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对建筑结构、功能以及审美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积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对科学高效的施工技术进行充分应用就成为相关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文章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后浇带施工是保障房屋建筑质量的重要措施,已成为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主要应用于房屋建筑工程的梁、板等混凝土结构中,能有效保障建筑物的质量,预防裂缝的出现。使用稳定性高、安全性高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可有效减少房屋建筑中出现的收缩和沉降不均等问题,有效提升房屋建筑的稳定性能。
1概述
混凝土浇灌中常见的问题就是混凝土凝固之后会出现裂缝问题,主要是由于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时间不合理或是混凝土材料混合比例不规范导致收缩不均匀,混凝土结构在养护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影响导致混凝土开裂问题发生。在施工中为了能有效控制裂缝问题,可以在结构连接位置预留相应分析,避免构件支架能相互挤压变形,预留的缝隙就是后浇带。在每层建筑结构施工结束之后,对后浇带应用混凝土进行浇灌,使得不同构件能连为一个整体。
2后浇带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优势
对于建筑施工中的钢筋混凝土材料,能够在温度的影响下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对整体的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在实际的施工中最大程度降低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需要对后浇带进行合理的运用。一般情况下,会将后浇带设置在大范围的建筑高层结构中,并对后浇带进行一段时间的保留,对比建筑实用混凝土更高级的混凝土进行浇筑与覆盖,从而使建筑成为一个没有间断的整体。另外,在实际的后浇带技术应用过程中,会存在相应的问题,如截断面大、钢筋分布不均匀等,导致后浇带对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对该种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有效提高后浇带质量的管理水平。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应用时,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1降低沉降差对建筑结构以及质量的影响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存在高、低层建筑结构相连接的情况,需要通过对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的土质、地基形式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是否对浇筑技术进行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建筑场所的地基持力层为比较坚硬的土质,并且以卵石层或者桩基础作为主体结构的基础时,那么沉降的变形量相对较小,需要在建筑结构与裙房结构之间对后浇带进行设置,以确保能够消除两者之间的沉降差。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中,需要将后浇带进分成两部分,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并且达到总沉降量的60%时,对结构的连接部分进行浇筑,从而形成由高层建筑与裙房建筑共同构成的建筑整体。
2.2降低温度收缩的影响
在建筑施工结束后的30~60d,混凝土会出现硬结问题,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能够在温度的变化下出现温度应变力,甚至出现结构裂缝现象。在结构中进行后浇带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建筑结构出现不均匀收缩现象,消除收缩应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收缩变形问题,降低温度变化对结构造成的不良影响。
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3.1严格控制后浇带断面以及浇筑时间
在建筑施工图的设计中,要有效避免主体结构后浇带施工中直缝断面的出现,充分保证断面设计与混凝土断面设计的一致性,以有效分散主体结构受到的作用力,降低变形问题的出现几率,并对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主体施工中出现的直缝现象进行预防。在一般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断面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平直缝,需要将主体结构的墙体版面厚度设定在小于0.3m的范围内;第二种为阶梯缝,需要设定0.3~0.6m的结构墙体板面厚度;第三种为企口缝,需要设定大于0.6m的墙体板面厚度。在利用混凝土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后,还需要进行连接面的处理与冲洗工作,以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的结合程度。同时对于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工作,还需要提高卡控的力度,一般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需要大概2个月的时间,而后浇带的施工工序会在其中穿插。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主体结构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的时间是工作人员无法预测的,但是裙楼的不均匀沉降时间要比主体晚,所以需要在主体和裙楼完全沉降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浇筑。
3.2事先设置钢丝网模板
在后浇带施工时,应提前对钢丝网模板进行综合评价,确保所设置的钢丝模板钢丝直径一致,且网格分布均匀。在施工中,应对后浇带中钢筋和模板之间的距离进行严格把控。如果二者间距过大,会导致后期施工中混凝土强度不够,防止因间距过小而导致出现过度挤压的情况。此外,要保障支架的牢固性,确保后期的拆除工作顺利实施。如果使用一次性的双层钢丝模板,还要提前做好2层模板的绑扎工作,防止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溢浆等问题。
3.3格控制施工质量
在完成后浇带施工后12h内,应用草席、麻袋等将后浇带覆盖起来,做好养护工作。如果后浇带外部干燥,内部的水分蒸发会影响后浇带的质量。要保障后浇带浇筑的连续性,一旦出现后浇带断裂的情况,会对房屋建筑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断裂,就要绕过接头,另外添加钢筋。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解决。
3.4对施工材料以及位置进行合理选择
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为更好地保证应用效果,还需要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的位置进行合理的选择。在材料的选择中,可以在混凝土中对膨胀剂进行适当的添加,使其成为无收缩性的微膨胀混凝土。同时在施工中还需要对建筑工程结构的裂缝和积水进行及时的清理,以保证后浇带施工结构表面的湿润度。另外,为了实现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的良好效果,在进行浇筑之前,可以先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并保证混凝土配比的合理性,以加强振捣施工。在后浇带施工位置的选择中,要避开建筑工程结构混凝土构件受力比较小的位置,在剪力墙的施工中,要避开结构的中间位置,尽量选择大梁以及建筑模板的位置。
3.5严格遵守设计规范
建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沉降问题,故此我们应规范施工操作,绝对不可随意改变任何的步骤,务必按照规范进行。同时,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工作也要合乎相关的规定。操作规范逐渐成为了企业内部的一种文化,要达到企业上上下下的全体员工都要合乎规定,相应的职业道德以及行为操守也必然要遵守,操作规范要成为一种习惯,让员工形成一种自觉。强化规范目的在于让企业全体员工都要掌握自己岗位上的所有操作以及风险点,紧抓所有员工的规范操作,让企业内部员工一切行为合法规范,树立规范意识和理念,在企业内部形成规范的文化,让规范成为员工的自觉,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更加规范,才能防患于未然,从而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后浇带施工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更好地提高建筑质量,推动建筑行业长久、稳定发展,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辉.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9):217.
[2]孙亚东.简析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居舍,2019(12):64.
[3]邹尤锋.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低碳世界,2017(10):141-142.
论文作者:李炳儒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