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一浪高过一浪,改得使人眼花缭乱,不知道在教学中究竟哪一种教学模式更有效、学生更喜欢。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我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并把这些想法变成了自己的教学行动,取得了使我满意的成效,特作总结。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观念培养
一、教学方式和观念很重要
新课标的出台,打破了原有固定的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以前是以教师的“教”为核心,现在的课堂是以学生的“学”为核心;也就是说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讨、感悟、体验、内化,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引导学生把教学内容按自己的想法改编成话剧剧本,让学生熟悉这个剧本,然后按分组、按喜好选角色,熟悉台词,再进行小组排练,最后,各组进行表演,全班同学打分评比,评出最好的进行奖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深刻地认识和体会: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啊?他的新装是怎样的新装?为什么大人看不出来,而小孩子能看出来?……重点问题迎刃而解。
通过这样的活动,既给学生宽松的时间与空间,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想象力、表演天赋、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等综合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所以,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教学的目标变了,要求也变了,我们教学的方式方法也要跟着变,尤其是我们的教学观念一定要转变,否则,我们将被教育教学所淘汰,会误人子弟的。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这一事实落在实处,也就是说,不管是在备课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还是在上课中,都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
如:在备课时,我们备教材、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情。学生的知识储备怎样,学习兴趣如何,文化修养和人文情怀咋样,家庭教育和爱好怎样,知道哪些学生在哪方面有特长、哪方面是他的不足之处,学生在哪些环节上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等等,我们都要在备学生时考虑清楚,然后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因为只有了解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也只有做到这些,老师才能营造适合于学生发展的问题情境,才能构建“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双主教学模式。
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向学生追问课文后面的一个问题:我们一家回来改乘圣玛洛船,这究竟是为什么啊?然后让学生合作,自主探究这一问题。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认真阅读和思考这一问题,通过阅读和思考,他们会得到正确的答案:原因只是为了躲避叔叔于勒。为什么躲避叔叔于勒呢?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他从一个我们记忆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那之前为什么我们天天念叨他呢?是因为他在信中说要给“我”父亲一大笔钱。
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就可以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比亲情更重要的炎凉与冷漠的主题。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既能体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是我们语文老师最应该做的事情。
三、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使你一生享用,成就你的一生。习惯的培养要从小抓起,要坚持不懈地抓。就语文学科而言,我们要培养的好的学习习惯很多,比如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记笔记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与人交流的习惯、善于质疑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这些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学生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课前预习,虽然我们都要求学生这样做,可是,你不教一些预习的方法,有些学生就不会预习,不知道从哪里预习、预习什么,因此,我们不能只提要求,还要教方法,如预习时怎么看书、怎么处理遇到的问题、怎么记录等等。
四、要注重人文精神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为学生终身良性、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是现代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石。
总而言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更新思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教学效果一定会提高的。
论文作者:刘至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习惯论文; 自己的论文; 这一论文; 石山论文; 语文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