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述评_科学发展观论文

近年来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述评_科学发展观论文

近年来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理论研究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是当今世界与当代中国的主题。2003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公开、郑重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近年来,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在与实践的持续互动中,取得了极其丰硕的重要成果。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自2003年以来已将“科学发展观研究”作为重要论题,从全国各地报刊上转载了一系列有深度、有见地、有价值的高水平论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演进,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路径等若干重点论域着手,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细致梳理与综合归纳,以促进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度开掘与健康发展,并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而有力的理论支持。

一、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研究

学术界普遍认为,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与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指导中国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中国发展问题深刻洞悉后所作出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极为丰富与深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蕴,必须认真探究和洞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源、科学发展观的人文意蕴、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向度、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等重要问题,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和逻辑基础,也是我们准确把握和合理构建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基础与关键。

1.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系统阐释。① 王伟光教授指出:“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第二,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三,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要求。第五,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实质。第六,实现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② 汪荣有、段建斌撰文指出:“人民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主要体现在科学发展终极目标的人民性:‘发展为了人民’,科学发展根本动力的人民性:‘发展依靠人民’和科学发展价值尺度的人民性:‘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个方面。”③ 张新指出:“科学发展的本质就是依据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我国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的科学选择。”④

2.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源。李保忠、王以童指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思想来源;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思想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间接思想来源;国际社会发展的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源。”⑤ 辛向阳教授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不仅凝结着我们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而且有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内在联系,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以宽广的视野吸收了人类文明的成果。”⑥

3.科学发展观的人文意蕴。高德步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在于以人为本,因而具有十分深刻的人文内涵。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经济发展向人本主义的回归,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建立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人文标准,倡导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而当务之急则是构建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基础。”⑦ 有的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其第一要义就是把发展的目的归结到人的生活本身,从人们的‘美好生活’的高度来审视发展;确认发展从属于、服务于人们的美好生活;确认人是发展的最高目的,发展是为了‘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⑧

4.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向度。曾建平、韩玲指出:“传统发展观总体而言是坚持以物为本的,关注的只是‘如何能够发展’、‘如何发展得更快’,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使人淹没在经济发展的单向度中,成为片面的人;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追求的是‘合理的发展’,关注的是发展的意义,即‘应当怎样发展’和‘为了什么而发展’这个目的论、价值论问题,它力图实现公平尺度与效率尺度的统一、工具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功利尺度与道义尺度的统一、生态尺度与人态尺度的统一,是真实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正确方向。”⑨ 赵亚敏指出:“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合科学性和价值性的判断。科学发展观在价值目标上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价值评判上内含生产力标准和人的标准两重尺度,在价值导向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人本精神、和谐理念三方面。”⑩ 陈洪江指出:“发展观的核心问题是价值理念问题。科学发展观蕴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和生态理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层价值理念。科学理性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求真务实精神,具有自主性的批判精神、竞争精神和开放精神,大胆探索、追求真理的开拓创新精神。人文理性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对人的生存权的实在关注,对人的发展权的深度关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无限眷注。生态理性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对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关切,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的追求,对生命与世界存在和谐的期待。”(11)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吴长清、陈若松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突出创新性——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内在统一;突出科学性——坚持发展的主观紧迫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内在统一;突出全面性——坚持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统一;突出和谐性——坚持发展的纵向持续和横向协调的内在统一;突出人本性——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和为手段的内在统一;突出公正性——坚持发展的高效竞争与机会均等的内在统一;突出内涵性——坚持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内在统一。”(12) 徐卫国指出:“科学发展观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继承性与发展性同时兼备;二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内在统一;三是实践性与理论上的开放性彰显卓著。”(13) 冯振萍指出:“真理性、真实性、真情性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理论品质。科学发展观的真理性表现为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真实性表现为它是求真务实的发展观;真情性表现为它坚持以人为本,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运用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4)

6.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张春梅指出:“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渊源。它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唯物主义原理的历史再现,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结论的时代呼唤,是辩证法永恒发展原理的新的历史诠释,是辩证法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根基。”(15) 孙大飞指出:“马克思的大唯物史观是对人、自然、社会关系的正确阐释。科学发展观正是对马克思大唯物史观的具体理论展开。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大唯物史观。”(16) 孔俊安、祁欢指出:“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协调进步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世界整体趋向论、社会协调发展论和历史进步主体论等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创新的最新成果形成的以人为本思想为核心的科学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从哲学的高度审视了历史进步和主体发展的规律,是思考中国社会现实和着眼未来发展的科学理论。”(17)

7.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张雄、范宝舟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科学发展观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它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精华和最本质的东西。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应从多层面去把握:从理论层面上透视,它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从政治层面上透视,它所追求的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完整实现;从实践层面上透视,它所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理性效果。”(18) 周正艳、鲁俊海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应该是多维的。从我党执政的角度来看,它强调以人民为本,表现出强烈的人民性。具体来说,一是发展目的应该体现人民性。即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让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评判主体。二是发展应该体现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应该保证社会各阶层能够自由流动;确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注重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和权益。三是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应该依赖于执政能力的提高,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9)

8.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侯惠勤教授指出:“科学发展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是造福人民的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观,是坚持和平发展的发展观。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不仅表明我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必然导致我们在时代观、市场经济观、权力观、政绩观、人才观、文化观、道德观、战争观等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大问题上的新认识。”(20) 郭晓舟指出:“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道路,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21)

二、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研究

学术界普遍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统合性成果,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从而成为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22)

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这一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等思想,从而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以及为谁发展等一系列涉及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23) 另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对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中国国情与时代特征,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了继承、创新与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4)

2.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宣示了一种“什么是发展”和“社会怎样发展”的哲学。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丰富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哲学地位,肯定了思想观念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理顺了观念与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25) 还有学者指出:“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其基本内涵实际上是价值与人、历史与人以及社会与人的统一,也即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历史观和社会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历史观和社会观,分别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提供了深刻的价值哲学、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基础,从而科学回答了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关乎我国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为根本的前提性问题。而反过来,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当代新形态,也大大推动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中国化,成了指导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新指南。”(26)

3.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化。有学者指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理论基础。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框架下,微观经济补偿与宏观经济补偿是企业和社会再生产价值运动中的补偿条件,沉淀成本作为核心范畴,构成分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物质基础的出发点。社会再生产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27)

4.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有学者指出:“理论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创新,社会主义整体格局的创新,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创新。”(28) 另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为何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什么等重大问题,丰富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升华了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深化。”(29)

三、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演进研究

在执政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与价值诉求,因而有着不同的发展理念与路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近九十年波澜壮阔的恢弘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不断探寻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水平、走向科学发展轨道的历史。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体现了社会发展观的深层变革。从最初的发展理念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经过了一个漫长且艰难的历史演变过程。

1.毛泽东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有学者指出:“统筹兼顾思想是毛泽东领导经济建设的一贯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的创新理论成果,其根本方法也是统筹兼顾。它从理论定位、理论形态和理论内涵三个方面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30) 另有学者指出:“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先导和理论渊源之一。其理论本质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其主体思想论十大关系是科学发展观八大统筹思想的直接来源;其思维方法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科学发展观在内涵、范围、历史地位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升华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31)

2.邓小平理论与科学发展观。有学者指出:“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正在实践并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引导中国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指南和旗帜。生产力观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华。邓小平生产力观与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关系表现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出发点和归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时代主题和要求;共同富裕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目标指南;适度增长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指导;可持续发展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原则。”(32) 另有学者指出:“人民本位思想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人民是目的和人民是主体的重要思想,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关于人民利益是最根本的价值标准的思想。”(33) 还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发展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二者都是紧扣发展这个主题。科学发展观又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它在坚持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强调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问题的认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34)

3.江泽民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有学者指出:“江泽民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问题的新观点,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科学而又系统的发展理论,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思想材料和极为坚实的理论基础。”(35) 另有学者指出:“江泽民同志的民族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蕴含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从一个侧面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我们党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武器。”(36) 还有学者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有着紧密的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地把共产党的先进性要求,由对未来理想社会形态的追求,拓展为对社会前进动力的追求。它重新阐述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所具有的代表性,深化了对人民利益的认识,为以人为本思想的形成开辟了理论源泉。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根本性措施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也是催生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起了理论先导作用,而科学发展观则为在现阶段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找到了抓手和突破口。”(37)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科学发展观。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强调求真务实,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8) 另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39)

四、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路径研究

科学发展观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课题,必须建立健全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坚定不移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宏大、长期、艰巨、繁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立足中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需要有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全面加以推进。那么,到底该如何有效推动和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践行呢?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总起来说,主要形成了如下一些观点与见解(40):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学者认为:“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1)人民群众立场的坚定选择,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具有的根本价值取向;(2)坚持贯彻的科学性,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具有的基本前提;(3)将一般指南和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具有的重要方式。”(41) 另有学者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其前提是观念的转变特别是领导干部观念的转变,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的干部考核标准,根本是建立全面的监督机制,而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依法行政是基本保障。”(42) 还有学者认为:“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在新世纪新时期,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打破原有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经济发展的认识误区,把思想解放建立在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基础上,体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谋求科学发展的实践当中,体现在锐意改革以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43)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反对和戒除形式主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的决策、好的工作思路,必须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来保证其贯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好作风,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有学者认为:“形式主义是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它得以产生和赖以生存,有其思想理论基础、错误价值观的深层根源、官僚主义的引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反对和戒除形式主义,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工作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起服务人民的观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坚持用人的正确导向。”(44)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的几对关系。有学者认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审慎甄别和正确处理的五个重要关系,即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讲求效率与注重公平的关系、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与产业开发的关系。”(45) 还有学者认为:“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新特征,要真正做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把握和处理当前发展中诸如:好与快、取与舍、前人与后人、探索与稳定、国内与国外的五个关系,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和谐发展、共享发展、创新发展、廉洁发展、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基础,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进步和发展。”(46)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的关键点。有学者认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把握好六个关键点:即把握制高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把握立足点,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握着眼点,贯彻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把握着力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握切入点,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切入去破解难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47) 还有学者指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是关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鲜活的生活实践中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需要我们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人的各种问题:第一,使所有的人都能得到人文关怀;第二,应特别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第三,解决因满足公共利益需要而给公民个人带来困难和麻烦的所有问题;第四,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第五,充分发挥政府在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方面的重要作用。”(48)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变革思维方式。有学者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对以前那些不利于或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进行变革,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引领社会发展。即要实现由片面思维向整体思维的转变,由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的转变,由孤立思维向关联思维的转变,由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的转变,由物本思维向人本思维的转变。”(49) 另有学者认为:“整体性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掌握整体性思想方法,消除片面性思想方法。”(50)

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制度建设。有学者认为:“当前,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而如何构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障机制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科学发展观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这需要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决策机制、动力机制、政绩考核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51) 另有学者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保障。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一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实现党内法规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三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四要坚持统筹兼顾,形成加强和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合力。”(52)

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几个坚持。有学者认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各项事业和工作的行动指南。目前,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八个坚持:即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战略目标、基本路线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坚持构建和谐社会。”(53) 另有学者认为:“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在践行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要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解放思想的坚定精神,坚持把经济社会建设得又好又快的精神,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54)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客观规律。有学者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实践中要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一切事情。具体来说,就是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规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发展的规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55) 另有学者认为:“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础在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根本在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动力在于创新体制机制。这五个在于抓住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问题,体现了解决科学发展矛盾的根本举措,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体系,系统揭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系统规律,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56)

总之,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学术界、理论界对于科学发展观问题的深入研究和理性探讨,涉及到许多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科学理解及理性认识,并且已经取得了大量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和初步的理论共识。然而,“近年来,科学发展观的研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科壁垒依然明显、重复劳动依然普遍、‘体系情结’依然严重、世俗偏见依然存在、批判精神依然欠缺”(57)。“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最新精神,推动科学发展观科学性问题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确立新的研究视角,从科学的维度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第二,要加强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全面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第三,要更新思维方式,以科学的方法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第四,要转换话语表达方式,以规范的话语诠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58) 另有学者指出:“有关科学发展观的研究还须进一步深入,以便更好地推动当代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的良性互动。今后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注意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研究,避免研究领域的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第二,要避免重复劳动现象的出现。在探讨这一理论过程中,要注意研究的特色和新意。第三,要注意学术规范。在研究工作中,要注意消化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善于引用已有的研究文献,避免从头说起。”(59) 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学界今后仍需明确研究目的与方向,创新研究范式与方法,拓展研究视野与深度,推进研究对话与争鸣,整合研究力量与资源,破解研究难题与困境,在整体性研究、专题性研究、学理性研究、实证性研究、综述性研究、对策性研究、创新性研究、跨学科研究、多维度研究、科学性研究和比较性研究上下工夫,加强对薄弱环节与重点难点问题的集中攻关研究,力争推出更多更好的深透研究成果,为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相信随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文章和学理专著早日问世。(60)

注释:

① 韩振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历史地位新探》,《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② 王伟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哲学原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4第6期。

③ 汪荣有、段建斌:《人民性:科学发展的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1第5期。

④ 张新:《论科学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0第7期。

⑤ 李保忠、王以童:《科学发展观思想来源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0第7期。

⑥ 辛向阳:《科学发展观的三个思想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第4期。

⑦ 高德步:《科学发展观的人文意蕴》,《哲学原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4第10期。

⑧ 河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科学发展观的人文意蕴》,《光明日报》2005年1月28日。

⑨ 曾建平、韩玲:《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向度》,《哲学原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5第8期。

⑩ 赵亚敏:《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向度》,《黑河学刊》2009年第6期。

(11) 陈洪江:《科学发展观:科学理性、人文理性、生态理性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1第6期。

(12) 吴长清、陈若松:《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5第12期。

(13) 徐卫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点探析》,《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4) 冯振萍:《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真理性、真实性、真情性品质》,《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15) 张春梅:《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探源》,《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6第6期。

(16) 孙大飞:《马克思的“大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求实》2010年第6期。

(17) 孔俊安、祁欢:《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18) 张雄、范宝舟:《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初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9年第2期。

(19) 周正艳、鲁俊海:《科学发展观的政治精神实质探析》,《湘潮》2009年第11期。

(20) 侯惠勤:《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6年第11期。

(21) 郭晓舟:《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南方论刊》2010年第4期。

(22) 谢嘉梁、黄岩:《国内学界关于科学发展观研究的最新进展及述评》,《高校社科动态》2010年第5期。

(23) 宁俊社:《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0期。

(24) 司晓博:《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25) 李键:《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福建党史月刊》2009年第22期。

(26) 白刚、郑晓芳:《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科学发展观》,《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27) 宋冬林、汤吉军:《科学发展观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视角》,《北方论丛》2006年第4期。

(28) 王淑华:《谈科学发展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29) 阮涛:《论科学发展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深化》,《凯里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30) 孙芹丽:《论科学发展观对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的发展》,《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31) 姜淑兰、冯泽明:《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渊源与思想先导——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32) 陈怀平:《邓小平的生产力观与科学发展观》,《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33) 艾政文:《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人学思想的丰富与发展》,《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34) 周新辉:《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学理论》2010年第1期。

(35) 薄明彦:《科学发展观的奠基者——论江泽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贡献》,《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第3期。

(36) 余勇:《江泽民民族思想的科学发展观底蕴》,《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37) 张宏志:《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文献》2010年第6期。

(38) 包仕国:《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39) 柯健:《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

(40) 谢嘉梁、黄岩:《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41) 李继武:《论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必要条件》,《探索》2010年第2期。

(42) 李知明、马传松:《论科学发展观的实现条件》,《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43) 胡良惠:《试论解放思想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关系》,《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44) 崔增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反对和戒除形式主义》,《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45) 王映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审慎甄别和正确处理的若干关系》,《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46) 金鑫:《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五个关系》,《沧桑》2009年第3期。

(47) 刘友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把握的六个关键点》,《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8期。

(48) 辛世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9年第9期。

(49) 姜正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思维方式的转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第4期。

(50) 苏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掌握整体性思想方法》,《学习论坛》2009年第3期。

(51) 叶德跃:《着力构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障机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52) 潘泽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求实》2009年第10期。

(53) 张广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八个坚持”》,《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54) 张小平:《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三种精神》,《新长征》2010年第10期。

(55) 李士坤:《论科学发展观理论创新的五大亮点》,《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8期。

(56) 颜晓峰、孙存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系统规律》,《大连干部学刊》2010年第7期。

(57) 陈曙光:《回顾·反思·前瞻——五年来科学发展观研究述评》,《探索》2009年第4期。

(58) 吴怀友:《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问题研究述评》,《探索》2009年第1期。

(59) 武汉大学网站:《科学发展观研究综述》。

(60) 谢嘉梁、黄岩:《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最新进展综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标签:;  ;  ;  ;  ;  ;  ;  ;  ;  ;  ;  

近年来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述评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