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秦森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070
摘要:数字技术在景观设计创作中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阐述一下基于数字技术的景观设计创作渊源、创作模式、创作流程及创作方法,并以作者实际操作的项目北京世园会秦森企业馆为案例,对创作模式、方法等进行例证。秦森企业馆以“木刨之花”为创意的景观形态创作、以立乡土之境界为理念的景观空间营造以及以古建活态保护为宗旨的景观意境升华的数字技术景观创作方法,在项目设计及后期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现进行系统的总结,希望能给相关从业者一些借鉴。
关键词:数字技术 景观设计 创作方法
数字化普遍在国防建设设计、工业制造设计、房地产设计等领域运用,在景观设计创作中应用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受到设计师及甲方的青睐,因为它能高效、直观的展示景观方案的内容,让人有身临其境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体验。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阐述一下基于数字技术的景观设计创作渊源、创作模式、创作流程及创作方法,并以作者实际操作的项目北京世园会秦森企业馆为案例,对创作模式、方法等进行例证。
1.基于数字技术的景观设计创作渊源
数字技术应用于景观设计的相关领域已经有较长的时间,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对此都有深入研究,他们开发了大量辅助设计相关软件,通常利用这些软件虚拟景观场景,应用到项目的规划设计及施工建造过程中。现今辅助设计软件极大的开阔了设计师的视野,增强了设计师的能力。在景观设计领域常用的数字技术软件如下:进行底图制作的Autocad软件;进行模型构建和渲染的3DMAX、sketch up、Maya、Lumion、Rhino、Photoshop软件等。这些软件的应用,能够非常直观、形象的展示景观设计相关内容,帮助项目相关人员,特别是项目决策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直观的了解设计方案的特色和要点,有利于高效、高质量的推进项目。可惜的是,这些软件大多数都来自国外,希望在未来,应用于景观创作的数字技术软件能逐渐国产化。
2.基于数字技术的景观设计创作模式
2.1效果展示模式
效果展示模式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景观设计创作模式,通常通过效果图、动画、视频或者多媒体展示。给被展示者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直观、形象的感受设计理念。
效果图展示主要涉及应用到Autocad、Photoshop、3DMAX、sketch up、Lumion、Rhino等软件,是多种软件协同操作后合成产物。首先是要用Autocad进行平面设计,以CAD底图为基准,利用3DMAX、sketch up、Lumion、Rhino等软件进行模式建构和渲染,最后用Photoshop进行处理。
全景图和全景动画展示是通过lumion软件实时输出高清全景图,配合全景生成软件制作成全景故事,通过二维码快速分享,全方位展示方案。展示平台有手机、PC、VR眼镜、平板等。
AR 文本模式主要是将 3D 模型、视频等虚拟信息与真实空间场景进行结合,实现2D 文本的 3D 可视化和可交互升级,让设计的展现更直观全面。
动画一般是利用CAD底图在sketch up 和3Dmax进行模型构建,主要在Lumion和3DMAX进行场景深化,通过Adobe After Effects制作动画。视频和多媒体展示一般是利用已经做好的动画和效果图等资料,并配好能充分诠释方案设计内容的文字,通过图片、动画、文字加配音的形式,通过Adobe After Effects等软件制作视频和多媒体。
2.2互动体验模式
互动体验模式主要是在效果展示的基础上,增加了人的参与性。现在常用的技术是VR交互技术和360全景视频体验、全景故事辅助、3D眼镜等。这些是通过人的视觉和听觉去感知。随着科技进步未来还可以增加了人的触觉、嗅觉、味觉等感知,提供给参与者一个多维立体虚拟景观体验空间。
VR技术是一项多感知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景观创作领域主要是将景观项目借助数字技术生成实时动态的多维立体逼真图像,通过辅助设备让人有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运动等多方位的感知,配合快门式眼镜增强漫游沉浸感,可多人同时观看和人机互动的体验。
随着信息5G的到来人们在信息传输上更快,数字技术可以通过实时信息传输的方式做到多人异地云同步,更高效准确的传达项目信息。设计师可以佩戴VR眼镜的方式身临设计场景进行创作编辑。在创作阶段就能够体验到项目建成的真实效果,在 VR 中沟通有效避免信息衰减。
2.3反馈分析模式
反馈分析模式主要体现在全息投影、多感知接收、光环境互动、声音互动、沉浸式体验等多项虚拟技术的综合应用。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湖北馆清莲微步,步道采用数字化接触式铺地材料,下面放置LED灯源,观众的脚印压力会经过传感器反射,以莲花的形态显现出来。根据观众的脚印形成一条发光轨迹,观众行动信息以荷花绽放的方式展现出来,形成能反馈分析人的行动行为的动态景观。
3.基于数字技术的景观设计创作流程
3.1数据收集与利用
数据收集与利用主要分为电子版数据及现场数据收集。电子版数据主要是指CAD底图(一般需要包括地形)和建筑及其他相关专业已经建好的模型资料。现场数据收集主要有以下多种途径:无人机现场数据采集、GIS数据收集、实地测量等。
3.2景观模型建构
在前期相关数据收集好的情况下,就可以借助3DMAX、sketch up、Lumion、Rhino等建模软件进行前期的底模制作。待完成方案设计CAD底图后,就可以将方案设计底图叠加在底模上进行深化模型设计。完成模型设计后就导入3DMAX或Lumion里进行种植设计,材质赋予等工序,最后进行渲染。这几个软件的最大优势就是它们之间文件都能互相导入,这样就可以根据模型的相关类型选择最适合的软件。还可以通过无人机航拍模型导入AR文本进行方案前期推敲。
3.3景观成果展示
渲染完成的图片可以载入Photoshop中进行后期制作。后期制作主要是景观空间的细化、植物种植的丰富、景观材质的完善、光影效果的引入、季相变化的演绎等。通过这个阶段的包装,一般都能呈现出景观设计师设计预期中的最佳效果。能给业主最直观的景观感受,并有效的指导后期施工过程中的景观效果把控。
景观效果展示最常见的途径是效果图、动画、视频、多媒体、VR技术及360全景等。这些成果可以满足不同的项目需求。
4.基于数字技术的景观设计创作方法
4.1景观形态创作
景观形态创作是景观设计中的精华,一般方案的平面形态主创设计师都会进行认真的推敲,在创作设计中只要准确理解主创设计师的意图,注重线形的流畅和细节的把控。
而构筑物的形态一般是前期设计考虑比较欠缺的地方,需要进行深化和提升。这就要求借助各种数字技术软件进行深化,对形态和体量进行推敲,呈现构筑物最完美的形态,为后期建成提供直观感受和数据支持。
4.2景观空间营造
景观空间营造体现在整个区域的方案设计中,在模型的建构过程中会发现方案中的一些问题,需要考虑空间的现状、功能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深化和二次设计,营造出一个个精致小空间,形成最终的合理的方案。
4.3景观意境升华
对整个场地空间进行模型建构,完成构筑物模型、园路搭建、植物种植,渲染加上后期效果形成最终的效果图纸,可以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展现如夜景灯光效果图、季相变化图等。通过相关软件的协同合作,根据各个项目的不同特点,考虑到文化、地域、投资等因素,确定整体效果表现的风格,对景观意境进行升华,完成其他相关设计表现相关文件如动画、多媒体、视频或VR互动等。
5.案例分析
5.1项目情况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秦森企业馆位于延庆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场地内,为我司上海秦森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馆,该项目荣获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企业展园金奖。该项目秉承了公司企业精神“为乡土立境界,为生态传精神”及致力于古建活态保护的宗旨,主体构筑物选择了以“木刨之花”为主题。通过方案及深化设计中基于数字技术创作的效果图、动画、视频、VR技术及360全景展示等,充分体现了我们在数字技术应用于景观创作中的成熟运用,也充分体现出了企业特色和企业优势,为公司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5.2基于数字技术的景观创作
5.2.1以“木刨之花”为创意的景观形态创作
木刨之花创意来源于我司丰富的古建文化精髓,是企业文化的充分展示。在确定以“木刨之花”为主题后,木刨花构筑物的造型设计成为了本项目的难点,尤其是曲面形态的捏造。最初的sketch up、3DMAX等软件进行推敲后,结果都不是很理想,后来运用了Rhino进行推敲设计,这一难题得以解决。该项目应用数字技术的景观创作过程不光体现在最初方案设计时形成效果图、动画的过程中,还应用于最后的木构搭接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力学、美学及尺度等多方面的考量。建模软件中的反复推敲才使得这个木结构能够最终完美呈现。该项目是数字技术成就景观创作的成功的案例。
5.2.3以古建活态保护为宗旨的景观意境升华
我司一直致力于古建活态保护,主要的方式是将收藏的明清建筑异地复原,进行古建修复与保护,就像我司建设的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接待中心就是采取的这种形式。在国际性的园艺博览会上,为展示我司这一特色,特别制作了公司的企业形象宣传片,利用数字技术对古建进行了场景复原,计划应用VR技术和360全景技术进行展示,但由于场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最终只能进行多媒体展示,略显惋惜,希望在后期的项目中能完善加强。
6.结语
本人致力于应用数字技术软件进行景观创作多年,研习各种软件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有幸参与诸多大型项目的景观创作如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秦森企业馆。现对基于数字技术的景观设计创作研究做如上总结,希望能给同行们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至惟.基于数字技术的虚拟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7
[2]何小川.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创造[J].华中建筑,2000(2)
[3]季景涛.基于虚拟现实观的景观创作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14
[4]骆小芳.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J].时代建筑,1998(2)
[5]闵应华.计算科学的回顾与前瞻[J].自然科学进展,Vol.10,No.10,2000
[6]余敏杰.基于 3S 和 VR 的杭州市西溪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6
论文作者:胡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景观论文; 技术论文; 数字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软件论文; 全景论文; 项目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