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CT、MRI诊断价值论文_张江品

对比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CT、MRI诊断价值论文_张江品

新疆新源县人民医院 张江品

摘要 目的:采用CT和MRI两种辅助检查的方法检查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患者,比对两者之间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至2013年经检查并治疗的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患者30例,所有的患者都进行了CT和MRI两种检查,检测其脑内梗死灶的部位、数量以及大小。CT和MRI都采用头部断面扫描,每一层厚度为8毫米,并且对每一个层面拍摄10-12张影像进行观察分析,最后进行综合性分析做出诊断。结果:脑基底层和脑干等部位采用MRI进行检查其敏感度更高,同时相对于CT检查方法来说,MRI检测出脑梗死后出血性的患者更多,两者检出率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同样的患者采用CT和MRI进行检测其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MRI更具有诊断的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核磁共振;CT;出血性转变

脑梗死后脑出血转变(出血性脑梗死)是由于脑梗死后梗死区内继发出血引发的临床综合症[1]。出血性转变属于一类急性的继发于脑梗死后出现的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脑梗死时脑部的动脉闭塞后梗死部位出现血液的再灌注时继发出现血管破裂出血[2]。临床上研究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患者的防御干涉和治疗对于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存率具有重大的帮助。目前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主要通过CT和MRI两种辅助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所以本文主要就这两种检查方法对比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至2013年经我院收治入院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30例。其中男、女分别有18例和12例,年龄为25-72岁,平均年龄为(52.3±10.2)岁,体重为45-76Kg,平均体重为(61.9±5.8)Kg,身高为158-182cm,平均身高为(168.2±4.8)cm。所有患者在住院前均被确诊为脑梗死患者而且没有其他器官组织的异常症状。

1.2方法

对所选取的3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CT和MRI两种辅助检查手段进行病灶的检测,对患者检测的时间为1天至14天,平均检测的时间为(7.1±5.2)天。同时根据CT图像下病灶表现的出血性脑梗死分型,分为出血性梗死和脑实质出血,其中出血性梗死和脑实质出血又分为两种亚型,出血性梗死1型(梗死灶边缘出血点)和2型(梗死内无占位效应出血);脑实质出血1型为颅内血肿面积小于梗死病灶的百分之三十,而2型为颅内血肿面积大于梗死病灶的百分之七十。根据以上的各自分型,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和MRI扫描检测,再综合图像进行分析,最终给出诊断的结果,与确诊的结果相比来判断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

1.3观察指标

根据每个患者的CT和MRI检查的结果来判断病灶的大小、部位和形态等特点,同时对每一个患者的出血性脑梗死进行系统的分型。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对30例出血性脑梗死病患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说明二者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脑梗死后脑出血性转变的分型及其检测率

通过下表可看出脑梗死后脑出血性转变在CT和MRI检测下的分型情况,把两者进行相应的对比发现,出血性梗死的1型的脑梗死后脑出血性转变,MRI发现13例,占总数的43.33%,而CT却仅发现1例,只占总数的3.33%,相比之下,MRI检测率远远高于CT的检测率,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出血性脑梗死的2型的检测,从MRI检测出脑梗死后脑出血性转变的数量为14例,占总数的46.67%,相对与CT检测的2例(6.67%)来说,其检测率较高,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脑实质出血患者检测,CT和MRI检测均出4例,占总数的13.33%,可见两者之间不存在差异。

3.讨论

脑梗死属于目前很常见的一类临床疾病,而且其致死率相当高,由于目前的医疗水平有限,还没有研究出根治脑梗死的方法[3]。目前相关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观察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具体和更好的临床资料,从而对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变化有更好更准确的判断。脑部CT是目前脑部疾病患者在入院前必做的一项检查,它具有较独特的优势或者优点:如扫描时间短暂,不用在幽闭的空间内进行,运动伪影减少,价格非常低廉,检查的禁忌症较少等,这样可快速有效地排除掉颅内出血的可能,但是CT检查也具有其局限性,如患者脑水肿发病至检查时间比较短同时其病情较轻以及病灶占位比较小的时候,采用CT检查的假阴性可能性很高[4-5],而MRI则可以通过检查脑组织的含水量的改变来显示脑梗死后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基础主要是由于脑组织梗死早期细胞毒性水肿,由于脑组织局部病灶处的含水量增多,从而导致MRI检测的T1和T2信号像时间较正常的延长[6]。

但是至今为止对脑梗死后脑出血性转变发病的机制依旧没有明确,但是经相关研究表明[7]脑梗死后脑出血性转变是由于出血后脑部受损造成的,继而引起脑组织周围毛细血管变性坏死,从而导致脑内出血。目前主要采用CT和MRI两种观察方法来探索脑梗死后脑出血型转变,因此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进进七年来的脑梗死患者的观察报告,采用CT和MRI检测的诊断进行对比,发现对于出血性梗死的检出率不管是1型还是2型MRI的检出率远远高于CT的检出率,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而脑实质出血型两者检测率则没有差异。

通过研究对比本次研究患者的影像,发现MRI的检测成像可以可清晰地反映出脑内病灶的特征,而CT仅能反映颅内大体的情况,同样对于慢性脑出血患者MRI的诊断价值也远远高于CT的诊断价值,在临床诊断中,脑卒中患者的诊断辅助检查首选MRI。

参考文献:

[1]李燕.MRI 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4.9(8):41.

[2]寻正为.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医药易刊.2014.16(3):426-427.

[3]张春生,金辉,胡喜庆,等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微出血及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关系[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仔)253砚58

[4]曾令延,李涛,杨文兵,等脑缺血灶和脑梗死的CT!入眼工图像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513一1515

[5]刘汉东.出血性脑梗死的CT和MRI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80-181.

[6]崔喜民,喻骏.出血性脑梗死CT、MRI表现与临床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8):634一635.

[7] Lim YS,Kim JS,Kim NG,et a1.Free Flap Reconstruction of Head and Neck Defects after Oncologic Ablation: One Surgeon's Outcomes in 42 Cases[J].Arch Plast Surg,2014,41(2):148-152.

论文作者:张江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5

标签:;  ;  ;  ;  ;  ;  ;  ;  

对比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CT、MRI诊断价值论文_张江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