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病房 222023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肿胀度、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12周后踝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肿胀度及疼痛分级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该类骨折患者多伴有胫骨前后动脉损伤或腓总神经损伤等,这些并发损伤会增加骨骼肌对缺血的敏感性,进而导致骨折部位肌肉缺血坏死,临床治疗不及时会增加截肢的风险[1],因此骨折引起的并发症比骨折本身的后果更严重。为有效促进患者手术治疗后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本文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中,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共收治6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男45例,女23例,年龄在29-55岁之间,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外固定术手术治疗,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35.7±2.6)岁,骨折至入院治疗时间在1-9h之间,平均时间(4.5±0.7)h,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23例,参考骨折Garden分型标准,Ⅰ型患者13例,Ⅱ型患者11例,Ⅲ型患者10例,Ⅳ型患者3例,骨折原因中车祸10例,高空坠落5例,暴力击打7例,摔倒12例,其他原因3例,骨折伴有脏器损伤5例,颅脑损伤2例。对照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平均年龄(36.4±2.2)岁,骨折至入院治疗时间在1-7h之间,平均时间(4.1±0.5)h,参考骨折Garden分型标准,Ⅰ型患者12例,Ⅱ型患者9例,Ⅲ型患者8例,Ⅳ型患者2例,闭合性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19例,骨折原因中车祸8例,高空坠落4例,暴力击打6例,摔倒11例,其他原因2例,骨折伴有脏器损伤3例,颅脑损伤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骨折患者入院后多伴有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此时要及时介入心理护理,详细介绍手术治疗方式、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对治疗效果有足够的信心,以提高患者接受治疗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为成功手术和术后恢复奠定基础[2]。疼痛护理,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轻度疼痛患者可采用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疼痛,对于疼痛较严重患者,可适量给予镇疼药,避免疼痛引起患者不适及对术后康复的不良影响[3]。功能锻炼,术后第1d将患肢与心脏保持同高水平,密切观察患肢有无循环障碍、感觉障碍等情况,麻醉药作用消失后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屈伸、肌力训练等运动,必要时可辅助患者进行相应运动,术后2-3d可将被动运动强度加大,逐渐增加运动频次及关节活动范围,以患肢不疼痛为宜,术后1-3周可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后期可采用负重活动,进一步增加腿部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术后4-8周指导患者进行下蹲、上楼梯、踢腿等复杂运动[4],初期运动时可不进行负重训练,X线片检查显示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后可适当进行负重行走和训练,以此刺激关节逐步恢复功能。并发症预防,针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术后可按摩患者下肢,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术后密切观察切口部位有无红肿、硬结等症状,以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定期帮助患者翻身,避免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引发压疮。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详细检查骨折愈合情况,患肢部位有无感觉障碍、末梢循环障碍等异常情况,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生活习惯等,叮嘱患者坚持功能锻炼和注意事项,要求患者定期回院检查[5]。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肿胀度、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周进行关节功能评价,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该标准分别从活动时疼痛、足趾行走、足跟行走、单腿站立等维度进行评价,评分高于70分为及格,评分越高说明踝关节功能恢复越佳[6]。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该标准分别从关节稳定、疼痛、跛行、支撑物负重、爬楼梯、下蹲等维度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说明膝关节功能恢复越佳。膝关节活动度(ROM)测量标准为屈伸0-130°,内旋0-30°,外旋0-40°,踝关节ROM测量标准为背伸0-45°,跖屈0-45°,内翻040°,外翻0-40°[7]。术后1周对两组患者进行骨折部位肿胀及疼痛情况进行评价,骨折部位轻度肿胀为Ⅰ度,肿胀明显且皮肤温度偏高为Ⅱ度,肿胀严重且有明显张力性水泡为Ⅲ度,疼痛采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VAS评分在0-10分之间,0分表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7分表示中度疼痛,8-10分表示重度疼痛。根据骨折愈合及日常运动情况将疗效分为三类,优即指X线片检查显示骨折完全愈合,日常行走、膝关节及踝关节完全恢复至骨折前,良即指骨折复位及愈合良好,日常行动轻微受限,长时间行走后膝关节或踝关节酸痛,差即指骨折愈合不佳,日常行动明显受限[8]。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技能、护患沟通、服务态度等,护理结果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类,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下肢静脉血栓、压疮、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口感染、足下垂、骨折愈合不佳等,通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9]。
1.4统计学方法 临床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数据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12周后踝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胫腓骨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部位,该部位骨折常伴有大面积软组织和肌肉损伤,而且该部位血运在骨折创伤中多发生障碍[10],因此术后不仅易出现出血、创面感染等并发症,而且术后极易发生骨折复位和愈合不佳的情况,临床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骨折部位组织坏死,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截肢[11]。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众多,手术治疗必须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取得良好疗效[12],为此本文将优质护理应用于临床中,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也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经关节功能训练后,膝关节和踝关节基本恢复至骨折前水平,骨折对下肢日常活动无不良影响,优质护理还能有效降低骨折部位术后肿胀,减轻术后疼痛,这些均可促进术后骨折愈合和康复,尤其是减轻疼痛能提高患者接受关节功能锻炼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因此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明显更优,骨折愈合优良率高达97.3%,而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仅为87.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干预能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而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杜献丽.综合护理在胫排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4):204-205.
[2]郭小娜.胫腓骨骨折患者优质护理临床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9):184-185.
[3]卢旺旺.综合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14):184-185.
[4]孙俭娟.优质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2):244-245.
[5]曾雪群.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外利学杂志,2014,20(1):148-149.
[6]徐飞,韩志芳,秦琳琳.对行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3):92-93.
[7]姚震.32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围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7):181-182.
[8]高芳.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3):191-193.
[9]刘元,么丽芬,居敏燕.骨科保护支架在胫排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激光生物学报,2016,25(2):189-193.
[10]康红,杨嫣,牟亚男.循证护理在预防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231-232.
[11]温莹莹,樊玲,宋美乐.胫腓骨骨折的常规护理与康复训练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4):105-106.
[12]苏彩虹.全面护理措施在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6,9(9A):156-157.
论文作者:杨艳,程玲,胡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腓骨论文; 并发症论文; 疼痛论文; 膝关节论文; 功能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