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论文_张晓平

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论文_张晓平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摘 要 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重点在学校期间,与学生的个人素质及学校教育方式方法有密切相关,要想培养好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必须首先搞清楚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因素,最后达成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

关键词 职业教育院校学生 可持续发展 途径和方法

“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指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学习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标是学生个体素质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是我国学生可持续发展养成的重要场所,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各行各业迅猛发展,需要大批量的技能性的人才,职业教育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校学生人数的规模屡创新高,许多学校还办起了分校,学生就业门槛儿基本没有,企业有多少要多少,职业教育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在随后的跟踪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有过跳槽,改行的经历,且频率越来越高,周期越来越短,甚至于有的学生最后又回到家待业或回到农村老家,接过老辈的棒又干起了农活。因此,有必要研究探讨如何让经过职业教育的学生走向成功,走向可持续发展。

一、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

1、学生的入学状况:

①初中毕业时未被录取进普通高级中学之后,就自感低人一等,前途渺茫。使得他们中的许多人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传统的升学教育使得学生在升学无望的情况下,勉强选择了职业学校,但内心对在职业学校学习并不抱多大希望,学习又有什么用,以至于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进取心差。

②大部分在初中就是双差生,长期以来,存在对自己要求低,不良习惯较多的问题。

③一部分可能还不具备初中毕业生资格,或是农村留守孩子,或是单亲家庭的子女,还有一部分是打工返乡青年,加之处在农村,由于接受的教育有限,交际能力差,语言粗俗,举止不得体。

2、学生的学习状况:

①多数学生的学习是无主动性的,来学校学什么专业,主要还是父母亲的决定选择,自己完全是被动的。所以,学习目的不明确,对今后的出路也没有清醒的认识。

②部分学生原来的文化基础差,对于许多的专业知识根本听不懂,操作课怕累、怕脏,因此上课玩、睡觉,甚至旷课。

③少部分学生能认真学习,但学校的授课计划过于保守,不切实际,远离生产实践,理论和实操课的比例不当,甚至进入顶岗实习期了,还没有上到本专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

3、学生的就业状况:

①厌学型的,学习无用论或自认为学不到东西的,提前找个单位就业了,由于认识不到位,思想不端正,又没有一技之长,往往干不了多少时间,就跑回家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②眼高手低型的,不能正确认识生活现实,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自认为自己的付出和自己期待的工资待遇不符,频繁的跳槽,换单位。

③改行型的,部分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后,由于主客观原因,没有结合自己的本专业技能,而选择了其他的专业就业了,或者回家在家庭作坊中子承父业。从而对在学校学习进一步产生了无用论。

以上种种,可以看出,职校生的个人道德品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均存在较大的问题。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些,或者我们看到了,却不重视这些问题。那么,“德技兼备”只能是一句空话,“可持续发展”更是遥遥无期。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应该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宣传,做好德育工作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基本条件是个人的生理心理要健康。新生入校后,要加大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让学生看到职业教育的前景,感到自己实际上还是有很大前途。有了理想,才会有前进的动力;看到前途,“破罐子才不会破摔”。相关部门要配合家长,给学生详细讲解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就业范围,组织学生参观实习车间或相关工厂,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流程,今后定位,自己要付出的努力均做到心里有数。同时,在第二课堂上要安排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体魄,开阔学生的胸襟。尤其要结合“弟子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端正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品行,规范学生的言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比如吃饭排队,比如入室敲门或喊报告,比如见到师长主动打招呼等。

2、加大力度,做好教学改革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保障是要有一技之长,并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让学生能来,让学生能留下,让学生能学得到。学习内容,手段要更新、创新。目前职业学校普遍在推广“一体化”教学改革,而且也被认为是适合职业培训实际的,有效果。现在的问题是⑴如何尽快普及开来,各门课程中都能看到它的运用,吸引学生到课堂上,到车间里。⑵如何提高它的使用频率,科学的安排好理论课与实操课的设置比率,让学生更多的去动手动脑。⑶结合学制计划,如何调整学生专业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充分的接触专业操作学习,避免现在这样,还没学到专业课就被安排就业了。⑷在平时的教学中适时的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发展历程,技术变革,引领学生开拓创新,观注新技术,新变化,学无止境。⑸有计划,不定期的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习惯,造就学生的成就感,激励学生脚踏实地走下去。

3、坚定不移,做好工学结合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企业,社会。国家为此专门出台了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通知,鼓励学校走出去,企业引进来。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老师的教学能更好联系企业生产。通过工学合,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管理,运行模式及规范化,认识到平时老师在学校一再强调的讲究文明礼貌,遵守规章制度不是大道理,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态度,是生活最基本的要求。认识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再强调的知识,技能的重要性。企业内各岗位的分工,待遇均与知识技能挂钩不是虚构的,而是真金白银的亲身感受。

4、尽职尽责,做好就业推荐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初还是离不开学校的引领。职业院校均成立有专门的就业管理部门,负责对全校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企业考察,推荐介绍,跟踪管理。他们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平台的搭建者,引路人。所以,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一定要有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主观意识,尽可能的从学生个性特点,从学生专业状况出发,结合企业情况,合理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就业,并不断的进行后期跟踪管理,与企业一起及时较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好学生发展的方向。千万不可为了完成分配任务,有将就凑合的思想,随意安排,千万不可让学生“输”在可持续发展的起跑线上。

5、多方配合,做好保驾护航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其毕业后,独立面对时。随着生活的变化,企业的革新,社会的进步,许多因素在干扰着学生持续发展的意志。所以,家庭、学校、企业、社会等方方面面应多方配合。从国家制造业,企业新陈代谢,学校传帮带,家庭健康成长等角度出发。鼓励学生排除干扰,积极应对困难,坚定自己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进。尤其是家长,孩子的成长永远离不开关心、爱护、陪伴和鼓励,家长的态度意志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

总之,通过企业、学校、老师、家长通力配合,不放弃,不抛弃,循循善诱,始终如一,孩子必定会事业有成,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道路。

论文作者:张晓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论文_张晓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