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情况下,施工的质量标准需要进行严格的管控,桩基础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项目,对于整个建筑都起到了奠定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一环节的控制,企业只进一步的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取得优势,深入的研究桩基础的施工技术,加强对于施工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控制,可以有效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运用
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建筑领域的快速扩大,但与此同时现代建筑工程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施工企业只有进一步提升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取得先机。作为现代建筑工程的基础之一桩基工程施工技术也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深入研究和分析桩基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桩基处理的基本原则
桩基础在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准则和标准规范,需要严格的来执行,在问题的处理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下面基本原则:(1)发生事故的时候要及时的上报,及时处理事故避免更多经济损失,对于还没有影响到的部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事故的二次发生;(2)清楚出现问题的部位,了解发生事故的原因,提前做事故安全应急预案,进行针对性的有效解决;(3)事故处理要及时,事故发生后应该及时的上报项目部或者部门管理者,做到事故的及时性,禁止发生事故后私自的处理或者拖延,造成事故的扩大化,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采取措施,降低一切的损失;(4)事故发生需要对事故进行分析和记录,全面综合的考虑事故发生后可能产生其他事故,避免对后续工作造成影响,形成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损失。
2桩基工程施工控制要点
2.1桩基础前期准备阶段
2.1.1现场勘查工作
正式的桩基础施工前,一定要熟知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选择最科学、合理的成桩工艺和施工方式,使后续工作能够更加高效、顺利的开展。进行现场勘查工作时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第一,熟悉周围建筑物的具体状况,包括其建筑结构、使用状况等,预估这一建筑物对于桩基施工的影响;第二,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选择可行性最高的成桩工艺;第三,应对施工区附近的管线分布状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确定桩基施工是否会影响这些管线的正常工作,尽可能的避免两者的互相干扰。
2.1.2规划桩基础施工设计方案
通过规划桩基础施工设计方案,才能有效的降低桩基础质量问题的发生,确保桩基础技术的稳定性与科学性。在设计桩基础施工方案时,设计工作者一定要严格依照调查得出的各种数据和信息,选择最为科学、适宜的机械设施、技术设备和建筑材料。此外,在确定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时,工作者还要结合施工现场附近的地质状况和水分特征进行选择,最大化的利用各种机械设施,这不仅能够促进桩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能够如期完工,还能促进施工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2预制桩施工技术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及钢筋混凝土的生产制造流程在施工阶段中占据的地位较为重要,只有在制造工艺满足相关的标准提出的要求的基础上,才可以对投入使用的桩基础的质量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在建筑工程工程前期施工阶段,应当予以一些问题充分的重视,预制桩的场地的平整程度是应当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的,在对排水渠道的畅通性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的基础上,保障施工现场中没有明显的积水,从而也就可以为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提供良好的环境了,钢筋网和桩相互之间是应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也就可以更好的承受打桩过程中的打击了,混凝土浇筑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混凝土是应当不断的从桩顶浇筑到桩尖上的,在浇筑过程中不可以中断或者施行不连续浇筑模式。浇筑完成的桩身要确保局部蜂窝麻面的平整程度应当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蜂窝麻面应当有效的控制在桩总面积千分之五的范围之内,并且也不应当集中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桩顶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桩尖位置、桩顶,桩尖应当严禁出现局部蜂窝麻面这样的问题,
如果出现了蜂窝麻面和掉角等问题,都是不合格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工艺中包含的打桩技术。打桩过程中得到较为频发的应用的机械设备的种类是比较多的,比方说桩锤、打桩机以及桩架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打桩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应当将预期性准备工作做好,这其实也是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知道的一个问题,也应当将基轴线的位置确定好,并在施工现场周边将水准基点设置好之后。技术人员就应当开展与之相对应的质量检查工作了,重复的检测桩位的正确性,与此同时应当将技术交底工作做好。桩身一旦进入到土体当中,就不可以重新开打了,一定是需要对桩锤的下落间距形成有效的控制,在将其有效的控制在一定范围中的基础上。当桩基已经进入到土体当中,并且达到一定的深度的时候。桩尖的稳定性可以得到保证的情况之下,桩锤下落间距也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了。在打桩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开展实时记录工作,以便于可以为后续的验收工作做好准备。
2.3 钢护筒安放
完成十字线挂设后,为防止因土体扰动造成塌孔事故,应采用人工挖护筒坑,挖掘过程中遇到大块碎石无法继续挖掘时,再采用挖掘机将碎石挖除,并回填红粘土,重新测放桩位。挖掘护筒坑应以定位钢筋为参照,点位钢筋为中点,挖掘深度控制在1~1.4m。挖掘结束后,应放置钢护筒,建议使用8mm 厚度钢板来制作钢护筒,以防止钢护筒使用后发生变形。钢护筒放置完毕后,应立即进行校验柱位,确保钢护筒的中心与柱位中心重合,如果存在偏差,应立即进行调整。定位结束后,应回填红粘土并压实。为防止填土过程中钢护筒偏移,应尽量避免碰撞钢护筒。
2.4桩位及桩径校验
对于成孔过程中桩位校验,可采用GPS 测量和全站仪测量两种方式。若采用GPS 测量,应主要测量护筒沿,通过将GPS 放置在钢护筒壁上,如果距离偏差指向钢护筒中心,且与钢护筒直径相等,则桩位放置无误。若采用全站仪测量,主要是对冲击钻机的钢丝绳或旋挖钻机的钻杆进行校验,由于全站仪具有免棱镜测量功能,因此可直接读取偏差,如果钢丝绳或钻杆中心正好与十字丝重合,则桩位放置无误。对于桩径校验主要以钢尺测量为主,如果钢护筒内径满足要求,则认为桩径符合设计要求。成孔后用探笼测量钻孔直径,探笼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可垂直放入钻孔内,不发生形变或断裂,并且测量前还要做好清孔工作,防止因探笼刮碰井壁,导致沉渣超标。
2.5捞渣、清孔
开孔钻进,孔深小于4m 时,不宜捞渣,应尽量使钻渣挤入孔壁。排渣可用泥浆循环或抽渣筒等方法,如采用抽渣筒排渣,应及时补给泥浆.保证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1.5m。清孔时,不易坍孔的桩孔,可用空气吸泥清除,稳定性差的孔壁应用泥浆循环或抽渣筒排渣。清孔后,在灌注混凝土之前泥浆的密度及液面高度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孔底沉渣厚度也应符合规范规定。清孔后应立即放入钢筋笼和导管,并固定在孔口钢护筒上,使其在灌注混凝土中不向上浮和不向下沉,当钢筋笼下完并检查无误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间隔不可超过4h。
2.6混凝土浇筑
钢筋笼安装固定后,应进行二次孔底沉渣厚度检查,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应进行二次清孔,清孔结束后立即进行水下灌注混凝土。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含砂率在40%~50%之间,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必要时可加入缓凝剂等外加剂。混凝土灌注前为防止因混凝土质量问题影响状体质量,应对其坍落度进行检测,并合理控制灌注混凝土时间。如果在初盘混凝上初凝时间内没有完成灌注,则应适当加入缓凝剂。并且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并随时测量混凝土液面的高度,提高导管高度。
结束语
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发展,建筑工程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仅是对于表面的施工技术有所提高,还包括人员配置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桩基础必须要有足够的技术保证,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促进整个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开展新技术,保证桩基础的施工质量,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张海山.浅析建筑工程桩基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J].江西建材,2016,07:94.
[2]沈伟良,李建江,徐英.浅析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工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4:269.
[3]田新润.关于建筑工程桩基施工的技术要点与质量管理若干探讨[J].江西建材,2016,15:282.
[4]林跃杰.分析房屋建筑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23:19-20.
论文作者:俞赞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桩基论文; 混凝土论文; 桩基础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测量论文; 事故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