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医院 163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根据我院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20例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患者分组为西医组和中医辩证组,均有6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中医辩证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0%(57/60),对照组是76.67%,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西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1.67%,中医组没有不良反应病例。 结论:功能性子宫出血使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突出,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功能性子宫出血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120 cases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in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nd Chinese medicine group, 60 cas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CM dialectica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95% (57/60),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67%,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as 11.67%, there was no adverse reaction in TCM group.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by TCM differentiation is very prominen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is low, so it can be popularized.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功能性子宫出血在妇科门诊中比较多件,该疾病的临床病征复杂多样【1】。为了对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我院就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根据研究我院,现在进行以下报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 我院接收的12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例来开展研究分析,最小患者是17岁,最大患者是54岁,平均是(32.5±5.6)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1.2±0.4)年,全部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经期血忽然淋漓不尽。我们根据患者的不同治疗方式进行了分组,西医组和中医辩证组均有60例,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1.2治疗方法 西医组我们单纯为患者提供西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阴道出血进行控制,处于青春期的患者,提供戌酸雌二醇,口服给药,每天四次,单次1mg,在患者的出血被控制后,可以减少到一天一次的药量,患者出血停止后持续进行三周治疗,在第四周每天使用10mg的黄体酮;对于育龄期的女性,每天一次,一次1粒诀诺酮,口服给药,出血停止后继续进行三周治疗;更年期女性,每天四次,每次1粒妈富隆,口服给药,停止出血后,每天使用1次,持续三周治疗。
中医辨证组给予辨证治疗:①冲任虚寒型,方用温经汤加减:吴菜萸、桂枝、当归、阿胶、白芍各10g,党参15g,川芎、半夏、甘草各6g,生姜3片;②气血两虚型,方用归脾汤加减:黄芪、鸡血藤各30g,党参、阿胶各15g,白术、茯苓、桂圆肉、酸枣仁、升麻炭、当归各10g,木香、远志、甘草各6g,白茅根50g;③阳盛血热型,方用清经散加减:丹皮、地骨皮、白芍、青蒿(后下)、黄柏、茯苓、酒军(后下)各10g,生地、海螵蛸各20g,囊茅摄50g;④气滞血瘀型,方用血府逐瘀汤化裁: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各10g,柴胡、甘草各5g,桃仁12g,川芎、赤勺、枳壳各6g,1剂/d,水煎3次,兑匀分服,5d为1疗程。
1.3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妇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试行)》[1]的疗效指标来评价。痊愈:经过三天的治疗,患者出血情况得到控制,3个月内经期经量均正常;显效:经过一周治疗止血,三个月内经期经量趋于正常;好转:患者流血情况超过一周,三个月内经期基本正常,经量仍有偏颇;无效:不在以上几项标准内。以痊愈、显效、好转计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比较 中医组患者在此次研究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病例,西医组共出现了4例恶心病例和3例头痛病例,临床中不良反应几率是11.67%,西医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中医组高(χ2=1.256,P=0.042)。
2.2临床疗效比较 西医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6.67%,中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0%,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3讨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中医范畴的“崩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疾病,该疾病是因为热、虚、瘀所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2】,这三个因素均能够单独引起发病,也能够互相影响和促进,导致其妄行,所以虚症是该疾病的本质[3-5]。中医治疗对急症以治标为主,对缓症以治本为主,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不同类型,使用不同针对性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辨证治疗[6-7]。冲任虚寒型患者,经血淋漓,颜色浅量少,而且会伴有血块,患者的小腹有坠胀感,脉象沉,舌苔白,口舌干,情绪烦躁,心神不宁,治疗仪驱寒、祛瘀为主,使用温经汤增减治疗;气血两虚型患者,经血崩中继而淋漓,血色淡。患者手脚冰凉,食欲不振,情绪低落,需要补气摄血,使用归脾汤增减治疗【8-14】;阳盛血热型患者,经期提前,经血粘稠,颜色深沉,患者便黄,情绪烦躁,需要使用清经散增减治疗;气滞血瘀型患者,经血时有时无,颜色紫黑,腹部坠痛,需要理气活血,使用血府逐瘀汤化裁。在此次研究中,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0%(57/60),对照组是76.67%,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西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1.67%,中医组没有不良反应病例。说明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选择中医辨证治疗方式,临床中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率低,是优秀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郭艳琴,汪芳,石珍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初步观察[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4):358-360.
[2]房辉,王世康,刘小军,等.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181.
[3]章轶立.中医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5):841-843.
[4]孙春玲,袁桂兰,章颖等.口服雌激素、孕激素、避孕药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551-2553.
[5]王平.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运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35-36.
[6]户瑞丽.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665-666.
[7]唐信福.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预防及治疗[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218-1219.
[8]卢美磷,俞超芹,翟东霞等.不同年龄阶段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诊治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1):185-187.
[9] 朱愈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研究进展[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6):204-205.
[10] 全锦女,王冶,于猛.自凝刀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6(14):71-73.
[11] 顾静,杨克虎,张莉,等.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4):451-459.
[12] 陈东颖.射频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72-3173.
[13] 孙敏玲.妈富隆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浓度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3):417-420.
[14] 户瑞丽.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665-666.
论文作者:蒲欣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功能论文; 性子宫出血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西医论文; 疗效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