象、人造事物以及各种符号体系,如让学生发现多篇英文人物传记文本所共有的基本结构。

应用型探究,是指旨在解决各类具体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活动。它包括两类,一类是基于工具的设计与制作的探究活动,即需要利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和制作具体的工具来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如设计一个声控开关解决楼道照明问题。另一类是基于活动策划与实施的探究活动,即需要通过策划活动方案,并以小组合作或集体行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如开展德国式圣诞节活动方案的设计。

表达型探究,其目的不是发现知识,也不是解决具体问题,而是为表达抽象的观念或描述复杂的事物,是一种创造形式化表达方式的探究活动。这里所说的形式化表达方式主要有三种:①具体的实施模型;②语言文字的描述;③各种符号模型 (如数学表达式和程序、图形、形体动作、音乐等)。例如,学了Festivals一文后,教师呈现中外几种主要节日的蜘蛛等级图,让学生根据图解用英语表述各个节日。

附图

训练型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组织材料,进行因果关系的推理,进而提高思维能力,如提供材料的英语议论文写作训练。

从上述类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不仅仅适用于自然科学的教学,在人文科学,比如说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需注意的是,适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究类型主要有:表达型探究、应用型探究、发现型探究、社会型探究。

3.根据探究问题的性质,要分为结构良好问题的探究和结构不良问题的探究。

结构良好问题是指那些目标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已得到直接或间接呈现并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如,高中课文有几篇人物传记:Abraham Lincoln,Karl Marx,Walt Disney,Einstem,Yaoming等,学完其中几篇之后,可让学生总结归纳这几篇人物传记共有的文本结构。学生通过探究性阅读可以发现其结构为“childhood+ schooling+achievement+influence”,然后根据这一结论去撰写一位自己感兴趣的名人的传记。他们通过收集资料,根据这一基本结构会轻松地完成写作任务。这项探究活动包括了例→规和规→例两种问题解决的路径。如果人物传记的基本结构不是教师直接告知学生的,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而归纳出不同例证中蕴涵的共同属性,进而揭示出规则的教学方式,即采用例—规法,就带有浓厚的探究性学习的色彩。事实上,这类活动属于发现型探究性学习。而后一阶段让学生运用发现的结论去完成新的探究任务,则是属于规→例式教学。常态的规→例式教学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大多被认为不具备探究性学习的属性,因为规则和实例常常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学生缺乏探究的过程。因此,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应尽量回避运用规→例教学法。

结构不良问题是指那些目标明确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缺乏或存在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的问题。例如,上例要求学生写人物传记,由于学生手头缺乏某位人物的相关信息,需要搜集、整理相关材料,才能完成任务,这一问题情景就属于结构不良问题,这类活动属于表达型或应用型探究。显然,从探究性学习的角度看,结构不良问题更具有探究价值,因为它更为复杂和困难,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因此,就问题解决而言,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基于已有的知识、技能,主动提出或接受问题,进而综合利用新旧知识、技能,生成新的问题解决规则或思维产品的过程。它既不同于以记忆为基础的学习,也不同于以模仿为基础的学习,而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建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可以从两个维度着手。一是从英语教材中捕捉适于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二是从语言课堂教学策略角度构建适于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受篇幅的限制,本文从第一维度加以探讨。

(一)在英语教材中如何捕捉适于探究的内容

探究内容是实现探究目标的载体,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同时,探究内容是选择学习材料、安排学习环境和教学条件的依据,它为探究性学习的设计指明了方面。因此,教师完全有必要分析哪些内容适于探究活动。需要注明的是,这里的探究内容并非指学科知识体系,而是指从学科知识体系内选择的符合目标要求、适合某一认知水平的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对象。那么,英语教材中哪些内容适合于实施探究性学习呢?

首先,学习内容必须对学生构成问题,即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发思考。不能使学生发生认知冲突的内容,不可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活动,也就无法开展探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些内容并不具备这个特点,如约定俗成的习语、应用某一或某些规则的语法练习题等。而结构不良问题则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结构不良的现实问题与课本中多数结构良好的问题有五个方面的区别:第一,在最初的情景中缺乏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学生甚至对问题的实质也很难作出确切界定;需要补充的额外信息对于问题的界定和解决起关键性作用。第二,单一的方法不能澄清问题的构成成分,需要探讨多个问题解决途径。第三,随着新信息的收集,对问题的界定会发生变化,有时需要提炼乃至转换视角重新界定。第四,学生不能完全确定他们在几个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案,因为所收集的材料还不够,有些信息之间甚至有冲突。第五,这些问题几乎都需要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

其次,学习内容必须具备探究的可能性。许多知识本身对学生可能构成问题,但是学生无法通过探究来掌握。例如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概念,为什么动词后加“s”表示第三人称单数概念?学生很难通过探究来理解这两个概念,因为它们本身是约定俗成的,需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但是,让学生比较名词词尾发音特点,从而发现哪类名词后加“s”,哪类加“es”这类活动就属于发现型探究。

再次,学习内容要具有探究的必要性。有些学习内容对学生构成问题,也具备研究的可能性,但是没有探究的必要。例如,“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began around the year 776 B.C.in Greece.”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于公元前776年的希腊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是让中学生探讨为什么发生在希腊而不是其他国家就没有必要。

最后,构成问题的学习内容还必须具备探究的现实性,即现有的物质、人员和精力等方面的准备条件。例如,学生学习Modern Agriculture一文时,文章提到了转基因西红柿,让学生去探索“转基因食品的开发”就不具备现实条件。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探究内容的复杂程度,即适度的问题。另外,探究内容也不宜过于简单,比如“什么是转基因食品”之类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一般不宜选择规模较大、涉及因素较多、周期长的复杂内容,而应选择切入口小、周期短、便于学生获取材料的内容。因此,探究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教材,立足于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二)捕捉探究内容的实例

下面以SEFC新教材(2003年版)为例,说明如何从教材中捕捉探究内容。确定探究内容以后,教师宜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探究的类型:或发现型探究或应用型探究或表达型探究或训练型探究,或这四种类型中某几种的综合。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初期,最好选择一种类型组织教学。当然,同一探究内容可以设计出多种类型的探究活动。

实例一:SEFC BOOK Ⅰ B第一课We are what we eat一文主要说明“饮食习惯对健康体魄的作用”。目前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健康不良和个子矮小问题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教师可结合这两个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让学生针对体重超标或身高不达标的高中生进行饮食习惯调查,揭示饮食习惯同肥胖和身高之间的关系。调查内容为:对“健康知识”的关注程度、饮食习惯问题、掌握健康饮食知识的正确率、家庭对学生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程度。调查方法可采用问卷法、个案分析法和部分康康不良者访谈法。调查范围为本校高中生中体重超标或身高不达标者。要求学生用英语写一份调查分析报告,去发现肥胖者或个子矮小者的不良饮食习惯,然后为他们写一份健康的减肥食谱。这类活动实际上包括了应用型探究、发现型探究和表达型探究。要求学生把自己学过的健康饮食知识应用于探究活动中,并要求发现上述两类青少年在饮食结构方面共有的规律,还要求把调查报告、发现结沦表达清楚。这样一来,不仅为学生迁移知识提供了条件,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对身边问题进行探究的敏感性。

显然,这一实例的探究问题是试图从饮食角度发现个子矮小和肥胖的原因,这一问题对高中学生来说具备探究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现实性,因为该问题就发生在探究者的生活之中,学生又恰好学过有关饮食的知识。

另外,针对这篇课文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基于网络的方案设计活动,让学生设计德国式圣诞节活动方案。

实例二:德国式圣诞节活动方案的设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基于网络的探究合作学习,这一活动包括脚本、任务、资源、结果等几个部分。

1.脚本

Your grandmother emigrated to Shanghai from Germany in 1940.She was a teenager at the time and has found memories of her homeland,but she has never had the opportunity or money to go back and visit.She is now elderly and in failing health,so travelling is no longer possible.She has often talked about Christmas in Germany,and you have decided to surprise her by celebrating an authentic German Christmas this year.(假设你祖母于1940年从德国移居到上海,那时她还是一个少女,而现在她沉浸在对故乡的回忆中,但是她从来没有机会或没钱回国探亲。现在,她上了年纪,身体又不好,所以,旅途舟车劳顿已经吃不消。她常常谈起德国的圣诞节。因此,你决定今年举行一个地道的德式圣诞节,给她一个惊喜。)

2.教师要求学习分组合作解决下列主问题和子问题

主问题:设计一个德国式圣诞节方案

子问题:

(1)德国人过圣诞节的传统食品和菜谱是什么?是否有利于健康?

(2)德国人过圣诞节时唱什么样的传统歌曲 (除了唱《静静的莱茵河》以外)?是POP还是 ROCK?抑或都不是?(在上册UNIT 11里已学过)

(3)德国圣诞树与上海的圣诞树有什么不同?使用哪几种灯饰?

3.资源:网站及主要内容(教师提供)

网站:http://www.german.way.com/german/ christmas.html/

主要内容:

(1)Christmas in Germany

该网站介绍德国圣诞节的一般信息和具体信息。具体信息包括菜谱、圣诞颂歌、圣诞树和铁叉烤面包等。

(2)A German Christmas

网站介绍德国圣诞节的风俗习惯和歌曲,包括尼哥拉斯探戈。

(3)German Christmas Tree

该网站介绍德国圣诞树和装饰品。

4.结果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同祖母过德国式圣诞节的方案,并写成文章汇报。作品的第一部分用完整句子回答全部问题。第二部分为圣诞节方案的文字表述,包括活动时间和内容,以及吃什么、用什么装饰品、播放什么背景音乐、沿袭什么传统等创设德国式圣诞节的氛围。

上述实例中探究的问题体现在脚本中。简言之,此问题是一个两难问题,让学生通过设计一个德式的圣诞节,帮助祖母解决思乡之苦闷。这一探究活动的内容是跨册跨单元的,要求把第一册十一单元POP VESUS ROCK的内容、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健康食谱等知识运用到这项活动之中,还为第二册的第二单元“一个节日的诞生”作铺垫。

总而言之,只要把教材内容同真实世界的生活联系起来,就容易捕捉到探究的内容。

标签:;  ;  ;  ;  

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途径_探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