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品德论文,新课程改革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转眼间,素质教育提出已经二十年了,如今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而且它在教育领域的地位也愈来愈突出。因为现在的世界处在一个高度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时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际间关系更加密切,到处充满竞争与挑战,也充满机遇与希望,要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教育必须培养更具有创造力和锲而不舍、具有团队精神、肯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和不断充实自我的新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优化课堂结构和富有可操作性的崭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政治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传统思想品德教学偏重于教师的空洞说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情感教学,空洞的说教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只有用喜闻乐见的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达到受教育的目的。引用沃德的一句话:“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必须变革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方式,注重以人为本。
首先,要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应充分认识到: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的是公民,而不是专家,基础教育课程是为学生的将来打基础,而不是为成为学科专家打基础;要赋予孩子学习的权利,以学生发展为主体。
其次,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想方设法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背投、实物投影、多媒体教室等,通过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要以情感代替空洞的说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如在讲解法律知识时,要清楚学生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过程。为了使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就要根据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发展特点,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来引导学生,并让学生自己参与。在实践中让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的有关故事,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新闻,然后用讲故事、说新闻的形式来学习这些知识。同时教师再把学生收集来的故事和新闻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把这些内容与教材中的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们认识到,遵纪守法能使家庭、社会安定,国家发展。反之,不仅会影响家庭、社会、国家的发展,而且个人、家庭和国家还要付出代价,以此让学生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教学过程还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而这个过程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实践才能提高。我们组织调查小组,让学生到课外去实践,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开始,并认真地从我做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促进主体性的发展。
初中政治教育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不能仅仅靠书本中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开设各种活动,虚设模拟各种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扮演各种角色,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受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让学生在实践中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通过亲身实践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及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过程无不包含着创造性因素,学生总是具有探索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和新的活动结果的内在需求和意向,他们具有无限发展的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常用生活中的事例教育学生,使学生能从情感上接受和理解自觉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取讨论形式。毫无疑问,组织学生对某一问题讨论是想得到一定的结论,结论对于提高学生认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老师在讨论时“启发”过头,“点拨”太多,组织过于“严密”,尤其是得出老师意料之中的结论是顺理成章的事,而这样的结论到底能有多大的意义呢?所以,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尤其重视讨论的过程。这样的讨论,有利于学生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标新立异。另外,不仅要让思想品德课活跃起来,还要让思想品德活起来,具体做法有:(1)作业要求活,我们在作业要求上不搞“一刀切”,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出层次不同的作业。(2)作业答案活。答案不强求一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的作业闪现创造的火花。如在学习“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时,布置这样一道作业:我们周围有哪些环境问题?有何对策?同学们答案各异,有的关注白色污染,有的关注化工厂污水排放,有的关注乱砍滥伐,但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3)作业形式活。灵活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第三,确立正确的评价机制和考试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主宰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要回答“对”或“不对”,这种评价机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的成长。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评价分为识记能力评价、理解能力评价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评价,学习评价一般侧重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学过程)和终结性评价(侧重于结果),以前我们大多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新课程要求要关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一改以往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标准,重新建立一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全新的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机制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师生间民主氛围的形成,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评价来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目前,考试还是以试卷为主(无论中考还是平时的测试),但从全省近三年来中考命题的方向来看,都采取了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闭卷一个小时,考查三年级全一册的内容,包括时事政治;开卷为论文,要求500字左右,根据教材中某一知识点,写一篇论文。而我们平时多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所以首先要从改革考试制度入手,考试可采取书面测验(开卷、闭卷)与日常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应与我们的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相联系,而不应以记忆性的考试为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们的教学决不能本末倒置,要切实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走出应试的误区,以饱满的热情和全新的理念来迎接新课程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