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论文_马静

分析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论文_马静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在艺术教育体系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是在当前艺术类高校开设的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情况来看,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逐渐地被“边缘化”。为了提升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给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对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

关键词: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

1当前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面临的几点问题

1.1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逐渐边缘化

一方面,艺术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视对艺术创作技巧的学习,但是往往忽视了对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就导致了艺术专业的学生拥有较强的形象思维,但是他们的文化素养却低于其它专业的学生。很多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于学习艺术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艺术理论课程的开展也不受到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艺术专业学生片面的认为,只要拥有较强的创作技巧就能够促进自己毕业后的就业。这种“理论无用”的片面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消极的接受艺术理论教育,一般在艺术理论课堂中学生逃课的现象非常的多。

1.2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方式方法落后

当前艺术理论知识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学方式方法在应用上比较落后,教学课堂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总是以“灌溉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在理论传授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的少,缺乏趣味性和新颖性。另外,艺术理论知识开展课堂上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也非常的少,老师采用传统的板书式的教学模式,既枯燥课堂效率也不高。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需要向学生展示艺术作品来印证理论知识点的正确性,也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老师只是在讲台上慷慨激昂,无法通过多媒体技术中文字、图片和影音等形式把艺术作品向学生展示。这样学生对这些艺术理论理解起来更加的困难,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阻碍,课堂效率也大大的降低。

1.3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定位不明确

在以往的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中始终把艺术理论课程定位成创作技巧传授的辅助,所以很多艺术类的高校在艺术理论课程的安排上比较随意,教学内容缺乏内部逻辑性的同时也比较单一,内容的拼凑现象较多。另外,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更新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于一些专业内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没有跟进,这样学生就无法掌握最新的专业研究成果,对艺术专业的发展方向掌握也不准确。而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老师也没能够及时地学习最新研究成果,教学内容没能够及时更新,在艺术理论教学中依然采用陈旧的理论,内容无法和时代进步和艺术发展相吻合,学生的艺术视野也无法得到有效地拓展。

2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之思考

注重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发展思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

2.1明确教学目标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仍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了学生整体理论素养的提高。从单一理论知识传授向理论能力培养过渡,是理论类课程教学目标改革的核心。理论能力培养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论教学培养目标,一方面要注重大学生专业学习必备的理论素养提升,如基础的理论知识传授、对问题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培养等;另一方面也应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调整课程结构

目前,部分高校理论课程设置在开课时间与学时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如有些院校为了提高学生考研率,将部分考研理论课程如《美术史》、《设计史》,调整至大三开设,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人才培养的规律。课程的开设与学习要符合从基础到专业的规律,且要充分考虑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支撑、衔接关系。比如《设计史》、《美术史》、《设计概论》类的理论课程,较为适合低年级开设,这类课程宽泛而全面介绍了相关专业的艺术发生发展、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对专业学习能起到一定铺垫与支撑作用。而诸如《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这类课程,更适合在相关史论与概论类课程学习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与能力,与一定的专业课平行开设,这样才能更科学合理的使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由此,课程的开设不能贪图短时效益,也不能一味缩减学时,要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律。

2.3更新教学内容

并非理论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艺术理论、艺术史都会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补充,由此,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多渠道关注与了解学术研究动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艺术创作的联系,提高学生理论应用的能力。

2.4改革教学方式

“满堂灌”是普通高校艺术理论课教学方式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弊端显而易见。教学任务重,教学课时短的现实困境下,理论类课程应在教学方式上予以一定调整,通过多种形式创设理论学习的情境,突破以单一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从美术史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入手,把优秀的目标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比较分析教学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变革传统灌输式模式,重视师生、生生互动,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情绪情感体验,甚至可以选择部分史论内容进行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这部分内容的诠释者。”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最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众多的有关理论教学的方式探索中,基于对分课堂教学理念的艺术类理论课程教学,是目前较为合理且认可度较高的教学方式探索。对分课堂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主讲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要求课堂中大幅缩减讲授的时间,反对教师覆盖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师描绘问题的背景、意义、要点和大致思路,让学生去解决。将学生作为行为的发动者,激发学生参与和创造,为学生留出了探索、发现的空间。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改善了理论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学气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授课内容发生了改变,有从前的原理,概念,举例展开,内容梳理,结果和意义的详细讲授,变为搭建知识框架,提炼重点和难点的内容构成。同时,教师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改变,由满堂灌输的授课类型,变为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提供教学、参考和课后阅读资料的授课模式。学生知识体系形成后,对具体问题和相关材料在课下进行内化和吸收,教师的教授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验。隔堂讨论中,学生内化吸收的成果在课堂上被表达和认可,课堂实效性显著增强。”

3结语

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非常的重要,它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够为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提供理论依据。所以,高校艺术专业老师一定要重视艺术理论教学活动的创新,积极地把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融合,从而培养出更多地艺术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宗杰.高校艺术理论教学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艺术教育,2016(06):284-285.

[2]林川.高等师范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3]郑娟.高校艺术专业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模式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15):152.

论文作者:马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  ;  ;  ;  ;  ;  ;  ;  

分析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论文_马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