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工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在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加大与扩张的情况下,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却未相应提高,出现了一系列办学质量问题,需要社会各方人士的关注与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健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教学质量保证机制很必要。本文从分析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学质量问题入手,探讨中外合作办学中理应遵循的原则,进而提出相应有效的问题改善对策。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1 中外合作办学中应坚持的原则
1.1 要树立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走中外合作办学道路的正确认识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任务,包含的各项分解任务较多。不管是在顶层设计、目标实现方面,还是在实施策略方面,都必须站在全局角度,进行全方位思考。从办学主体看,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涉及到两个实体:中国的高校和国外的高校。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我国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可阻挡,应以开放的姿态正确对待高等教育国际化。
1.2 准确把握外方高校的合作目的,“求同存异”是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由于多元化因素影响,不同合作主体势必拥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必须坚持求同存异和共赢的原则。坚持这一原则有利于我们吸收外方高校的长处与优势,提升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社会效益。
1.3 正确认识教育主权,坚持既开放又限制的原则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必须坚持我们的教育主权,教育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能够代表本国在国际上协调各种教育关系、处理教育事务等的权力,坚持自己的教育主权不可侵犯也是一个国家处理国际教育事务是必须坚守的原则;其次,在教育产权的行使方面,必须处理好开放与限制之间的关系。教育产权是指各方教育主体在教育资源等使用方面所具有的自由权。
2 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2.1 中外合作办学自身质量有待提高
一些院校仍以盈利为目的的开设中外合作项目,没有考虑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一些中介机构的参与,严重干扰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正常秩序,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品牌形象和诚信度。
2.2 中外合作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低
目前,许多省域的中外合作办学没有和我国及地方经济、技术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专业设置上无法体现中外合作办学对地方经济重点领域人才培养的贡献。
2.3 师资队伍难以满足国际化的需要
中外合作办学普遍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具备过硬的外语授课能力,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外籍教师和本土英语教师要密切配合,中西贯通,衔接有序。但很多中外办学机构的教师双语授课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距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一些机构聘请国外老师在国内常驻的很少,大多数外籍教师跨国飞来飞去,集中授课和网络授课是主要方式,未能很好地保证教学质量。
2.4 办学质量评价与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一些办学单位在设立时疏于对外方教育机构的教育资质以及所提供的教育资源等质量方面的审核,在办学过程中,缺乏对外籍教师的管理和对外方大学的制约,国外一些不知名且非优质的教育机构对中外合作办学相对热衷,出现了“文凭加工厂”现象。完善办学评估机制,建立合理的质量保障体系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重中之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措施
3.1 合理设计教学大纲
一方面,在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的最初准确环节,只有确保教学大纲设计的足够科学合理,才能确保后期教学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必须全面了解外方教师的专业发展背景,确保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因素。要想有序地实施中外合作教育,离不开两大核心资源,一是教材,二是教师。在有效引入和合理运用国外教育资源的时候,必须确保高水平教育资源丰富,尤其要不断地融合中外课程,形成系统化与完整性的知识传授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与制定课程大纲的时候,应从具体知识点、教学课程边界以及教学课程体系等方面入手,有效地整合,确保教学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与完整性。
3.2 加强过程控制
在具体实施中外合作办学的阶段,相对比结果评判来说,过程控制更重要。而通过开展“小班化”教学,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互,确保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的有效实施。通过加强过程控制,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调整与设置教学内容,优化讲授模式与方法,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要想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实施过程控制,应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支撑机制。在过程控制过程中,还应引入比较健全的预警机制。要以学期为单位,获取实际教学当中的资源与信息,深入分析与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业预警的可持续开展,依靠教师质疑等一系列方法,促使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同时兼顾中外教学管理者、任课教师以及学生的直面“约谈”机制,这样才能最终优化教学效果。在保障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督导机制也是重要措施。针对督导工作的开展来说,必须以“以导为主、以督为辅”的方针为核心。在加强督导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教学信息,在综合研究与加工整理教学信息之后,形成一系列优化建议,有效地反馈给师生,促使教学过程不断优化、学生学习效率不断提升。
3.3 持续性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教学优化阶段,必须依靠持续性地改进与完善,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教学质量不仅属于高校工作的主要生命线,还属于高校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不变主题,是高校生存的根本。高校的实际教学质量与办学质量,往往都会反映在学生人才培养情况上,且要受到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的监督与检验。因此,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课程的有效度以及职业的吻合度,就能评估教学体系架构的科学性。针对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学质量评估源来说,来源于同行,也来源于学生。因此,在学生评估过程中,学科领导人和负责人必须对教学负责。根据这些领导人和负责人的学术背景,可科学合理地评估教学过程,且能起到牵头引线的作用,促进教研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教学团队质量的不断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处,中外教师应实现一体化,且要以促使中外教学深度融合为目的。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教学课堂上,学生是主要对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切身感受到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素质,以及教学知识点的前后关联性。另外,在高校提供教学服务的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消费群体。因此,学生对高校的满意度如何,决定高校的实际发展水平,反映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与体系中学生所处的主体性。因此,必须根据中外合作办学与教学评估的差异性要求,制定出一致化与系统化的评估指标体系,且要结合评估指标体系做出针对性的评估,尤其是在那些不合适与不满意的地方,必须标注说明。当然,评估中所需的信息与资源,应当成主要的优化途径,反馈到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正反馈作用。
4 结束语
总之,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从数量扩张阶段顺利向质量提升转型阶段,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构建系统的保障体系,才能探索出更好的、多种形式的、引进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便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董泽芳,李东航,谭颖芳.全球化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困境与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6(10).
[2]唐振福.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2017(2).
[3]潘懋元,黄建如.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关系辨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6).
论文作者:赵军,阎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中外合作论文; 中外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学生论文; 高校论文; 教师论文; 合作办学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论文;