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论文_陈娟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论文_陈娟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张小桥小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基本概述

小学阶段作为教育的启蒙时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思维模式培养的关键时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关键性的基础课程,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前提基础。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热情,提高教学实效性。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开展生活化教育,拉近小学生与教学活动的距离,提高教学亲和力,弱化小学语文的难度,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内容,寓教育于生活,提高教育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存在问题分析

(一)课堂效率低下

一方面,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只是一味讲授知识内容,这种脱离学生实际接受范围内的教学内容是毫无效果可言的,只会徒增学生和教师的压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程度也会对课堂效率产生影响。如果总是被动的学习,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没有提前对新内容进行预习,就无法紧跟教师的上课节奏,同时也无法准确理解新内容和知识点,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长此以往,会诱发学生的厌学情绪,更不愿意学习,就这样无限制的恶性循环。

(二)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

目前,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课堂活动中以教师的讲为主,甚至全程与学生毫无交流、互动。我们不可否认,教师在上课时总是饱含热情和激情的,会认真的、事无巨细的为学生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试图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学生也会非常认真的听课,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脉络。然而从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调查显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却并不尽如人意,对上课讲授的内容也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归根到底是因为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教师没有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学生为了迎合教师,会表现出认真、努力的假象,实际上却并不能完全适应教学节奏,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弱化了教学实效性。

(三)灌输、被动式的学习

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逐渐普及,但有些教师依旧固守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依旧是教师主导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小学生是丧失主动性的信息接收器,接受着老师的知识投喂,缺乏自主学习性。同时,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忽略了小学生的可接受度,而一味追求教学进度,这种过度追求教学速度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而言是毫无意义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被动、灌输式的学习压抑了小学生的自觉、主动性,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单纯发挥教材的作用,多媒体的使用频率低,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探讨

(一)开展情景教学,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思考的起步阶段,对学习、生活等各方各面都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心,但缺乏必要的学习技能和学习习惯,因此需要教师做好引导者。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开展情境教学,拉近小学语文同现实生活实际的距离,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小学语文的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师要善于挖掘同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寓教育于生活,加强生活与语文课程的联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情景教学就是通过通过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形式再现生活化场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道路中的引路人,帮助小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体会学习的喜悦。小学生由于尚处于学习生涯的初级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都并不清楚和明了,甚至对万事万物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猎奇心理,增强师生互动。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要多联系生活中的现象,通过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讨论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体验状况,洞悉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水平,以便更好的做好引导工作。而且,课堂讨论活动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收获成功的喜悦,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主动性。

(三)寓教育于生活,丰富实践活动

任何知识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来源于生活,小学语文亦是如此。新时期,即使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家长、教师和学生仍然最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水平和知识层次,学生总是被摆放在被动学习的位置上,主动性得不到彰显。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更需要发挥实践活动的效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语文的博大精深,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文学素养。鼓励学生以小学教材为起点,主动寻找生活中语文的魅力。例如,学习《司马光》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大缸,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如果事情发生在学生身边,应该如何做,通过学生的思考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四)让学生将教学内容或者主人公的某些行为进行体验和模仿

《触摸春天》的主人公安静是一位盲人,为了让学生体验盲人的感觉,体验盲人的生活,上课之前我让同学们充当盲人,闭着眼睛到黑板上把小孩的眼睛、鼻子、耳朵贴到对应的位置上。不出所料,同学们贴得东倒西歪,乱七八糟。由此,引导同学们想象,假如我们失去了光明,我们就看不见美丽的校园,我们的眼前将永远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可是,文章的主人公--盲童安静,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她眼中的春天依然是多姿多彩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这个盲女孩。

(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评价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通过学习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在感受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教给学生用随笔或周记的形式写读后感,又训练了学生的说理能力和写作能力。让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一个提高,从而喜欢上语文课,喜欢我们的生活。

四、结语和思考

小学语文课程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尽可能从现实生活实际中挖掘教学素材,提高教学内容的亲和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能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辛中华.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 2017(7):60-60.

[2] 席琳.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11):245-245.

[3] 吕长世. 基于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4):223-223.

[4] 徐静清. 实施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措施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1):107.

[5] 佚名. 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解读[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 2018, 654(12):113-114.

[6] 刘英红.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 发现, 2018(1).

论文作者:陈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论文_陈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